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2011-02-03 04:41杨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2期
关键词:毒副作用氟尿嘧啶胃肠

杨超

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杨超

目的了解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探讨在临床胃肠癌手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的疗效。方法将70例胃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在手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对照组40例,在手术中使用蒸馏水冲洗创面,然后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在治疗后2年,3年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癌手术植入氟尿嘧啶,其毒副作用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胃肠癌;氟尿嘧啶;植入;缓释剂

胃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肿瘤,各种根治性手术后5年内生存率在50%左右。采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消除亚临床病灶,降低肿瘤复发可能性已成为临床实践的共识。氟尿嘧啶是治疗胃肠癌经典一线药物,疗效确切,但口服吸收不稳定,外周静脉给药血浆半衰期较短,影响药效[1]。而在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可以有效的清除亚临床病灶,为术后2周左右的静脉化疗奠定了疗效基础。本文对70例胃肠癌手术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探讨了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肠癌手术中的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人收集了2005年6月7日至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胃肠癌手术患者70例。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27~77岁,平均57.6岁。所有病例均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消化内镜和病理学确诊。其中胃癌为31例,直肠癌为21例,结肠癌18例。所有患者KPS评分均>70,经血常规及肝肾检查,其功能正常。其中,行根治术者为51例,行姑息手术者1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及所选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手术完成后,将手术创面冲洗干净后,在创面血管旁边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一般胃癌的氟尿嘧啶植入部位为:病灶切除区域,腹主动脉旁边,残胃可能导致转移的腹膜处,肝十二指肠韧带旁的淋巴结,盆腔内腹的主动脉旁,胰包膜处等[2]。肠癌的氟尿嘧啶植入部位为:右侧卵巢的剥离面,肠系膜下的动脉根部,腹膜后,腹腔内,双骼内动脉旁的淋巴结,盆腔内,大网膜,肝脏的表面,乙状结肠系膜,脾曲,切口周围的腹腔脂肪层和腹膜间隙及肠系膜[3]。但不能洒在吻合口及肠管的表面[4]。

对照组:在手术完成后使用蒸馏水[5]对腹腔进行冲洗。两组患者均于2周左右以后进行静脉化疗。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统计学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表示形式为(±s),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术前和术后1周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对比,以了解氟尿嘧啶的毒副作用。从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骨髓抑制,肝功异常,肾功异常及免疫抑制等毒副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观察组在毒副作用上要轻于对照组,具体见表1;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年龄性肠梗阻1例,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瘘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两组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年,3年的患者生存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1年内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1 两组毒副作用对比(±s)

表1 两组毒副作用对比(±s)

组别 白细胞(×109/L) GPT(u/L) Cr(μmol/L) IgG(g/L) IgA(g/L)观察组 术前 6.08±0.95 25.40±11.22 2.41±0.31 1.44±0.49 0.30±0.16术后1周 8.45±3.21 38.44±16.43 2.52±0.48 1.33±0.38 0.32±0.13对照组 术前 5.93±0.92 24.78±15.98 2.41±0.57 1.47±0.50 0.33±0.17术后1周 9.36±2.45 40.95±20.83 2.56±0.69 1.41±0.31 0.34±0.1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生存率对比(%)

3 讨论

胃肠癌术后辅助性化疗被公认能够改善直肠癌患者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率。选择有效的药物、最佳给药途径和确立最佳给药时间是决定化疗效果的关键。氟尿嘧啶缓释剂可以抑制嘧啶核苷酸限速酶-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全身性化疗(口服或静脉)是其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但是全身化疗到达局部的药物浓度较低,连续使用可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和黏膜炎症等毒副作用[6],因刺激性可导致静脉炎或动脉内膜炎,限制了其使用剂量和周期。在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其可以直接作用,药物浓度高,而且此时肿瘤多处于增殖期敏感,使用氟尿嘧啶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发展[7]。同时其作用时间长,持续作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其全身每副作用小。

在本文中,我们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及淋巴引流途径,在术中可能残留肿瘤细胞的可疑区域、手术未能切除的病灶及微小的转移肿瘤病灶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可长期稳定地释放氟尿嘧啶,使胃肠癌的区域局部药物浓度相对较高,且延长了药物与靶点作用时间。与普通化疗相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说明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安全可靠,且操作简单,不增加手术难度,值得推广。

[1]任统伟,王润莲,张敏,等.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治疗胃肠道肿瘤安全性研究.肿瘤学杂志,2007,13(4):309-310.

[2]魏国,毕建威,申晓军,等.中晚期胃癌术中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37例.中国肿瘤,2007,16(4):286-288.

[3]利仕文,邓中南,蒙勤,等.胃肠道肿瘤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的临床研究.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4):484-486.

[4]王炜.胃肠癌术中放置氟尿嘧啶植入剂的临床观察.医学信息,2010,23(9):3385-3386.

[5]李建军,应荣彪,姚俊,等.缓释氟尿嘧啶在胃肠道恶性肿瘤区域化疗中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2(19):49-51.

[6]利仕文,庞晓军.氟尿嘧啶植入剂术中植入在胃肠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2):142-143.

[7]梁冲,王跃华,李增才,等.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老年结肠癌术后疗效的观察.东南国防医药,2010,12(4):299-301.

514031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毒副作用氟尿嘧啶胃肠
氟尿嘧啶联合白介素II局封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前行胃肠减压的影响
附子的毒副作用分析
晚期食管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静心的毒副作用
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对氟尿嘧啶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静心的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