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语文活动的三座桥

2011-02-08 08:43
中学语文 2011年36期
关键词:活动语文教师

曾 琦

钱梦龙老师说语文教学有三种境界:第一境是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第二境是培养相应的语文能力;第三境是发展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如何达到这三种境界呢?语文活动熔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时代性、实践性、创造性于一体,是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从高一起坚持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先后组织了“青春中国”诗歌朗诵、“花季宣言”演讲比赛、自传写作及评选等活动,为学生搭建起一座桥梁,学生从中受益匪浅。

一、语文活动,架起必修与选修的桥梁。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了 “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继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课程标准不仅有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还增加了体验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分为经历(感受)、反映(认同)、领悟(内化),语文活动的合理安排可以实现这些目标。语文活动的安排遵循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衔接安排,将讲读内容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将选修与必修结合起来,将文言文教学与现代文教学结合起来。

具体的衔接安排如下:

必修、选修教材内容 教材要求 活动内容必修一现代诗歌单元 必修一“表达交流” 朗诵 组织“青春中国”现代诗歌朗诵比赛必修一新闻单元 选修“新闻阅读与写作” 新闻欣赏 组织年级小记者团必修二“表达交流” 演讲 组织“花季宣言”演讲比赛必修三中外戏剧单元 选修“中外戏剧欣赏” 戏剧欣赏 组织课本剧表演必修四人物传记单元 选修“中外人物传记” 传记欣赏 组织自传写作及评选必修一——五古诗文单元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古诗文欣赏 组织古诗文朗诵比赛必修一——五作文训练 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写作、修改文章 组织学生自选文集写作及评选

二、语文活动,架起课堂理论与生活实践的桥。

语文活动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操作。在活动中学生必须运用课内所掌握的间接经验和知识技能进行运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获得对语文知识的直接经验,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在熟练的基础上迁移,形成语文能力。语文活动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形式的安排、方法的采用,都经过形象生动的感知性活动到具有一定难度的思维性活动的过程,所以在活动中要系统化、完整化。语文活动的内容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能够弥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姓氏调查报告会”“花季宣言演讲比赛”“辩论会”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

例如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从高一第一学期的两分钟演讲内容是读一篇推荐文章,先练开口说;高一第二学期的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讲一则故事,一人评论,练一事一议,高二第一学期是一人说,特约评论员评论,练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这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最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语文活动,架起学生全面发展的桥梁。

首先,教会学生互相学习。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教师在语文活动中要做到积极地旁观,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语文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每一项活动由小组活动到班级活动、年级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和自我感受,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冲动,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活动中,使活动小组的学生之间获得了一种认同感,通过目标一致的努力和奋斗,使彼此之间感情融洽,心情舒畅,亲密合作。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思路活跃,想象丰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如在班级辩论比赛活动过程中,小组学生自己选择辩题,自行组成正方反方辩论队伍,自行推选辩论会主席,辩论会后评点双方辩论情况,评选最佳辩手。对“人生重过程还是重结果”“教育是应该精英化还是大众化”“网络使人亲近还是疏远”“是否以成败论英雄”“保护弱者是否造成社会退步”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他们的创造力和探讨问题的精神在相互的协作中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的非智力能力。

其次,教会学生成为全人。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全人教育。语文活动对学生人格发展完善有着决定性作用,能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依靠语文活动去推动他们自身素质的形成,可更好地回归到人的全面的、整体的发展上来。活动,可使他们身体得到自由和解放,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进一步激发对活动的需要和兴趣,促使学生改变被动活动的处境,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个体上存在着差异,每个学生的兴趣所指向的对象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喜欢写诗歌散文,有的喜欢辩论、朗诵、演讲,多样的语文活动正可以提供给他们一个选择的机会,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以及知识能力缺陷有目的加以锻炼。有的学生可能在听说方面的能力较差,教师的引导鼓励他参加演讲比赛。有的学生在写作方面不足,就动员他参加小记者团,使学生在语文的缺陷方面得到锻炼和补充。语文活动的最终的目标已不再是简单的语文能力,而是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

当然,语文活动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在语文活动的组织中,必须切实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喧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活动前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

二是既要发挥优势,又要弥补弱项。语文活动无疑要在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让有优势的学生充分展示,但也要给在这方面有弱势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

三是既要生动活泼,又要切实有效。语文活动无疑应该做到内容活泼有趣,形式喜闻乐见,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要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一边是语文课上所掌握的知识,一边是广阔的生活,通过语文活动架起这三座桥梁,将使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这片广阔的天地,使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的广阔天地。

猜你喜欢
活动语文教师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