牟建春,吴国胜,李 芳
(红河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蒙自 661100)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 A组 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1]。中国于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中的丙类传染病报告后,云南省红河州2008年5月8日开始有病例报告,为了解红河州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现将红河州 2008年~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疫情资料来自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按发病日期收集网络直报中报告的红河州2008年~2009年的手足口病病例。实验室资料由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传科实验室提供。人口数据来源于红河州统计局。
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中报告的红河州2008年~2009年的手足口病例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病例定义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和2009年版)》病例定义进行诊断。
统计软件采用Exce1,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008年~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例136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3715/10万。2008年和2009年发病数分别为 77例、1290例,发病率分别为 1.7423/10万、29.0007/10万,2009年发病数较2008年上升1575.32%,发病率上升1564.51%,2009年发病数和发病率均较2008年明显上升。2008年和2009年手足口病病例数分别占同年丙类法定传染病的4.8%、36.28%。2008年手足口病发病数和发病率居同年丙类传染病的第4位,2009年手足口病发病数和发病率均居同年丙类传染病的第1位。
2.2.1 地区分布
红河州所辖13县(市),2008年有病例报告的有10个县市,2009年13个县(市)均有报告,2008年~2009年报告病例总数前3位的县(市)分别为建水县(530例)、石屏县(463例)、开远市(120例),年平均发病率前3位的县(市)分别为石屏县(78.4720/10万)、建水县(48.0776/10万)、开远市(19.1395/10万)(见表1)。
表1 2008年~2009年红河州手足口病地区分布
2.2.2 时间分布
手足口病于2008年5月2日纳入国家法定丙类传染病报告后,红河州于当年5月8日开始有病例报告,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5月,随后病例报告明显减少。2009年全年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报告有2个高峰,为7月、10月(见图1)。
图1 2008~2009年红河州手足口病月分布
2.2.3 人群分布
红河州2008年与2009年手足口病发病的人群分布基本一致,2009年发病的人群中增加了农民(3例)和其他人群(1例)。2008年~2009年发病人群依次为散居儿童(983例占手足口病发病总数的71.91%)、幼托儿童(292例占手足口病发病总数的21.36%)和学生(88例占手足口病发病总数的6.44%)、农民(3人占手足口病发病总数的0.22%)、其他(1人占手足口病发病总数的 0.07%)。
1)年龄分布
红河州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年龄发病特征,发病年龄全部为10岁以下儿童,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2008年~2009年手足口病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占总发病数的 91.88%。尤以 1岁~3岁最为集中,占总发病数65.62%。
2)性别分布
手足口病的发病男性人数明显多于女性,2008年~2009年手足口病男性发病876例,女性491例,性别比为1.78:1。
3)死亡和重症病例
2008年报告的77例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2009年报告的1290例病例,重症21例,死亡1例。死亡病例为建水县报告的 1岁女性,实验室诊断为手足口病EV71型,2009年7月16日发病,7月19日死亡。21例重症病例中建水县报告14例,石屏县报告6例,弥勒县报告1例。
2.2.4 实验室检测病例
2008年报告的77例手足口病例中,17例送检,实验室检测阳性1例,为CoxA16型,其余为临床诊断病例。2009年报告的1290例手足口病例中,26例送检,实验室检测阳性16例,其中EV71型15例,其他肠道病毒1例,其余为临床诊断病例。
红河州2009年手足口病的发病数和发病率较2008年明显升高,成为丙类传染病的第一位,成为威胁我州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传染病之一。2009年发病较2008年明显升高是因为手足口病2008年5月纳入法定传染病中的丙类传染病报告后,红河州才开始有病例报告,且主要集中在5月份报告,随后的病例报告数明显减少,可能与临床医生对该病缺乏诊断经验和报告意识淡薄有关,经过逐级多次培训,临床医生对该病的报告意识增强,2009年的报告病例数大幅度上升。2009年全年均有发病,5月发病数开始上升,有7月和10月2个高峰,与相关报道的手足口病流行时间分布曲线5月~7月和10月~11月2个高峰相一致[2]。地区分布有病例相对集中的现象,主要分布在建水、石屏、开远3个县(市),发病数较多的建水县也是重症病例发生最多和出现死亡病例的县市,提示3县(市)存在发生手足口病的暴发和流行可能,是今后工作中进行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县(市)。
人群分布中报告的病例全部为10岁以下儿童,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尤以1岁~3岁最为集中,占总发病数的65.62%。男性发病人数明显多于女性,发病人群较为集中,依次为散居儿童、托幼儿童和极少部分学生,是进行防控的重点人群。实验室检测的病例以EV71型为主,少数感染肠道病毒 EV71型的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等临床表现,甚至可发生死亡。此病聚集性的发生,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增多,不仅会对儿童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而且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由于目前手足口病尚无有效的疫苗和治疗药物,要降低红河州手足口病的发生,预防疾病的暴发流行,必须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尤其要以农村、托幼机构和小学校为重点进行三级预防策略[3],因为手足口病的发生与传播途径和人们的行为方式密切相关,一级预防主要是通过卫生条件的改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以防止该病的发生;二级预防是对发生疾病暴发流行时,通过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对病例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三级预防是对病例进行早期积极治疗,防治严重并发症的的出现。预防手足口病流行的重点在于一级预防,同时重视二、三级预防,通过早期发现病人,并给予及时隔离、治疗,以减少疾病传播、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R].北京:中国卫生部,2009.
[2]孙军玲,张 静.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9):973-975.
[3]吴晓华,陶永兴.手足口病的三级预防策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2):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