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带休闲体育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2011-01-30 05:55郑柏武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1年1期
关键词:绿化带城市居民体育设施

郑柏武,罗 丹

(福建龙岩学院体育系,福建 龙岩 3640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最向往的生活从“经济富裕”转变为更偏重“身体健康,心情舒畅”。而城市,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综合载体,还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地域载体,营造良好的居家环境是城市发展规划建设的永恒主题之一。城市绿化带作为城市发展规划建设的一部分,它在美化城市、净化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体育设施和健身娱乐场所的规划建设滞后,以及体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也逐渐地显露出来,严重制约了城市居民的休闲体育活动。探索在城市绿化带规划建设休闲体育设施,对于缓解城市化进程中所带来的休闲健身娱乐设施建设不足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城市居民的生活特征分析

1.1 城市居民的生活时间特征

在我国,城市居民生活的时间按其性质可分为:日常生活时间、周末生活时间和节假日生活时间三种形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这些时间中可自由支配的也不断增多。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形态的不同,他们支配这些自由时间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活动常以余暇活动为主;适当地进行体育健身,周末生活主要以休闲活动为主,参加一些体育单项俱乐部组织的体育活动,以娱乐身心和锻炼身体为主;节假日生活由于有更多的可支配时间,形成以健身、旅游、度假、购物等为内容,其中以体育旅游和休闲度假为主要活动内容[1]。

1.2 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特征

在我国,城市居民生活的空间按其范围分,可分为社区生活空间、城市生活空间和都市圈生活空间三种形态。由于受他们的生活活动方式客观要求与期望需求影响及外周对其制约的程度不同,他们的生活空间范围也有所不同。在社区生活中,他们的活动半径在0.5km~1km左右,居民主要以日常活动为主,参加体育健身锻炼活动主要集中在社区体育活动中心、社区内的空地或附近的学校、绿化地等场所;在城市生活空间中,以0.5h~1h车程的距离为半径,居民的体育生活主要以健身锻炼为主,娱乐身心;在都市圈生活中,活动半径为1h~3h车程,居民主要以体育旅游、休闲度假为活动内容[1]。

1.3 休闲体育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性休闲方式

西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人均GDP从800美元跃进到2 000美元时,其国家的国民经济将是一个快速增长期,同时大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将从45%增长到60%,休闲、健身、娱乐需求快速增长。而我国2000年GDP已突破万亿美元,人均GDP已经达到806美元,预测至2010年人均GDP将达到2 000美元;另据有关“城市居民五年生活质量变化调查”表明,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城市人最向往的生活从“经济富裕”转变为更偏重“身体健康,心情舒畅”[2]。这些均反映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向,即越来越多的人在余暇时间里开始倾向于参与体育活动,把休闲体育作为社会生活中休闲活动的主流方式。

2 城市绿化带休闲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的依据

2.1 规划建设要以人为本,有利于居民进行休闲健身娱乐活动

休闲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的目的是在充分发挥城市绿化带功能的基础上为城市社区居民进行体育休闲健身活动提供便利的环境,以充分发挥它的休闲健身娱乐功能,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层次和人群的休闲娱乐健身需求,而不是以培育竞技体育选手为目的。因而,在设施的规划建设过程中要体现这一目的,以人为本,结合人体工程学、生理学、心理学以及建筑工程学等相关的知识进行综合规划建设,充分发挥设施的休闲娱乐健身功能,让人们在健身娱乐过程中心情舒畅;在环境营造方面,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环境资源,结合空间美学的原理,体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融合;在设施的外形设计建设方面,也要尽可能与整个城市其他建筑物融合,以空间、技术、经济及体育建筑的运动美学特性为依据,构思面貌各异的建筑形象,表达对体育建筑设施的不同理解,给人以巨大的惊喜并保有持久的艺术魅力。

2.2 规划建设要注重设施项目的设置,充分发挥设施的复合功能

为充分利用城市绿化带的资源,发挥绿化带的休闲功能,应该建设一定的体育休闲设施,以满足城市居民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需要。这就要求对体育休闲设施项目的设置不能简单随便地规划建设,必须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规划建设处及附近周边居民的构成情况(包括数量、年龄组成、收入、职业状况)、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特点和体育需求情况、现有体育设施布局等;处理好活动项目间的“兼容性”,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设施项目的种类、数量、规模、功能和布局,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同时发挥同活动范围内体育娱乐设施的多功能作用,即体育活动范围内的多样化,通过场地及空间的增大来增加可进行的体育活动项目和娱乐活动,扩大体育活动的范畴,增加娱乐休闲的内容。这样才能满足不同人不同需求的各功能间的相互支持,在使用周期上可以相互协调各类活动内容的组合,真正体现人们娱乐活动的多元化,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增加时间效益和经济效益。

2.3 规划建设要注重区域划分与组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基于城市土地紧张的现实,为充分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在对城市绿化带进行体育休闲设施的规划建设时,必须贯彻综合设计的原则。要充分考虑绿化带的空间大小、区位以及绿化带的原有绿化状况、设施、地形状况、区域的人文环境状况,结合城市居民的构成和分布情况、居民的体育活动特点和体育需求情况,参加不同体育运动的目的和运动项目的功能定位以及社区内现有运动场地设施状况,特别是学校的运动场地设施,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另外,要注意不同类型的项目会给参加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的人带来不同的体验,不同的体验决定了他们今后进行体育休闲活动的行为,而且还会影响这个区域在特定功能上的发展。而休闲体验与活动空间有密切的相关,一项活动的空间面积和活动空间的性质取决于此活动的特征,休闲体验最佳的空间称之为“影子空间[4]。因而,在规划建设时,要注意影子空间的影响,注重区域划分与组合,形成合理的布局。

2.4 规划建设要注意选址的“可见性”和“可步入性”,使比例合理、布局均衡

城市中各类绿地所担负的任务不同,其布局、位置、规模、形式及内容也不同。在进行休闲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时,应在此基础上,考虑它的时间距离和服务半径,使附近居民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到达。1965年沃尔克计算了空间距离对休闲分布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影响游憩发生的因素中,距离在所有变量中影响程度占60%,在有些情况下高达90%;收入与城市化关系密切,可以作为一个变量,影响程度占3%~16%[4]。有关城市绿地的规划资料显示,绿地分为五级,它们的服务半径见表1所示[5]。因而,在进行体育休闲设施的规划建设时也应按这个要求,结合体育活动本身的特点、居民的空间需求、参与需求、可达性和交通方式等指标来确定居民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机会序列,同时注意设施的可见性,这样才能科学合理地确定建设设施的区间位置、数量与规模,从而达到比例合理、布局均衡,服务于本区域居民和周边其他区域居民的休闲健身娱乐活动,提高设施的利用率。

表1 公共绿地服务半径

3 城市绿化带休闲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的可行性

3.1 符合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求

在现代社会中,城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综合载体,也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地域载体,作为居民生活的地域载体,它应该具备游憩的空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游憩空间却日渐狭小,加之在城市化过程中体育设施和健身娱乐场所的规划建设滞后以及体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等因素,致使公共游憩场所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大众休闲生活的需要,制约着人们进行休闲体育活动。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居家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人们休闲娱乐的环境条件,这是我国城市建设中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国家和政府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统筹规划,除了加大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外,还要注重与人们生活质量相关的健身、娱乐设施的规划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在城市绿化带中规划建设休闲体育设施是符合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建设要求的。

3.2 弥补居民健身娱乐场地设施的不足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社会生产和生活物质丰富,社会余暇时间大幅度增加,城市居民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最向往的生活从“经济富裕”转变为更偏重“身体健康,心情舒畅”。休闲体育是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是余暇(leisure,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人们视为“人类着手建造的美丽的精神家园”,是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休闲生活方式[3];另外,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等一系列体育措施的有力实施和全面推广,促进了我国体育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对城市体育人口的增长更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体育设施和健身娱乐场所的规划建设滞后以及体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比例不协调,出现了用于比赛的大型体育场馆所占比重较大,而便于开展休闲体育活动的中小型场馆所占比例较低的状况。通过对绿化带休闲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可以充分发挥绿化带的功能,让人们在自然中参与娱乐健身活动,同时也有利于弥补城市健身娱乐场地设施的不足。

3.3 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城市居民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低于50%,对娱乐健身、消遣交友、延缓衰老的需求将会日益加大。由于休闲体育可以有效地调节现代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让人们回归大自然、适应大自然,促进自我健康和长寿,进行积极休息和自我发展,因而成为现代主体性休闲方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虽然休闲体育健身运动属于一种消费行为,但它也能够产生一些经济效应。人们在进行休闲体育健身过程中,对体育用品需求量的增加和质量的高要求,促进体育用品制造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另外,人们参与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个性化、多样化、层次化、时尚化等因素,对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相关组织提出了新的需求,他们不仅要提供体育场地、器材等有形服务,还要提供技术指导、咨询等无形服务。这必将推动这些服务业的发展和与之相关行业的发展,如体育服装器材的营销、体育广告、体育赞助、体育休闲娱乐产业的发展,而这些均能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4 需要注意的几点

4.1 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间的差异很大,城市化进程形式也各异,城市的绿化基础、规模范围、人文环境和体育设施基础也不尽相同。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居家环境,政府的各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它们的职能,除了规划建设与居民物质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外,还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家园”环境。这就要求在规划建设体育休闲设施时加强立法、监督工作,处理好城市文化、发展与居民的休闲娱乐健身间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充分利用资源,在发挥城市绿化带功能的基础上,对体育休闲设施规划建设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同时加强设施日常使用的管理和维护,以便创造一个宜人的生活环境系统和生活空间系统,促进居民生活的多样化。

4.2 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

营造良好的居家环境不但要做好城市的绿化,还要处理好与环境有关的各项工作。在城市绿化带上规划建设体育休闲设施,是在充分发挥绿化带功能的基础上以满足人们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的需要,丰富人们的休闲健身娱乐生活,同时也可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因而,对其进行规划建设时,要处理好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系。处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应充分了解绿化带的绿化状况,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水容量和风景容量,还要考虑设施建设时、建好使用后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在与人文环境的关系方面,应充分考虑城市文化、居民的风俗习惯、居民的生活行为等因素。

4.3 把城市休闲体育设施规划纳入城市专项规划建设中

城市绿化带体育休闲设施的规划建设,是在充分发挥绿化带功能的基础上以满足人们体育休闲健身娱乐需要,是在充分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基础上弥补城市发展过程中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建设的不足。城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综合载体,而且还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地域载体。作为居民生活的地域载体,应具备游憩健身的空间,以满足居民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的需要,同时,也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居家环境。因而,休闲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也应当作为城市发展规划建设的一部分,纳入到城市专项规划当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提高城市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和城市的宜居性。

4.4 完善相关的配套服务体系

城市绿化带体育休闲设施的规划建设,目的是满足城市居民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活动需要,让人们在健身休闲娱乐中放松自己、亲近自然、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积极休息和自我发展,促进自我健康和长寿。世间万物不是独立的,它们是相互依赖共存和发展的。居民进行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时,不可能仅仅是他们自己进行简单的身体活动,还要有相关的其他配套服务,包括与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直接相关的有形体育服务,如体育服装、体育用品等;无形体育服务,如体育健身指导、体育健身咨询等;以及与之有关的附属服务,如场地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安全保障措施、环境卫生等。这就要求建立一套专门、完善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服务机构,完善相关的配套服务体系,以保证居民能科学、安全、舒适地进行休闲娱乐健身活动。

[1] 钟丽萍,范成文,刘亚云.基于城市群生成视角的都市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以长株潭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5):80.

[2] 卢峰.休闲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63.

[3] 刘华平.21世纪初的中国休闲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15~16.

[4] 燕成,张莹.对森林绿化带体育休闲设施建设的探讨[J].体育科研,2005(4):42.

[5] 卢圣,郑强.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修订版)[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34.

猜你喜欢
绿化带城市居民体育设施
最美城市“绿化带”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比亚迪集团扶贫
种子
风景
打招呼
城市居民低碳意识与行为调查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关于修改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议案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