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泉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四川江油,621700)
汶川大地震不仅使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巨大损失,而且在灾难幸存者的身体和精神上留下严重创伤。灾难发生时的恐怖和紧张场面,以及灾难后遗留的毁灭性破坏势必打破社会和环境与人们心理生理之间的平衡,产生应激状况,致使高血压患者在抗高血压药物合理治疗下血压也难以控制在目标水平以下。针对汶川大地震重灾区高血压患者合并情绪障碍这一特点,加用调节情绪的药物使这部分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病例来自2008年7月~2010年2月 ,从北川、平武、江油等地震重灾区在我院救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员,共72例,其中男 37例,女35例,平均年龄35~74岁。病史3~20年。诊断标准采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难治性高血压标准:既在应用改善生活方式和至少联用利尿剂等3种抗高血压药治疗的措施持续3个月以上,仍不能将收缩压和舒张压控制在目标水平(即收缩压 ≥140 mmHg和/或舒张压 ≥90 mmHg)。全部病例查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均示正常,排除其他内科严重疾患及继发性高血压。
入选病例停用其他药物2周,监测血压仍然符合难治性高血压标准者。给口服依那普利10 mg,2次/d,氢氯塞嗪25 mg,1次/d,美托洛尔25 mg,2次/d;在上述基础上加服阿普唑伦0.4 mg,2次/d或帕罗西丁20 mg,1次/d。连服12周。监测血压应用袖带水银柱式血压计,取坐位测右肱动脉血压,测定时间每周至少3次,每日上午8~9点,每次测血压均测3次,取其平均值为本次血压值。同时观察其副作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查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及心电图。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心血管系统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疗效分为以下等级:显效:舒张压下降 10 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降低20 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20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治疗后显效56例(77.78%),有效 14例(19.44%),无效2例(2.78%),总有效率97.22%,治疗前、后血压值见表1。有3例出现轻度嗜睡,头昏、乏力,未见其他不良反应。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无明显变化。
表1 治疗前、后血压值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血压值比较(±s)
参数 治疗前(mmHg) 治疗后(mmHg)收缩压 171.67±16.28 153.6±12.38舒张压 95.85±6.67 90.97±4.73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要降至l 40/90 mmHg以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者降至150 mmHg以下,糖尿病微量蛋白尿患者要降至130/80 mmHg以下,尿蛋白>1 g/d时,应降至 125/75 mmHg以下,这对于减少中风、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冠心病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降压获益的关键是必须使血压达到目标值。对血压不达标的患者来说,心、脑、肾并发症的危险增加。
当地震发生时,所产生的应激反应可能是诱发心血管事件的主要机制。恐惧是在地震发生后初期的主要情绪反应,紧张、压抑、焦虑和睡眠障碍、过度劳累、生活方式的改变症状都使地震重灾区灾民处于高度应激状,在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收缩压及舒张压增高[1-2]。温盛霖等[3]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江油太平镇的北川、平武居民的调查发现29.0%的灾区群众有明显抑郁,4.0%有重度抑郁,而12.9%的有自杀观念。韦铁民等[4]观察到,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焦虑症的患病率为11.6%,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5.8%,焦虑、抑郁既是高血压的促发因素,在伴有抑郁和焦虑障碍的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生率增加2倍,中风、心绞痛和心梗的危险增加6倍,病死率增加2倍以上。由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与高血压关系密切,也成为高血压难治的主要原因之一[5]。针对灾区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在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下给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有利于血压的控制,减轻对靶器官心、脑、肾等的损害。
[1] 宋明宝,钱德慧,黄岚.地震灾害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18(3):298.
[2] 王震宇,沙维伟,顾小扬,等.110例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伤员心理状况调查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5):42.
[3] 温盛霖,王相兰,陶炯.四川江油太平镇安置点北川、平武地震灾区群众1周后心理症状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4(9):525.
[4] 韦铁民,曾春来,陈礼平,等.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J].高血压杂志,2003,11(6):567.
[5] 谢秀华,吴庆荣.维吾尔族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