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十二五”新商机

2011-02-05 12:15白勇
西部大开发 2011年5期
关键词:十二五消费

◎文/白勇

“十二五”堪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这五年,中国经济必须实现“战略性突破”(迟福林语),这将是中国从“世界工厂”这种外向依赖型经济,转向内需生产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经济将从这五年开始真正的脱胎换骨。相应地,全新的商业机会将遍地丛生,中国企业更需要未雨绸缪,科学地相应制定新的发展战略。

政策就是最大的商机。企业可以从“十二五”规划中,寻找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领域和投资机会。

新兴产业:经济主导方向性的大商机

“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独领风骚,并逐渐替代传统产业成为主导产业。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政策,并将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同时还拟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决定”确定了七大具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并决定集中力量,加快推进。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替代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先导产业。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占我国GDP比重不到2%,到2015年将升至8%,再数年后将升至15%。

虽然说是七大产业,但每个产业方向之下又有若干不同的重点领域:在节能环保中,将重点突破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循环利用;在新一代信息产业中,将聚焦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等;生物产业,将主要面向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将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智能装备;新能源产业将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特种功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将是新材料的重点发展领域;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发展方向则确定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从各产业的具体表现看,比如在新材料方面,包括大飞机、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工程,以及三网融合、物联网、节能环保等重要产业,都需要应用各种新材料,其市场需求正在不断扩大,新材料产品进出口额也逐年攀升。这些新材料包括金属新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及复合材料。

这七大产业即中国各大、中型企业甚至是小型企业未来的财富聚宝盆,我们将看到大量资金向这七大产业涌来。

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的刚性机会

新能源,它关系到国家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战略。

据参与“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根据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和今后发展潜力估算,未来10年内新兴能源产业有望累计增加投资5万亿元,甚至有机构分析师测算,新兴能源产业最终开发规模或达几十万亿元的水平。

当前,发展经济的前提是节能减排。“十二五”期间,国家有关部门将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加快低碳能源的利用和推广。

因地制宜开发水电资源——我国常规水电装机规模到2015年要达到2.7亿千瓦。这样,在“十二五”期间,水电的新开工量预计要达到接近1亿千瓦。而“十一五”期间原本规划水电开工量约为7000万千瓦,结果,实际开工量只完成规划量的20%~30%,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水电项目的核准量和开工量都需要大幅提升。

逐步提高核电占一次能源供应比重——将加快沿海地区核电建设,稳步推进中部缺煤省份核电建设。“十二五”期间核能总装机将达到4000万千瓦。中核集团到2015年,核电站建设累计投资将达到5000亿元,带动核电关联产业投资近20000亿元。

加快风电发展,逐步建立国内较为完备的风电产业体系——截至2009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达约2500万千瓦,跃居全球第二。与陆地风电开发相比,国内海上风电开发起步较晚。根据初步估算,中国可开发和利用的近海风能储量约为7.5亿千瓦。

推进生物质能发展——加快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新型能源化等综合利用,在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稀缺地区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一家民营生物质能源企业利用长白山的枯枝落叶、农林残余压制成颗粒燃料替代燃煤,其热值和煤相当。

积极推进太阳能发电和热利用——在偏远地区推广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或建设小型光伏电站,在城市推广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建设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和太阳灶。“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和“金太阳工程”,太阳能产业的补贴幅度将大大提高,预计达到整个能源产业补贴金额的10%~15%,鼓励消费。

积极推进地热能和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推广满足环境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供热水和地源热泵技术。

由此可见,由政策直接带来的商机是相当明显且巨大的。

扩大内需:六大思路带来巨大商机

扩大内需特别是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是“十二五”时期宏观调控的另一项重大任务。无疑地,“十二五”规划扩大消费的基本思路将给各地带来相应的商机。

1.促进汽车、住房两大重大消费热点不断扩散。以此逐步形成从大中城市到中小城市直至城镇汽车、商品房的波浪式消费热潮。按照国际一般标准,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人口城市化率大概是60%左右;但2008年我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时,城市化率只有45.68%,相差巨大。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城市化率将突破50%,意味着将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工作和生活在城镇,但与正常的国际标准仍然差距巨大。

城市是消费的主要载体,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构建消费型大国的战略性选择。如果“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每年就会有900万左右的农村人口成为城市城镇居民,对消费将会形成有力的拉动作用。可以肯定的是,住房、汽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相关的数百个产业都仍将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基本的衣食住行,及各享受性行业仍将全面增长。

2.培育和扩大服务性消费。包括旅游、交通通讯、休闲、健身、社区服务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尤其要重点发展旅游和社区服务,把扩大服务性消费作为“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新的消费增长点。2009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6%,与发达国家70%左右的平均水平相比,服务业所占比重偏低,即使世界平均水平也在60%左右。

中科院最新预测,2015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48%,将超过工业比重成为主导。届时我国很有可能迎来一个服务经济时代。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将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可见,服务业将有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其中,发展最快的服务业将是金融、信息服务等。

3.适度鼓励投资型消费。把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和股票市场联动作为扩大投资型消费的重点,发挥财富效应对扩大消费需求的积极作用。

4.继续采取切实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加大农村消费市场的开发力度。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继续普及家用电器、交通通讯、摩托车等一般耐用消费品消费的基础上,把汽车、电脑等信息产品以及休闲旅游等作为扩大农村消费的着力点,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普遍由生存型逐步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

现在的“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许多随打工的父母在城里长大,他们的思想趋于开放,眼界也要比父母更加开阔。这是农村消费市场一个潜在的巨大消费群体;

5.发展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比如海南借助建设“国际旅游岛”新政策,2010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4.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9%;汽车、建筑及装潢材料方面销售增长5成以上,通讯器材、家用电器等消费品,也分别增长了47.7%和29.9%;

6.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此完善消费政策,形成与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相适应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环境。

我们认为,扩大消费最根本的在于提高居民收入。为了达成以上种种扩大内需思路,国家还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十二五”规划或许将提出“富民”的目标和任务。民乃国之本,先有民富而后才有国强。

为此,“十二五”时期将要制定并实施“阶段性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以“十一五”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增长为基数),使城乡人均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15%,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

预计“十二五”末,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将由目前的10%左右提高到15%左右;预计“十二五”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将覆盖所有农村地区,广大农村居民将老有所养,消除他们消费的后顾之忧。

展望“十二五”规划,按照中信证券的研究,预计最终消费率(全社会的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将从2010年的48.6%提高到2015年的55.0%左右,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最终消费率达到65%左右。

基础设施:带来公众消费型商机

在市场硬环境和软环境方面,“十二五”期间,还需要进行一系列投资、改善,以有效激发和扩大内需。企业商机无处不在:

1.将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随着城市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大城市道路、地铁、供电、供水、供气等公共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因此,“十二五”将继续加大城市轨道交通等公共设施建设,尤其会加快中等城镇和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展消费空间,为汽车、房地产及相关服务业大规模的消费增长创造条件。

2.将加快以铁路为重点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改善居民出行条件。中国的高速列车和城际列车,已在各大城市之间全面建设,最高时速达到了350公里/小时。

3.将增加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扩大居民文化、休闲、旅游等服务性消费创造条件;

4.将加快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为新一轮消费需求扩张奠定基础。

5.将加大农村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完善农村电网和乡村道路,推广利用太阳能和沼气,扩大“家电下乡”财政补贴品种,除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外,应根据各地情况,增加摩托车、热水器、电脑、电磁炉、空调等,释放广大农民巨大的消费潜力。

6.将加大对现代服务业、新型服务业的投资,开拓新的消费空间、消费渠道与消费模式,以适应消费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的要求。

7.将扩大消费信贷。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消费信贷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可以提高到30%左右。我国目前消费信贷占信贷余额的比重为20%左右,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要继续建立和完善个人消费贷款征信体系、消费贷款抵押担保体系,扩大消费信贷品种……

以上种种,对企业而言,皆是巨大的商机。

另一方面,必须要说的是,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对应关系,“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大力完善金融市场,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夏斌认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加快完善包括创业板、OTC市场的资本市场体系。着力解决资本市场的“短板”,重点推进债券市场的发展,改革现行的债市分割管理体制。同时,将规范、统一理财市场,鼓励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各项领域,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十二五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设计是消费,也不是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