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人
NO.1 雷达(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小说协会副会长)
雷达,1943年生,甘肃天水人。先后在全国文联,新华社,《文艺报》社任编辑,后任《中国作家》副总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社会职务有: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第四届、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第一届、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评委等,兼任母校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我觉得要概括出2010年的文学创作及理论批评走向很难,因为对于文学发展轨迹的观察来说,一年的时间未免太短。但是,我却可以说出一些我读过的好的或比较好的作品;其实,从这些作品中倒也是可以窥知当今作家、理论家们在思索些什么,写作的难度究竟何在,以及文学在哪些方面有所倚重,有所推进。
我比较熟悉长篇小说,这方面,一些文本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年张炜捧出10卷本的系列长篇《你在高原》,文坛为之惊叹。作为由主要人物贯穿始终的结构一体化的一个有机整体,它也许是中外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部长篇小说了。但在熟悉他创作的人看来,又是他一贯精神理想的延伸和更新。此书出版之前,张炜其实已出版了近十部长篇小说,像《古船》《九月寓言》《柏慧》《外省书》等等。那么,过去的张炜和写作《你在高原》的张炜,有什么精神上的联系和不同?我感到,张炜怀抱着一个更大的目标,那就是在人与大地、自然、道德的关系中,把人的主题推衍、扩大、上升为民族的精神生态的主题。在这里,“民族的生态”是个艰难、悲壮、诱人的目标。如果说,以前张炜着力写人为了尊严的斗争,为了反抗物化和异化的坚守,那么在《你在高原》里,则更多地表现出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追求自己内心的和谐的渴望。
关仁山的《麦河》很值得注意。这是他对自己创作的一次成功超越。我总感到,他以往某些作品写得过于瓷实,缺乏超越与空灵,而在这部讲述麦河两岸风俗与沧桑,历史与人性的作品里,既保持着现实主义基调,同时透示出某种浪漫主义色彩,时有魔幻般的迷人气息。在全部故事之上,《麦河》有一个真正的主人公,那就是土地。此为书之魂魄。
迟子建的《白雪乌鸦》无疑是一个重要作品,我觉得哈尔滨也好,漠河也好,对历史上的同胞们的心理奥秘,尤其对大灾变中的人心万象,对迟子建来说,似具有永远的神秘和好奇,她要还原它们,这成为她的创作动力。这次她选取的是百年前的吓人的哈尔滨鼠疫,她叙事话语的从容澹定,她对汉语叙事潜能的挖掘的努力,也许格外值得重视。
同写乡土,刘亮程的《凿空》味道别具一格。《凿空》没有很强的故事元素和人物重大行动,充斥其间的多是感觉,意象,色彩,声音,尤其是声音。这是刘亮程在此最重要的话语方式。别人都在写“快”,他却发现了“慢”。“凿空”的意象是多义的,玄妙的,没一个准确的固定的解,但会把我们带入深远的意境中。人类是由穴居开始的,凿空也许是人的本性之一,或许人类本身就有一种凿空的本能和欲望。但是凿空在今天又被泛化了。有时让我们想到作者是不是也在凿空自己?人的一生是否是一个自已凿空自己的过程?
张者的《老风口》是一部跨年度作品,正式出版却在今年。它写了一页我们永远不该遗忘的历史——新疆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的创业史、奋斗史。作品因历史与现实的两种语境,产生了两种价值观的错位:政治话语与人道话语,英雄话语与人性话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性,于是作品具有了某种潜在的悲剧美。这里既不无专制主义的色彩,同时又有英雄主义的高扬。
杨争光的《少年张冲六章》受到好评不是偶然的。它读来并不轻松,有很深的压抑感。它不是一部简单的写成长的小说,也不只是通过“问题学生”来写教育的困境,而是直指文化,直指人心,质疑我们民族历来崇尚的精神价值和人生理想,力图写出我们文化土壤的极端复杂性、缠绕性以及我们怎样以爱的名义实施着扼杀。我想,用忧思深广一语,也许可以概括。用鲁迅先生说过的“梦醒了却无路可走”,也许可以说明作者和读者至今依然困惑着。
宁肯的《天•藏》无论在文体上还是思想品质上都很奇特,这是作者继《蒙面之城》后重返西藏“现场”之作,但它并非以外在的神秘炫人,而是力图潜入文化深层,是一部关于修行,思辨,对话的纯精神性的小说。
秦巴子的长篇《身体课》尚不为人注意,也许因为作者并非小说行中人,也许因为笔涉“身体”这个敏感词。其实它写得极巧妙,大胆,贴近人性且不乏深刻性,让人想起《马桥词典》的写法。“下半身写作”是需要批评的,但身体的文化意蕴我们却也是需要深入发现的,我们远未认识够,何况它指向文化的深层。正如有人指出的,这是一部关于人的身体的感性描绘和理性阐释的奇特之作。
我还想提到的须一瓜的《太阳黑子》,王雨的《填四川》等作,前者写极端境遇,人的太阳尽管有黑子,却总是能给人以希望和温暖;后者打开了一扇尘封的历史之门,写嘉庆中叶完成的时逾百年、人逾百万的“湖广填四川”大移民运动,实为中华民族四次大移民中最惨烈的一幕。作者是个医生,这就更其难能可贵。
另外,像贾平凹的《古炉》,广州的刘心武的《鸟人》,葛亮的《朱雀》,田中禾的《父亲和她们》,杜光辉的《可可西里狼》是我正抽暇阅读中的书,它们都有不错的品质。
我还想稍作延伸,提供一些理论或其它类的图书。比如,刘再复的《李泽厚美学概论》,北岛李陀编辑的多人回忆文章合集《七十年代》,社会调查实录《蚁族》,以及译著《柏林墙》,《别对我撒谎》,都曾带给我思想的启迪甚至震憾。
在以上的评估中,我个人认为,有必要分清对某些文本的具体评估(与同期作品比较或与作者自己比较),与把它们放到文学史大框架中的评估,两者虽有联系,却是不一样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在对整体创作不满意的情况下,却对某些作品作出了较高评价的原因。不积跬步无以行千里,我们总是在微观与宏观,质量与数量,局部与整体,细节与大历史的交互作用下积累经验,探索前行的。重要的是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NO.2李敬泽(著名文学评论家、《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李敬泽,1964年1月出生,祖籍山西。1984年毕业后在《小说选刊》工作,任《小说选刊》杂志编辑,1990年调至《人民文学》杂志,历任《人民文学》杂志编辑、第一编辑室副主任、主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主编。
这是不合格的推荐:长中短都不够十篇,凑不成“十景”或者“什锦”。凑不成不必硬凑,就这样吧。
还有一层不合格:这里推荐的大多是《人民文学》发过的,包括长篇,杨争光、迟子建、刘亮程、麦家,《人民文学》都全部或部分地发过。发过,说明我仔细看过,也认为好,所以在此推荐。又不是选干部,内举不避亲。特意把各家年选的目录找来看了,想必是有好的,但大多没看过,打算一一找来看,现在还没看,只好置之不论。
谁都看得出来,这是一个有限观点的推荐,不全面,有偏见。没偏见才奇怪。
我的一个偏见是,不喜欢那么四平八稳、中规中矩,一个长篇或中篇,看个开头就看得到结尾,不是我眼睛毒,而是他太老实。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能温良恭俭让,写小说当然不是闹革命,但也不是比老实——我看现在有比老实的趋势。
另外一个偏见,是喜欢年轻人或者陌生人,不是说年轻或者陌生就一定好,但一个人年轻或者陌生,总是负担少一些,杀气腾腾地冲出来,或者跃跃欲试地去恋爱,失去的是锁链,得到的世界,总要比老江湖更澎湃、更放浪,可能也更有创造力。
2010年,要我看,写小说的有几个年轻人是值得注意的:鲁敏、东紫、滕肖澜、阿乙、黄惊涛,后边两位文学界不熟悉,所以批评家们写总结就很少提到。
还有一人,名叫小白,我知道他是男士,不知他年轻还是年老,看了他的长篇《租界》,极喜欢,本来要在《人民文学》发,但别家已在增刊上发了,此恨难消,写了一篇序才算作罢。书大概是过几天出,帐应该算在11年,那么,前边的都是马后炮,只这一炮响在了新年。
NO.3谢有顺(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有顺,男,福建省长汀县人。1998年起,先后任《南方都市报》专刊副刊部副主任,广东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副主任、一级作家。2006年起,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兼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
2010年可能是传统小说受到严峻挑战的一年。网络文学凶猛,从南到北,召开了多个关于网络文学、新媒体文学的研讨会,网络收费阅读也已形成规模,并生成了巨大的产业链,相反,很多颇具实力的名作家的长篇小说却销量萎缩,一种新型写作方式、新的文学趣味的崛起,已经让很多传统写作者感到了来自新文学力量的威胁。而那些能在年轻读者中引起反响的小说,往往也都具有新类型文学的特征,如须一瓜的《太阳黑子》用了侦探小说的模式,麦家的《风语》是谍战小说等。小说的阅读趣味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讲故事的策略与美学再一次在小说写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或许,经过了近百年的小说的作者时代已经走到了极限,一个小说的读者时代即将来临。
比起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似乎更能见出传统作家的功力。中短篇小说不靠跌宕的人物命运感取胜,而且重视细节的雕刻,重视某个生活横断面的截取和描绘,在艺术性上更为讲究。经营中短篇小说,非常考验一个作家的写作耐心,因为它和当下的出版喧嚣无关,更切近作家的内心,更能看出作家观察世界和认识自我的角度。我常常感觉,很多作家写作长篇小说时是随大流的,是没有角度的,反而在他们的中短篇小说中,你会发现他们是有艺术考量,是有自己的角度的。因此我非常喜欢魏微、林白、方方、苏童、乔叶等人在2010年发表的中短篇小说,他们似乎不再把小说写作看做是纯粹的虚构,而是一直在努力寻找自我和生活之间的平衡点,所以我在这些小说中读到了他们关于生活的许多抒情和感怀。从虚构出发,最后到达的是存在的腹地,是呈现内心的某种真实,它甚至不必刻意区分虚构和生活之间的界限,这或许正是小说写作的终极意义。
在一个小说越来越和新闻争宠、新闻则越来越像小说的时代,小说的艺术价值和叙事探索的精神,更多的只是残存于中短篇之中了,而长篇则将日益成为消费文化的囚徒。小说的未来并不值得乐观,但那些还保持着一颗艺术的偏执之心并坚持进行叙事探索的作家,依然值得我们尊敬。
NO.4陈晓明(著名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晓明,男,1952年2月生。 1987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等职。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8年被聘为德国鲁尔大学东亚系客座常任研究员及研究顾问。2003年起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年的文学形势与去年或近年相比当然不可能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在当今时代,文学已经进入常态,不可能因为某个话题,某部或某篇作品发表,而引起轩然大波。那样的动静必然是携带着更强大的非文学的力量才可能波及全社会,才可能牵动无数人的关注。那并非是一种正常的社会,也并非是文学应该承担的角色。
2010年意味着新世纪过去了10年,也意味着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作家,当年的知青、先锋派、新写实、晚生代、女性……等等,都已然步入中年。中国当代文学有了走向成熟的一代人,中国文学理应也走向成熟。这是与80年代依靠现实的社会热点问题来写作的一代人不同的写作,这是要靠对文学传统与文学自身的艺术来挑战写作的一代人。尽管关注现实以及人类的问题始终是文学要面对的“基本面”,但在此基本面上,文学的自我挑战和超越变得更为重要而内在。
2010年,我们看到有莫言的《蛙》和张炜的《你在高原》。前者单部小说,后者是累积了20年的写作完成的十卷本,450万字,可以看出汉语文学沉甸甸的份量。莫言的《蛙》也与自己过去的创作颇为不同,他不再下功夫去挥洒语言,而是在平实素朴的叙事中,讲述着乡村中国在计划生育的国策领导下的种种境况。但《蛙》却要挑战莫言过去的叙述风格,它拼合了书信、小说叙事与戏剧的多种形式,打破了历史的整一性结构,自我的经验卷入其中。历史不再具有权威性,不再是无可争议的整全性的形式存在。他把抑制的历史激情,以戏剧的形式再重演一遍。张炜的《你在高原》显然是一部宏大厚重的作品,是张炜小说叙事艺术历经磨砺之后的浩瀚之作。张炜能把第一人称叙述贯穿于10卷本的长篇小说中,这不能不说是非常强大的叙述。张炜的语言、思想和对现实的把握,都具有更高的境界。
长篇小说方面,宁肯的《天•藏》,麦家《风语》,范稳《大地雅歌》,关仁山《麦河》,都可看到作家独特的思考和对小说艺术的锤炼,当代汉语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可以说是更加老道精湛了。王璞的《猫部落》可以看出新颖而富有想象力的叙事。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叙述自然纯朴,异域风情和生活的质地令人感动。
其实,中短篇小说也有相当不错的作品,但因为中短篇小说是中国当代较早成熟的文体,其较早成熟,就容易模式化,作家讲故事的能力颇为令人惊叹,但在故事的讲述方式方面,已经较少看到在构思方面所下的功夫。中篇小说在当今中国容易建立起叙事框架,几乎是按着人物走就可,显然,中篇小说是介于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过渡阶段,其文体特征不明显。它经常以牺牲短篇小说的构思为代价,来获得故事的展开。中篇小说几乎只是依靠写人和事就可成立,我想这可能是当今中篇小说普遍存在的问题。中篇小说应该向短篇小说靠拢,应该有更加精巧的构思,中篇小说的艺术性才能提高。但看当下中国的短篇小说,又变成了是中篇的缩水,这是一个艺术上的误区。短篇小说是所有的小说的艺术基础,叙述是其根本的存在基础。语言和构思才是短篇小说的精髓所在,中篇要拉长短篇,也不能丢弃这二点。
总之,当今中国文学不管是长篇出版的数量,还是中短篇小说的作者队伍,都空前蔚为大观,这里面无疑有不少优秀之作,但因为数量过于庞大,故好的作品也容易被淹没。又因为在相同的水准上的作品太多,就显不出优秀,现在要显出优秀,就要高出别人一大截,这又是难题。当今时代,是艺术水准水涨船高,读者水准也在提高。且读者的耐心和感受刺激的能力,已经被影视的声光色电,被网络的千奇百怪搞得欲仙欲死,留给文学的只是非常苛刻的态度,这对文学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迎来的是一个文学繁荣的时代,失去的是一个对文学虔诚的时代。
NO.5李国平(著名文学评论家、《小说评论》杂志主编)
李国平,男,1960年生。1982年至1985年在陕西作协《延河》编辑部供职;1985年参与《小说评论》创办,后一直在《小说评论》供职,1993年任副主编,2005起任主编。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陕西作协副主席、陕西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委。
评估一个时段的文学创作有多种参照,多种视角。从结构层面看,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终结的时候,构成文学创作主体的仍然是作为新时期以来的一批主力作家,同时,还有近年来引人注目的更年轻的一代,还有海外华人作家加入主潮的合唱。如果从体裁本身的结构来看,中、短篇创作并未给人太多的惊喜,长篇则可见作家的用心和用力。这应是常态的评估。
评估一个时段的文学还应有精神素质的参照,还应放在大的时代链上考量,要看这个年度的创作整体上能不能反映这个时代的情感诉求,折射出社会前行的进步思潮,反映文学的进步。要看整体上能不能反映出重要的时代课题和文学课题,看能不能以文学的方式回应时代课题。从这一层面将入手,2010年度的小说创作整体观可以读出从文学的细弱的管道里冲撞出许多复调之复调的信息和冲动。文学在传达着多重的抵抗、理解和诉求,和世俗的主调构成了冲突。
盘点一个时段的文学恐怕还得有点历史感,一个年度的创作品貌脱离不了历史链。现在一方面对文学期待的焦虑在增长,另一方面对文学生长的认知在深化,许多思想界、读者意识到的东西、表达到的东西,作家意识到了没有,未必没有,但是要用文学的方式传达到位,这是一个艰难过程。这一年的小说文本里,透示出了许多层面的精神意像。但是,还得把一个年度的景观,看成历史积累的一链。革命尚未成功,文学仍需努力。
榜 单
长篇小说
NO.1作品档案
作品名称:少年张冲六章
作品作者:杨争光
作品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品排名: NO.1
作品所获荣誉或赞誉:“茅台杯”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投票名家: 雷 达 李敬泽 谢有顺 陈晓明 李国平
权威指数:★★★★★
人气指数:★★★★★
NO.2作品档案
作品名称:白雪乌鸦
作品作者:迟子建
作品所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品排名: NO.2
作品所获荣誉或赞誉:获《当代》长篇小说年度最佳
投票名家:雷 达 李敬泽 陈晓明 李国平
权威指数:★★★★
人气指数:★★★★★
NO.3作品档案
作品名称:你在高原
作品作者:张炜
作品所发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品排名: NO.3
作品所获荣誉或赞誉:获“2010年全球华文十大小说”
投票名家:雷 达 李敬泽 陈晓明 李国平
权威指数:★★★★
人气指数:★★★★
NO.4作品档案
作品名称:麦河
作品作者:关仁山
作品所发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品排名: NO.4
作品所获荣誉或赞誉:2010年中国长篇小说的完美收官之作
投票名家:雷 达 谢有顺 陈晓明
权威指数:★★★
人气指数:★★★★
NO.5作品档案
作品名称:天·藏
作品作者:宁肯
作品所发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作品排名: NO.5
作品所获荣誉或赞誉:入围由由腾讯读书和《当代》杂志社、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评选的“2010年度最佳长篇小说”
投票名家:雷 达 陈晓明 李国平
权威指数:★★★
人气指数:★★★
中篇小说
NO.1作品档案
作品作者:方方
作品名称:刀锋上的蚂蚁
作品所发刊物:中国作家
作品排名:NO.1
投票名家:雷 达 谢永顺 李国平
权威指数:★★★★★
人气指数:★★★★★
NO.2作品档案
作品作者:东紫
作品名称:白猫
作品所发刊物: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作品排名:NO.2
投票名家:李敬泽 谢永顺 李国平
权威指数:★★★★
人气指数:★★★★★
NO.3作品档案
作品作者: 鲁敏
作品名称:惹尘埃
作品所发刊物:人民文学
作品排名:NO.3
投票名家:谢有顺 陈晓明 李国平
权威指数:★★★★
人气指数:★★★★
NO.4作品档案
作品作则:阿袁
作品名称:顾博士的婚姻经济学
作品所发刊物:十月
作品排名:NO.4
投票名家:雷 达 李敬则 李国平
权威指数:★★★
人气指数:★★★
NO.5作品档案
作品作者:滕肖澜
作品名称:美丽的日子
作品所发刊物:人民文学
作品排名:NO.5
投票名家:雷 达 李敬泽 李国平
权威指数:★★
人气指数:★★★
短篇小说
NO.1作品档案
作品作者:鲁敏
作品名称:铁血信鸽
作品所发刊物:人民文学
作品排名:NO.1
投票名家:雷 达 李敬泽 谢有顺 李国平
权威指数:★★★★★
人气指数:★★★★★
NO.2作品档案
作品作者:铁凝
作品名称:1956年的债务
作品所发刊物:上海文学
作品排名:NO.2
投票名家:谢有顺 陈晓明 李国平
权威指数:★★★★
人气指数:★★★★
NO.3作品档案
作品作者:盛可以
作品名称:白草地
作品所发刊物:收获
作品排名:NO.3
投票名家:雷 达 谢永顺 李国平
权威指数:★★★
人气指数:★★★★
NO.4作品档案
作品作者:余坚
作品名称:赤裸的晚餐
作品所发刊物:人民文学
作品排名:NO.4
投票名家:雷 达 李敬泽 谢有顺
权威指数:★★★
人气指数:★★★
NO.5作品档案
作品作者:石舒清
作品名称:低保
作品所发刊物:人民文学
作品排名:NO.5
投票名家:雷 达 李国平
权威指数:★★
人气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