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型”创业社会资本维度的探索性研究

2011-01-30 20:34
城市学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生存型农民工资本

汤 勇

据湖南省就业局统计,湖南省农民工总数达到1210.3万人。农民工群体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的同时,也引发了政府、学界及农民工本人的思考。相当多的地方政府开始设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当地农民工返乡创业,而农民工群体也意思到子女培养、个人能力提升及年老后的归宿问题,纷纷加入到返乡创业的大军。如我省的嘉禾县,就是2000年被确定为全国21个鼓励扶持返乡创业试点县之一以来。其返乡创业人数多、规模大得到了普遍认可。当地政府认为返乡创业人员素质较高,门路广,只要政策合适,其经济动能相当强劲。

但要看到的是,农民工创业是由被动的人力资本实现向主动人力资本价值实现转化的过程,不仅要求创业主体具备一定的创业基本素质,同时针对创业的系统资源要求能实现环境、资源、项目选择的可获得性。针对创业资源的问题, 对以关系为主要特征的社会资源的利用日益成了“生存型”创业者意识到的重要资源约束。但对于这类社会资源如何定义,如何评价“生存型”创业者掌握社会资源的程度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为此,本文将社会资本的概念从一般创业研究引入到“生存型”创业中,针对“生存型”创业中对该类资本测度标准不统一、评价指标不明晰的问题,通过探索性研究方法试图建立起能有效囊括“生存型”创业社会资本维度和评价指标的体系,为进一步对“生存型”创业进行量化研究提供依据。

一、“生存型”创业及与社会资本理论基础

“生存型”创业概念来自于全球创业观察(GEM)报告,该机构通过对创业类型进行分析,建立起以风险伴生、技术导向为主的“机会型”创业和以实现基本生活条件、将创业作为工作的替代的“生存型”创业。姜彦福等通过TEA指数分析,得出在我国境内进行的创业活动中,以“生存型”为主导。[1]根据该定义,本文将农民工发起的非风险型创业都归纳为“生存型”创业框架。

农民工创业构成“生存型”创业的主要原因有:首先是农民工的社会地位较低,创业资源受到环境、体制、自身因素等多重影响(严文清等,1996);其次是针对创业所需要的支持结构,在我国,农民工创业缺乏包括政策、环境、资本等外在的支持,同时受制于创业者本身的创业经验和创业胆识等(赵西华等,2006)。综合以上原因,农民工创业面临创业的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民工创业的风险较大,从而难以形成“机会型”创业。[2]为此,审视“生存型”创业,对其所掌握的资本进行考察,除了创业主体具备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外,还应该考虑其是否具备利用创业信息、创业网络关系等的能力,从而引出其资源约束中要考察能承载这些资源的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概念由来已久,较早的定义将社会资本看成是一系列不同的社会契约,这种社会契约以关系的形式将参与者联系,实现资源的交流,从而规范参与者的社会行为。[3]社会资本对创业影响非常重要[4],通过研究发现从创业者个体来看,除了创业者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外,其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极大地影响创业活动的效果;创业者在资源约束情况下,通过社会网络取得创业必须的信息资源。由于社会网络的作用,创业者能够更广泛地摄取社会资源。Starr et al[5]刚从交易成本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创业者能够借助社会资本,实现以低于市场价格的成本来获取创业资源。Francis和Sandberg(2000)还发现社会资本所带来的治理效应,认为创业团队中强关系的存在使创业者增强对创业活动抵押能力,因而会在创业开始时倾注更多的个人资产。

对于返乡农民工创业社会资本的研究,目前相关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国内。吴勇等指出,从宏观角度分析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因素包括城乡居民收入比、城市化程度、工业化程度和政府对农村的财政支出比重,为此反映出政府支持力度对农民工创业的重要意义。[6]钱永红就创业意向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创业意向受个人资源水平的影响较大。[7]张秀娥等(2010)认为返乡农民工从创业动机的角度分析了其内涵及激励机制,认为农民工创业过程中要考虑将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与机会相结合,而机会的发掘却需要较为完整的机会识别机制。

以上研究均表明,掌握良好的关系及被其他群体所认知对于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王西玉等(2003)从创业动机的角度进行创业研究,发现农民工创业和与农民工先前劳动经验具有密切关系,外出打工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回乡创业的效果;除去打工提供的知识经验,其打工行为的认同感也有利于创业活动的展开。Peng提出农村的宗族网络强度概念,认为对创业产生正面影响的机制有:非正式产权、资金的筹集及经由外部联系的网络资源。[8]马忠国(2009)针对农民工创业的社会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社会关系网络是亲缘、乡缘关系网络,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丰富的农民工较之比普通返乡农民工更容易获取到创业支持,从而减少其创业过程中资源获取的路径。曹卫秋(2000)则研究了农民工创业时对支持网络层次问题,他发现农民工创业倾向于以个体为核心的由近及远的支持网络结构,对于政府部门、中介组织的求助情况只有在近距离网络无法给予帮助时才会考虑。

以上研究表明,处于创业中的农民工群体只有被群体认可才有可能得到较为丰富的创业资源。任义科等虽然没有直接研究农民工的创业问题,但他对就业的农民工社会网络进行了较为完整的研究,发现对于农民工群体,由于个体的差异出现了部分农民工处在网络的中心位置,他们能较好地获取资源同时传播资源,而大部分是处在网络的边缘位置,处在受支配的地位。由于网络的作用,农民工社会网络中存在“富者越富”的现象。[9]汪三贵等对创业过程中存在正规关系网络(以明示契约形式固定下来的关系)和非正规关系网络(通过私人关系形成的网络)的网络区分[10],并针对创业选择影响分析了同质性个人关系网络和异质性个人关系网络问题,得出在在形成的社会网络中如果创业者有亲友为个体私营老板或企业职工,这些因素对农民工创业行为有显著影响,表明亲友对创业的支持较为明显。以上研究表明,“生存型”创业处于资源获取的有利位置对于成功创业有显著的作用。综合上述研究,“生存型”创业必须获得一定的社会资本,但由于知识结构、人际分层及交流空间的限制,创业主体在获取社会资本过程中体现出一种自发特征,以其较为原始的网络条件和低成本的网络维护态势获取创业的必要条件。虽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生存型”创业中社会资本如何描述,社会资本维度如何划分,相应的指标体系如何构建还鲜有学者展开研究。

二、研究方法设计

针对社会资本指标模糊,更缺少对“生存型”创业社会资本维度划分标准,本研究的方法设计如下:

首先,根据现有文献建立现场半结构化访谈,针对小样本返乡农民工进行个人创业的事件进行有主题地进行调查;其次,通过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结合社会资本的维度问题,以探索性分析方式提出“生存型”创业社会资本的概念性维度;最后通过因子分析进一步明确社会资本的维度划分,并明晰各维度的指标内容。

三、访谈取样

为获取社会资本结构的概念构思,首先组织小规模的访谈,生成其概念的基本框架。本次访谈针对农民工返乡现象较为集中的湖南益阳展开。访谈的创业类型包括餐饮、零售、家居装修、农用机具租赁和养殖业,访谈对象均为创业一线主体,访谈工作由笔者所在学校“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组”的本科生完成。创业主体涉及30人,共19个创业单位。创业中属于初次创业的为11家,二次创业为8家。访谈采用半结构形式,除去回答创业的基本情况(如创业类型、投资规模、创业人员构成、创业收入情况)外,要求创业者就创业原因、创业基础、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创业规划进行介绍。

四、维度探索

对于创业维度的划分,针对其它类型的创业行为有的研究者将社会资本看成具有一维度结构形式[11];有的则认为社会资本存在二维的结构形式[12]或者三维的结构形式[13]。其中三维度得到较广泛的认可,其中就包含了结构维度(主要是指网络的规模、强度和密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包括商业认知度和个人亲友认知度)。在这些维度下,一些学者研究了社会网络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探讨了社会资本对创业的作用机制。[14]

本文借鉴三维度划分标准,将“生存型”创业的社会资本按照结构、关系和认知进行维度的划分。

在进行三维度概念构思的基础上,本文主要是通过访谈手段来进行维度内容的细化。按照一般访谈的规则,为了保证获得一手资料,我们采用对选择的创业主体进行现场访谈,要求所有的访谈对象都参与了创业过程,访谈过程都有详细的书面记录。在访谈结束后,根据所整理的访谈内容,通过分析访谈内容,提炼出具有相对独立完整情景信息的句子或段落,以此作为社会资本维度分析的最小的内容分析单元。将所有的访谈内容进行对照分析,本次访共得到24个较为完整的分析单元,其事件或内容涉及创业的发起原由、创业的人力资本要求、创业的资金需求、创业的资金来源、创业的规划过程、创业的组织形成、创业的地点选择偏好、创业管理模式、创业的支持、创业沟通、创业的技术要求、创业的基础、产品的销售网络、政府管理机构的影响、政策的影响、创业的交易对象、与创业同行的关系处理、创业的公共责任、创业的目标、财务状况、管理体系变迁、创业意识的变化、创业模式选择和创业风险的应对方式。

本文结合访谈材料内容和前人对三维度划分的论述,根据建立24个主题内容类别对访谈材料进行筛选,初步形成创业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网络结构“、”信任关系”、“共享认知”。对于各维度本文给出初步定义:

结构维度:指创业主体有意识增强人际关系和业务关系的网络面,关心处在创业网络中的其它个体的基本特征,如有意识扩大创业的影响程度、增强网络内创业的差异性、有意识维护既有网络的稳定性。

关系维度:指创业主体与通过分析创业特征,建立起与创业项目相联系的其它利益相关者的良好的沟通关系,并保持在业务往来中的诚信。

认知维度:指创业主体在与创业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保持沟通关系的同时,能有意识地维护交易各方价值理论、行为方式、及业务规范,维持对创业目标认识的的一致性。

针对上面的三个维度,本文在对信息进行归类时,对于存在多个归类可能的语句本单重归类法,将句其归人最适合的类别中,对于存在明显主题偏离或者内容不清晰的予以删除。

五、因子分析及数据解释

根据归类,课题组进一步进行调研问卷的设计,将整个调研按三个维度划分,各维度的指标数为5个、5个及4个。为保证问卷的无语义差,整个问卷采用通俗的语言形式,尽量能通过较少的语言表达完整的意思。问卷发放涉及益阳周边县市创业主体132人,共60个创业单位,创业中属于初次创业的为42家,二次创业为18家,全部为农民工创业,且为“生存型“创业。

结合调研的内容及各创业者对指标强度的评价,建立起Likert 5点量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五个等级变化选择。经分析,KMO系数为0.86,Chi-Square为1203,df为91,样本适合做因子分析。根据132个样本数据的分析,对给定的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旋转法抽取大于0.5的因子,因子分析的结果如下表1:

表1 因子分析表

由表可以看出,表1因子分析表各维度Alpha系数均高于0.8,表明各维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水平。选取因子荷载高于 0.5的进行归类,因子归类与概念维度相吻合,表明探索性分析有效,整体表明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划分较好。

通过四、五、六节的分析过程,对“生存型”创业社会资本结构的维度划分概念模型得到了探索性因子分析的验证,表明概念构思所提出的“生存型”创业包括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的划分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也能得到实证检验。同时,从表1可以看出,对于结构维度,其指标包括网络位置、异质性、网络规模、扩展能力和技术特征五项指标;对于关系维度,其指标包括伴生关系、促成关系、沟通频率、上层关系和关系链条五项指标;对于认知维度,包括技术认知、规范认知、责任认知和行为认知四项指标。

六、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结论 1:对于“生存型”创业的社会资本可以进行三个维度的划分,体现为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对于各维度分别可以通过五项、五项和四项指标测度。

结论 2:通过对照维度划分和指标体系,以及结合相关调研数据发现“生存型”创业还处在较低的创业水平层次。从结构维度看,主要体现为利用既有的创业条件,网络位置不显著;创业项目整体异质性不强;通过亲戚、熟人和同行的信息交流方式进行创业决策,网络关系以强关系为主,规模较小;创业发展空间较狭窄;整体创业项目中技术含量不高。从关系维度看,“生存型”创业重视在小范围内发展关系,而传统的家庭宗派及强网络关系在中间担当主要角色,创业网络扩展空间小,不重视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从认知特征看,“生存型”创业能较好地达到同行认可,对于具有相似创业经验的群体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期待建立统一的行业规则实现创业的正规化。

研究展望:鉴于目前缺少针对“生存型”创业社会资本完整的研究,本文通过探索性研究方法试图建立起该类创业者社会资本的维度结构及指标体系。随着对“生存型”创业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希望借助相关量表实现对该类创业现象的社会计量研究,因而对创业中出现的各类视角构建较完整的理论框架成了实现社会计量研究的基础。对于本文所取得的“生存型”创业社会资本结构维度,进一步的研究主要体现为针对各维度的指标体系进行完善,构建“生存型”创业社会资本与创业绩效、创业类型、创业机会、创业动机等变量的关联模型,以进一步发掘这类特殊的创业现象的内在机制。

[1] 姜彦福.全球创业观察 2002中国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 厉以宁.调动民问创业积极性应继续解放思想[N].工商报, 2008(6):1.

[3] Coleman J S.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8, 94:95-120.

[4] Kim P.H., Aldrich H.E, Keister L A.Access (not)Denied:the Impact of Financial, Human, and Cultural Capital on Entrepreneurial Entry in the United State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06, (27):5-22.

[5] Starr J A, Macmillan I C.Resource Cooptation via Social Contracting:Resource Acquisition Strategies for New Ventur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0(11):79-92.

[6] 吴勇, 蔡根女.农村微型企业创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 2010(6):44-48.

[7] 钱永红.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4):144-152.

[8] Peng Y.S.Kinship Networks and Entrepreneurs in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2004(5):1045-1074.

[9] 任义科, 杜海峰, 李树茁.农民工社会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分析[J].人口与发展, 2010(6):2-16.

[10] 汪三贵, 刘湘琳, 史识洁, 应雄巍.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J].农业技术经济, 2010(12):4-10.

[11] Burt, R.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M].Nohria:Networks and Organizations, 1992:57-91.

[12] Leana.C R, Van Buren H J.Organizational Social Capital and Employment Practiv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9(24):538-555.

[13] Nahapiet J, Ghoshal S.Social 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8(2):242-266.

[14] 张青, 曹尉.社会资本对个人网络创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0(1):34-42.

猜你喜欢
生存型农民工资本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垂直财政不平衡约束下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一个“生存型”政府的解释*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我国社会保障模式转型研究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转化的机制与路径
VR 资本之路
广西民族学校发展类型的文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