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夹脊穴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2011-02-06 06:25朱俊平杨定彬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6期
关键词:夹脊疱疹带状疱疹

朱俊平 张 伟 杨 怡 杨定彬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四川乐山614000)

带状疱疹出现并发症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患者可高达56.6%,7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更是高达75%以上[1]。及早地控制急性期病情的发展,尽快地减轻或消除神经的炎症、水肿对神经的损害,是减少并发症和PHN的关键。笔者采用穴位注射夹脊穴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并与采用单纯电针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共观察100例,均为2008年10月-2010年12月乐山市人民医院针灸科和皮肤科门诊病例,按文献[2-3]确诊,签署知情同意书,起病 1~7d未经抗病毒或镇痛治疗,依就诊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性 31例,女性 19例;年龄 30~70岁,平均(55.32±7.24)岁;病程(3.05±1.04)d;疱疹在头、面、颈部4例,胸、背部10例,上肢部5例,下肢部7例,腰、骶、腹部24例。对照组50例 ,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 22~66 岁,平均(55.96±6.84)岁;病程(2.95±1.75)d;疱疹在头、面、颈部3例,胸、背部13例,上肢部4例,腰、骶、腹部25例,下肢部5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1)穴位注射。取与疱疹部位相对应节段的同侧夹脊穴2~4个 (颈椎夹脊穴在颈椎棘突旁0.5~1寸处),药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2mL(0.125g)、维生素 B12注射液 0.5mg(1mL)、2%利多卡因注射液2mL。操作时使用口腔5mL注射空针(套5号针头)抽取以上药物充分混匀;患者俯卧,充分暴露选穴部位,穴位常规消毒后,快速刺入皮下,针尖偏向脊柱方向,缓慢推进约0.8~1寸,得气后回抽无血,将药液推注1.2~1.5mL,共注射3~4个穴位。每日1次,共注射3~5次后,改为香丹注射液2mL(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1mL)混合液,每穴1mL,每日1次。每次穴位注射后即行电针治疗。(2)电针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为法,取与穴位注射的夹脊穴相邻的夹脊穴2个,再从脊柱沿疱疹发展的走向,每隔3cm取1个阿是穴,取穴多少根据疱疹面积大小而定,面积较宽的平行取 2 行。斜刺 15~30°,进针 0.5~1 寸。体针取曲池、阳陵泉、足三里,针刺1~1.5寸。用1~1.5寸30号毫针,针刺穴位得气后,用6805型电针仪分别在夹脊穴和疱疹部位的穴位上各接上一组电极,用疏密波(2/100Hz),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30min。疱疹局部用TDP照射。对照组用电针治疗,治法、取穴、操作、疗程均与治疗组的电针治疗方法相同。两组均治疗10d后统计疗效,随访于30d后进行。

1.3 观察指标 在开始治疗时和治疗过程中分别观察记录两组以下指标:(1)疱疹止疱、结痂及皮损痊愈时间;(2)用疼痛量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即刻度标尺法)观察评价疼痛强度。观察疼痛时间变化情况。如30d后或皮损痊愈仍有疼痛者则判为后遗神经痛。

1.4 疗效标准 (1)综合疗效评价: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关于带状疱疹的疗效标准判定疗效。治愈:皮损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疹消退约30%,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2)疱疹评价:止疱时间(d)=水疱停止增多的日期-开始起疱疱的日期;结痂时间(d)=水泡干涸结痂面积≥50%的日期-开始起疱的日期;脱痂时间(d)=痂皮完全脱落的日期-开始起疱的日期。(3)疼痛评价疼痛强度采用(VAS评定法):疼痛减轻程度=治疗前VAS评分-治疗后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完全消失的日期-开始疼痛的日期。(4)随访:原皮疹处无疼痛者为未发生PHN,否则视为发生PHN。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PEMS 3.1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χ2检验、Ridit分析和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疱疹评价比较 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

表2 两组疱疹评价比较 (d,±s))

表2 两组疱疹评价比较 (d,±s))

组别 n 止疱时间 结痂时间治疗组 50 4.50±1.62△ 7.82±2.20△△对照组 50 5.23±1.91△ 9.31±2.73△△脱痂时间20.50±7.92△24.53±9.61△疼痛持续时间17.15±9.15△30.50±23.10

2.3 两组疼痛减轻程度比较 见表3。结果示治疗组疼痛程度的减轻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3d治疗组 50 9.51±1.83 4.73±1.51△对照组 50 8.90±1.92 6.32±2.30△治疗6d 2.90±1.52△△3.81±1.43△△治疗10d 1.82±0.50△2.73±0.81△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长期潜伏于脊后神经后根神经细胞中的带状疱疹病毒,在创伤、劳累、机体应急情况下导致神经节内出现少量的DNA转录酶,病毒基因组被激活,活动的病毒可引起后根神经节发炎及下行性神经炎,沿周围感觉神经纤维到达皮肤,使神经支配区表皮细胞发生变化,引起带状疱疹及神经痛[3],本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急性期时尽快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西医的方法是尽快减轻或消除神经的炎症水肿和抗病毒治疗,但口服、静滴或注射都不及穴位注射迅速。因此,笔者首先采用穴位注射夹脊穴,即注射到脊髓神经根/节周围,“直达病所”。夹脊穴位于脊椎棘突旁开0.5寸,其深层有相应椎骨下方的脊神经后支,具有主治相应神经节段分布区域疾患的作用。有研究认为,同样条件下,注射的药物作用于穴位与非穴位的作用有显著差异,注射于穴位的药物发挥显著,非经穴注射药效则大多作用不明显[4]。穴位注射综合了穴效与药效的两大效应,从而使整体疗效优于静滴、肌注及单一的针灸方法,具有明显的增效减副的优势。在急性期首先选用泼尼松龙、维生素B12、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是因为激素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消炎、消水肿最有效、最快速的药物,在本病的早期小剂量、短疗程应用对PHN的发生是有效而安全的。关于皮质类固醇的应用,以及有无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症的问题有较多的争论,目前有在皮肤科综合用药基础上加用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神经阻滞药即泼尼松龙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其止痛效果较中枢止痛药效果好,并可预防PHN的发生,缩短病程[5]。有研究显示,小剂量、短疗程地将泼尼松用于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对预防PHN的发生效果好,可减轻疼痛和缩短病程,与常规皮肤科用药相比有显著差异。PHN发生常规皮肤科治疗为50%,加用泼尼松的实验组令只有6.8%,而不良反应少而轻,没有发生感染的情况[6]。激素减少或避免PHN的发生的机理是抑制病毒抗体的产生,减轻神经组织的炎症损伤。维生素B12能营养神经,治疗神经炎,促进神经修复,保护受损神经;利多卡因注射液能迅速止痛、解痉。本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控制受损神经的炎症水肿,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纤维化形成,避免PHN的发生;其给药量小、起效快,注射3~5次后疼痛基本消失,同时开始止疱、结痂;电针夹脊穴和阿是穴,用疏密波能使机体释放3种阿片肽,提高止痛效果。有文献报告,电针可以调整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渗出,提高痛阈,降低疼痛反应,有较好的镇痛作用[7]。

中医学认为,夹脊穴位于督脉与太阳经之间,可调节督脉与太阳经气,太阳主表。从夹脊穴沿疱疹发展走向取阿是穴斜刺,可疏通经络、泻热止痛。阳陵泉、足三里可疏肝、利湿、健脾、扶正;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与肺经相表里,可清散皮肤之热毒,诸穴合用,可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平衡。在本病之初,用电针治疗,能增强泄热通络之效。

综上所述,穴位注射夹脊穴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是较优化的针灸组合治疗方法,且操作简单,可方便患者及家属,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1] 卢熙福,曾珠.带状疱疹治疗进展[J] .现代医院,2008,8(12):4.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4.

[3] 方洪元,朱德生.皮肤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1-95.

[4] 吴焕金,赵琛,陈汉平.略论穴位注射 [J].中国针灸,1998,18(5):304.

[5] 刘慧,王泉云,杨邦祥,等.神经阻滞与皮肤综合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J].华西医学,1998,13(4):463.

[6] 杨健,黄新宇,侯捷.泼尼松预防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对照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29(2):99-100.

[7] 赵婷,王映辉.针灸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 .上海针灸杂志,2007,26(6):30-33.

猜你喜欢
夹脊疱疹带状疱疹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痰热清治疗小儿疱疹性峡炎的疗效分析
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的应用价值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