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淡水鱼的年产量超过海洋鱼类的年产量,可是国内的淡水鱼加工设备总体上还处于装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下、工作稳定性和适用性差的状态。在前处理阶段,我国普遍采用人工剖鱼的方法,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剖切效率低,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提高剖切工序的机械化程度,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淡水鱼加工速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鱼类综合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据《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6月30日报道,一种链式剖鱼机可望开发成功,为淡水鱼加工的前处理工序之一的剖鱼提供机械化手段,改变目前完全依靠人工剖鱼的现状。此研究成果刊登于《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第27卷第6期,题为“链式剖鱼机工艺参数优化试验”,第一作者为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谭鹤群副教授。
本研究属于湖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淡水鱼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研究课题的一部分。为了进一步优化自主研发的6PYL-305 型链式剖鱼机,以提高其剖切质量和运行稳定性,研究者以鲢鱼和鳊鱼为研究对象对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得出了剖鱼机运行的最佳工艺参数。
通过对鲢鱼(0.75~1.15公斤)和鳊鱼(0.4~0.70 公斤)的质量、体长、体高、体宽等体型参数进行的测量研究以及对链式剖鱼机的结构和加工过程的分析,发现喂料撞块位置、鳊鱼夹片安装倾角、鲢鱼出料滑槽高度、刀具类型等因素都是影响鱼体剖切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得到鲢鱼和鳊鱼的最佳喂料撞块位置,研究者以鱼体落入夹片中的位置为指标,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剖切鲢鱼时撞块的最佳位置为b=(225±5) mm,鳊鱼为 b=(160±5)mm(其中b为撞块距离料斗一侧的距离)。
鳊鱼剖切后主要用于腌制、晾干,做成风干食品,因此对其剖切要求较高,实验结果表明当夹片倾斜角为16°时剖切后鱼体能完全打开,满足后续加工要求。另外,研究发现当出料口底端距离链轮底座的垂直高度65 mm时,链鱼和鳊鱼都能顺利滑出。采用齿高3 mm 的小齿刀盘作为剖切刀时,剖切综合效果最好,鲢鱼鱼体剖切率可达(83.90±2.31)%,剖切损失率仅为(0.62±0.15)%,鳊鱼鱼体剖切率可达100%,剖切损失率为(0.85±0.28)%。剖切面较光滑,剖切后的鱼体内脏可以很方便地去除,利于后续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