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腊梅,余 意
与产品短缺年代相比,今天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的方式已经发生改变。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链条被拉得越来越长,企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然而,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等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的出现,达芬奇事件的存在,告诉人们这样一个现实:言而无信的虚假承诺大量存在;欺骗宣传和虚假广告盛行;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现代企业面临严重的诚信问题。企业经营诚信缺失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和难点。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墨子曰“言不信者,行不果”,孔子曰“民无信不立”,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从自给自足经济时代步入了商品经济时代,人们提出了“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经营理念。在现代,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但诚信仍然是我们维系社会稳定有序的重要原则。“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商无信不富、政无信不威”,企业经营诚信是市场得以健康运行的前提。
企业经营诚信,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依照国家法律、市场准则和商业道德,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在谋求自身利益时,不损害相关者利益,维护国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表现为企业诚实守信和如期履行契约的能力。
与企业经营直接相关的利益主体是与之有业务往来的企业、政府、银行、消费者等,企业经营诚信主要是指企业和这些经济主体发生契约关系时,在利益驱动下企业的行为状况。我国企业经营中存在诚信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企业与有业务往来的企业之间,欺诈签约、恶意骗约、随意违约、恶意毁约等行为时有出现,我国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约40亿份,但履约率只有50%左右。企业间的赖账违约,危及企业的生存。清理死帐、烂账、三角债曾成为下至地方政府上至国务院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企业的坏账依然是发达国家的 6至8倍[2]。
企业财务失真,施诈于政府。在财税领域,骗税偷税现象严重,企业纳税信用意识淡薄。一些企业采取虚增费用、伪造账目、隐瞒利润、虚开增值税发票、伪造出口退税凭证等手段,脱逃国家税款。2011年5月20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对中国长江三峡等17家央企的财务审计,其中有14家的资产、负债和利润三项重要的财务指标,几乎都是假的,占此次抽查央企的 82%。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作假账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经常的行为。
我国一些企业恶意拖欠、甚至逃废银行债务,使得金融机构心有余悸。企业失信于银行的形式多种多样:“先转移资产,后破产”的金蝉脱壳法;“吊销营业执照主体消失”的藏匿法、“多头开户”的化整为零法等等。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经金融债券管理机构认定有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企业有 32140户,占总户的51.3%,逃废银行本息贷款1851亿元[2]。2010年底,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4293.0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14%,其中企业的不良贷款占较大比重。企业的信用意识和社会信用体系正受到极大的挑战和冲击。
企业为获得短期收益,制假售假,坑害消费者。生产经营者往往借助于生产环节远离消费者的特点,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短斤少两,等等,以损害消费者利益为代价,抬高成本,提高收益,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目前,我国每年实际发生的食物中毒例数达200万人次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国质检系统共查处食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1.5万余起,涉案货值近1亿元。目前,网上热议的达芬奇事件,达芬奇公司利用“出口转内销”,把具有东莞“血统”的国产家具贴牌上意大利标志,高价销售的造假行径,引发众多消费者的愤怒,造成整个家居行业巨大的信任危机。
企业经营活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利润是总收益扣除总成本的余额。因此,经营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差异,决定企业经营策略的选择[3]。
企业选择经营的不诚信行为,是因为企业不诚信行为能够给企业带来收益,而且在短期内这些收益是相当可观的。企业不诚信行为可获得的收益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低成本带来的收益
采取逃废银行债务、不缴纳职工保险税费、制造假账脱逃税款、走私、骗汇、雇佣廉价的未成年劳动力、窃取商标版权、制假售假等不正当手段,以大大低于社会正常水平的成本获取包括资金、人力、物资、技术等资源,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2.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收益
企业运用垄断地位、哄抬市场价格、变相涨价、缺斤短两、以次充好、虚假宣传、贩卖假冒伪劣产品等不正当手段,以低于社会正常水平的成本和高于社会正常水平的价格销售产品,从而获得巨额收益。
3.逃避责任与义务带来的收益
企业向社会转嫁应承担的义务,获取收益。企业通过编制假账偷逃税款,损害国民利益,获取收益;企业通过破坏生态环境、过度开采森林与矿产、过度猎捕野生动物来盈利;甚至有些财迷心窍的企业和个人捕捉国家明令禁止的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来赚取金钱;有些企业采取降低职工福利待遇,来获取利益,等等。
企业经营诚信缺失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处罚成本等。
2.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企业实施不诚信行为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包括生产每一件产品所产生的成本,行贿、对不诚信行为进行包装、不诚信行为所产生的交易成本、被起诉等直接开支。交易成本包括合作伙伴之间契约达成所需要的谈判成本,外部环境变化对合作关系进行调整所需要的信息搜索成本及解决交易摩擦所需要的沟通和润滑成本。
2.处罚成本
处罚成本是指被行政或者执法机关查处、没收、罚款或判刑等行为发生时所耗费或者所折算的经济价值的总和[4]。例如:企业不履行合同而支付的违约金;因商标侵权、销售造假、偷税逃税、走私骗汇、污染环境等行为受到社会有关部门严厉制裁的支出;等等。
1.企业经营诚信缺失总成本曲线根据成本理论,在短期,因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边际成本曲线呈现U型。在长期,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决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现 U型。这样,总成本曲线斜率由递减变为递增,表现在图形上,如图4.1。企业在生产OQ1产量时,由于生产要素无法充分利用,成本上升幅度大于产量上升幅度,所以OQ1段曲线陡峭。随着产量增加,企业生产要素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作用,再加上企业不诚信行为没有被纰漏,企业通过使用劣质原材料、廉价替代品,或者偷逃税款、缺斤短两甚至破坏自然环境,转嫁企业社会责任等行为,使企业的总成本比较低,Q1Q2曲线比较平坦。但到Q2点,企业的不诚信行为遭到曝光,企业要支付大量的违约金、诉讼费用以及相关部门的处罚金,企业的成本在短期内大幅上升。严重的不诚信行为导致消费者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企业成本会无极限上升。因此,企业经营诚信缺失的累计总成本曲线如图4.1。
图4.1 企业经营诚信缺失总成本曲线
2.企业经营诚信缺失总收益曲线
企业的收益取决于市场上对其产品的需求状况。在经营初期由于信息传递的滞后性,企业的不诚信行为没被他人所知,收益水平在一定时期内会随着销售量的增多而迅速得到提高。同时,企业通过虚假宣传得到消费者信赖而提高产品销售份额,使企业短期收益迅速增加。所以,OQ0段曲线陡峭上升。过后,企业的不诚信行为逐渐暴露,企业的收益增长开始下降,但总收益仍然缓慢上升但随着企业不诚信行为被越来越多人了解,。引起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强烈不满,甚至导致诉讼事件发生,其收益增长因产品滞销而受阻,所以总收益曲线在Q0点后趋于平坦;企业经营不诚信行为严重者,停止收益。企业不诚信行经营总收益的具体情况如图4.2。
图4.2 企业经营诚信缺失总收益曲线
3.企业经营诚信缺失模型
如上所述,将企业不诚信经营的总成本曲线和总收益曲线集合到一个坐标轴内,可以获得企业不诚信经营的成本-收益模型,如图4.3。
4.模型分析
根据以上模型,我们可以看出,在企业生产(销售)量小于Q* 时,总收益大于总成本,企业盈利;当企业生产(销售)量大于Q* 时,总收益小于总成本,企业亏损。产量(销售量)Q* 是企业的盈亏平衡点。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企业不诚信经营可以在短期内获得收益,但盈利空间小,利润少。作为“经济人”,企业往往存在扩张生产的冲动,意图赚取更大的收益。但一旦不诚信行为被社会认知,消费者放弃购买企业产品,产品出现滞销现象,企业就会面临亏损,严重者,企业最终被迫停止生产。这时,要企业不论做多大的努力,都难以再取得利益相关者的的信任,企业从此会走上衰落甚至破产的道路。因此,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获得可观收益,就不能不诚信经营!
图4.3 企业经营诚信缺失成-收益模型
企业选择诚信经营缘于对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企业诚信经营成本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信守承诺履行与各利益相关者的约定所付出的成本。企业诚信经营收益是指企业获得各利益相关者支持而得到的收益[3]。
1.企业诚信经营总成本曲线
企业选择诚信经营,在短期的生产过程中会由于企业的较大前期投入而总成本处于较高水平,OQ1段中,单位产品成本高,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迅速增大,OQ1段曲线陡峭上升。生产中随着市场销量和产量的提高,规模经济效应开始体现,以及获得了消费者、合作伙伴、员工等的支持,企业平均成本下降,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缓慢上升,所以 Q1Q2段曲线近似水平状。产量达到Q2后,由于超过经济规模而使总成本上升。因此,企业诚信经营总成本曲线是先急速上升后平坦最后缓慢上升。企业诚信经营总成本曲线如图4.4所示:
图4.4 企业经营诚信总成本曲线
2.企业经营诚信总收益曲线
企业在进行诚信投资的初期阶段,收益较少,只是随着销售量的增加缓慢增长。OQ1段曲线缓慢上升。因为利益相关者对产品的认知是渐进的, 随着销量的增加,消费者渐渐感受到企业的诚信,对企业的产品产生依赖,甚至主动将产品介绍给亲友,构成良性循环。这时,企业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提高,企业收益快速增长,其收益曲线就会变得陡峭,如Q1Q2段曲线。
企业持续不断地进行诚信投资,源源不断的得到诚信回报,从而形成自己的诚信品牌,这时,企业收益将与日俱增。当销售量达到Q2时,由于产品的边际收益递减为负,企业的总收益达到最大,这时, Q2为企业的最佳生产规模,企业会在此规模上稳定地进行生产,企业的总收益会维持在最高状态。企业诚信经营的总收益曲线如图4.5所示。
图4.5 企业经营诚信总收益曲线
3.企业诚信经营模型
根据企业诚信经营总成本和总收益的变化规律,得到企业诚信经营成本-收益模型如图4.6所示。
图4.6 企业经营诚信收益成本模型
4.模型分析
从企业诚信经营模型可以看出,销售量(产量)小于Q*时,企业经营总成本大于总收益,企业亏损额度=TC-TR。销售量(产量)大于 Q*时,企业经营总成本小于总收益,企业盈利,盈利额=TR-TC。Q*为企业盈亏平衡点。即企业在诚信经营的前提下,只要生产(销售)量大于盈亏平衡点Q*,企业就能盈利。
通过模型的对比分析,可以清晰看出两种不同经营策略的经营结果。企业选择诚信经营在短期内效益不明显,但随着时间延长,诚实守信的商誉形成对消费者的强劲吸引力,企业经营业绩会越来越好,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实现利润最大化。放眼全球,世界长寿企业无不坚持诚信经营。不诚信经营的企业抱着侥幸的心态,认为可以一夜暴富,然而,一旦利益相关者意识到受骗,企业会慢慢衰落甚至破产。目前,社会信息传递越来越通畅,各种规章制度越来越完善,企业经营不诚信而获利的机会和空间越来越小,其衰落和终结速度也越来越快。
纵观古今中外,为什么人们对于老字号情有独钟,因为企业的诚信度高。消费者需要企业诚信经营,提供优质的产品、高效的服务;同样,企业也需要消费者对产品的忠实与依赖。全国500强乃至世界500强,无一不是诚信经营的企业。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诚信收益远远大于诚信成本。
由于公众对企业诚信的评价滞后于企业行为,这样,企业可能会侥幸,不诚信经营的一段时间内获得暴利。但一旦公众发现被欺骗,对企业产生不信任,这时,无论企业如何努力,都难以摆脱不诚信经营的阴影,不诚信透支了诚信。100吨牛奶只要有1吨出现问题,那么人们会认为剩下的99吨全有问题,这是广大消费者所习惯的一种“有罪推定”思维[5]。企业的不诚信行为只要一朝被揭露,将导致企业的“覆灭”,三鹿告诉我们这个结论,达芬奇也正在经受这种考验。
[1] 邓凤香.我国企业经营诚信缺失问题探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6:24-28.
[2] 范祖超.中小企业诚信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诸城市中小企业为例[D].青岛:青岛大学, 2008:18-20.
[3] 谢梦珍.基于经济学视角的企业诚信经营分析[J].现代商业,2008(1):155-156.
[4] 高原.我国企业诚信营销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07:13-16.
[5] 杜晓, 马竞.三鹿之死能否换来乳业重生[N].法制日报, 2008-12-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