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欣 江梅
企业专利引进与信息服务
文/王欣 江梅
构建公益服务和商业服务相互支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协同发展的专利信息服务体系是努力的方向
知 识产权是衡量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标志。由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撑,许多企业仍停留在简单模仿和低附加值的贴牌生产上,国际专利水平低已经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主要制约因素。日本战后50多年来迅速从二战后的工业瘫痪状态一跃而成为世界工业强国,韩国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一举成为新兴工业国家,善于引进和利用国际专利是一个很重要因素。把引进与利用国际专利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知识产权引导下实现更加有效的创新,这是企业实施自主创新这一核心战略亟待突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引进与利用国际专利的基础在于对专利信息的深度分析。
笔者对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山东、台湾、浙江等经济较发达的省、直辖市2006年至2010年5年间中国大陆发明授权的有效专利进行检索分析,从发明专利前5位申请人的情况看,除了台湾和广东地区,全国总体高校和研究院所申请的比例比较高,而企业却偏低,这种现象典型地体现在江苏、浙江等省(见表1)。
目前各省市专利结构问题相当突出,体现在以自主创新能力基础的发明专利比重低。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06年至2009年间全国有效专利总量为138.96余万件,其中发明专利仅占12.24%。2009年发明专利所占比重较多的省、直辖市依次为台湾、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浙江、江苏、山东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约占全国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的19.89%,其中专利权人为企业的,比例更少,而同期三省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5%。
同时,标志自主创新能力的国际专利数量更少。在世界经济论坛 (WorldEconomicForum)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美国专利是区分“创新型经济体”和“非创新型经济体”的关键指标。从美国专利局公布的美国专利授权情况来看,中国虽然近年增长比较快,但绝对量还是很低,与韩国等2000年后成为核心创新型经济体的地区和国家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与老牌核心创新型经济体国家日本、美国的差距更显著(见表 2)。
表1 2006-2010年主要省、直辖市授权发明专利申请人情况
表2 美国发明专利数(件)
近年来,一些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较短的时间引进和利用国际专利,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如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从意大利、美国等引进菌种与生产工艺配方技术,迅速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但从总体上看,企业引进和利用国际专利的规模普遍不大,国内缺乏为企业引进和利用国际专利服务的机构,尤其最缺乏专利信息服务。
一是专利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广大中小企业引进和利用国际专利,由于专利信息检索的专业性强,需要有专业的中介机构提供服务。当前由于缺乏专利信息服务机构的专业服务,有的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造成重复或无效劳动,导致科研经费的浪费;有的企业在赴国外考察或引进国外技术前没有事先检索专利文献,结果引进的技术落后或侵犯了他人的专利权。从广义上讲,专利信息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应该包括专利法律状态及同族专利检索、专利信息统计、专利申请前的新颖性检索、专利开题之前的查新检索、专利信息分析、专利文献翻译服务、专利技术评估、专利预警服务、专利维权服务、专利交易服务等。但是目前浙江省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专利信息服务体系,服务的内容也比较单一。
二是免费专利信息利用风险大。企业在缺乏系统、全面、专业的专利信息服务的情况下,一般通过各国专利局网站公开免费的数据查询专利信息,但是各国专利局公布的专利文献的数据没有经过深加工;没有同族专利归并的功能;没有对企业或机构名称进行归并。比如,申请人为了麻痹竞争对手,往往在专利权人项目上做文章,故意以子公司、分公司等名称申请,如果仅用主公司名称去检索原始专利文献,就可能会漏检很多专利。根据这些原始数据做出的分析,可能是不准确不全面的,有可能会给企业研发、市场决策带来巨大的损失。
建设和完善公共专利信息检索和服务平台。2010年10月发布的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构建和完善基于互联网、功能和访问负载设计合理、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的国家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到2015年,完成国家专利数据中心、5个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和47个地方专利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目前国家级的有国家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高校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等。上海、重庆、南京、济南、广州五个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正在建设,已开通的上海知识产权(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收集了近80个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的5000余万条专利文献数据(占全球所有专利文献的90%以上),整合专利分析、评估、预警、转化和管理等服务功能,满足不同用户对专利信息应用的需求。广东省专利信息服务平台根据自身产业特点设置广东省信息产业主要领域专利信息统计系统、在线专利检索分析预警(专利分析、活跃指数预警)、在线专利技术路线图制定、广东省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应用系统、广东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应用系统。但更多的省市没有一个完善的专利信息公共服务的集成平台,比如浙江目前主要依托浙江省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平台,服务的内容范围窄、深度不够,需要大力发展专利信息检索和服务平台,突出用户“无障碍”获取专利数据的理念,提高专利信息服务工具的灵活性和产品的合理性。
丰富专利信息检索和服务内容。针对专利信息服务项目不够丰富,没有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的问题,政府应大力拓展专利信息公共服务,除了常规的服务内容以外,应从深度上加以考虑。尤其应重视专利预警分析服务,形成围绕产业、地区、申请人、发明人、申请类型的多层次分析服务内容,给企业提供相关研发领域技术的总体走向,同时为避免权利纠纷,要求在专利许可、寻找合作伙伴、调整经营策略等方面提供有益帮助。
引进、学习、吸收国外高质量专利数据库分析系统。目前在专利深加工领域,国外具有优势的是美国的DerwentInnovationsIndex(简称 DII)、由原 IBM公司的知识产权网与InternetCapitalGroup(ICG)联合重组的Delphion公司、ThomsonInnovation等,这些公司对晦涩难懂的专利数据进行全面加工和深度标引,将大量无序的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同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帮助企业建设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利用知识产权情报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虽然很多国内企业已经意识到深加工数据库的价值,并尝试着使用专利分析系统,但是国外此类服务商的费用相当昂贵,对中小企业来说目前大多还没有这样的能力和意识。国内目前较好的专利分析平台有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等。应借鉴韩国由政府出资积极帮助企业引进、学习、利用这些大型的专利数据库分析系统的做法。
培育专利服务人才培训机构。在创新的知识产权领域,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还比较生疏,没有形成规范的知识产权部门,甚至没有专业的知识产权人才,给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有效保护带来了困难。企业不仅需要技术创新人才,还需要配备相关的知识产权人才。因此,要建立培养从事专利信息服务的人才培训机构,培养专利信息服务的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壮大专业化的专利信息服务人才队伍。
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