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建军 杨飞
地震冲击与发展重构
文/陈建军 杨飞
浙江和日本在机电、汽车制造、电子通信设备以及其他一些高科技领域已经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因而3·11地震对浙江的影响需要被认真对待
日 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这次3·11地震对我国特别是包括浙江在内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影响如何,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是本文所关心的问题。
日本是浙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10年进出口总额为205.5亿美元,占同期浙江进出口总值的8.12%。日本的3·11地震,不可避免会对浙江经济产生影响。从双方的进出口贸易结构来看,浙江和日本在多个产业领域具有紧密的互补关系,其中有产业间的互补关系,也有产业内的互补关系。对此,有必要做具体分析。
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浙江农产品出口约占浙江对日出口总额的10%左右。3·11大地震,特别是由于持续的福岛核污染,会对日本的农产品市场需求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日本农产品自给率较低,除稻米外,其余大部分农产品需要进口,食用农产品更是进口大项。而此次发生地震的日本东北地区是日本主要的农产品基地,集聚了大量食品企业,地震后损毁严重,加上持续的核污染风波,使得日本本国农产品的安全性受到很大损害。出于对食品安全的担心,日本各食品业者已经开始向中国沿海各省区大量订购农产品,从而对浙江农产品扩大在日本的市场份额产生正面的影响。
对机电产品贸易的影响: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机电产品都是浙江和日本贸易的大项,由此可以判断,浙江和日本机电产业之间存在着产业内的分工。3·11大地震后,受生产力毁损的影响,日本对浙江机电产品的出口将会减少,由此影响到浙江企业的生产,但是由于我国机械电子产业具有相对完备的产业链,这一影响并不可能持续。相反,日本灾后重建将带动更多的机电产品需求增加,有利于浙江机电产品企业的出口。同时,由于地震带来日本机电产业产能的下滑,日本产品的海外市场尤其是新兴国家市场可能面临被中国企业替代的命运。
钢铁和建筑材料产业:3·11地震之后,日本将面临灾后重建。初步预测,重建所需费用可能高达1800亿美元,相当于日本每年经济产出的3%,比神户地震的重建费用多5%-7%,将刺激日本国内建材需求的大幅增长,浙江的钢材生产企业及建材业将为此受益。
3·11地震对日本经济的短期冲击不是主要的,地震造成的日本电力短缺才是更长期的。因核电设施的损坏,日本可能持续面临10%-15%的电力缺口,对其制造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日本的高端元器件、电子产品制造业将受到冲击。而浙江和日本在机电、汽车制造、电子通信设备以及其他一些高科技领域已经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进而3·11地震对浙江产业的影响也需要被认真对待。
汽车制造业:日本汽车产业近年来向中国大陆转移生产能力的趋势日趋明朗,且已经形成了产业分工的态势,即日本主要生产高档汽车和一些关键的零部件,以及面向日本国内市场的汽车,而将中等汽车和面向中国市场的汽车生产基本都转移到了中国内地。在 3·11大地震中,虽然日本的主要汽车制造企业并未受到灾难性损害,但由于地震导致交通中断,原材料供应受到影响,以及由于电力短缺造成的产能下降和出口受阻,会对日本汽车制造企业在国际汽车供应链中的地位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从中长期看,地震对日企供应链中断的触动,可以让中国获取承接日本汽车产业转移的机会。从供应链安全来说,日方或会加速将零部件生产转移到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而浙江汽车工业已经有一定基础,包括吉利汽车、青年汽车等整车公司以及万向集团、宁波韵升等众多汽车零部件公司都将迎来发展机遇。
电子信息业:3·11大地震对日本硅材料、液晶材料,以及部分半导体、电子元件的生产造成的直接损失较大。同时,受电力不足、物流不畅的影响,大量企业位于日本本土的工厂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各行业未来的整体开工状况也难以确定。受此影响,一段时间内全球电子材料和元器件市场可能出现关键产品供应短缺状况。国内LCD面板、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中依赖日本原材料供应的企业,以及依赖日本核心部件进行组装的中国电子企业将面临短期负面冲击。
另一方面,地震使得日本生产的电子产品供应短缺和价格提升,将为有能力替代其产品的国外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空间,硅材料、液晶材料、半导体、电子元件以及部分下游整机领域的国内企业,将因进口替代效应而直接受益。浙江企业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本来就实力不俗,2010年全省有8家企业入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有11家软件企业入围全国软件百强企业,有31家企业入围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14家企业入选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如果能抓住这次机会,承接来自日本企业的产业转移或加速获取国际市场的订单,将有望获得跨越式发展。
短中期而言,3·11地震对中国经济和民生的影响可能不大,长期影响以日本灾后恢复的速度而定。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开拓日本市场、推进出口贸易、加快产业转移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利用3·11地震带来的冲击,加快浙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加大推动对日贸易力度,加快对日贸易的转型升级。浙江应该加大力度,了解日本国内需求,及时在信贷、政策等方面帮助本地企业进入日本市场、对接日本重建需求。未来的灾区重建需要大量工业设备、通信设备以及家用电器等电子产品。从实体经济层面看,日本国内的生产线因直接破坏和电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大面积的停产,必然会出现暂时性的商品和产品的“短缺”现象。这些需求将为相关国内企业创造市场机会,并使国内企业以及日本在中国的配套企业和代工企业从中受益。
加快对日产业布局,促进日本产业链高端环节向浙江转移。从长期来看,中国农业、渔业、汽车业、家电产业等行业有望迎来发展机遇,而浙江更可以利用靠近日本的地缘优势,加大相关产业投资。受此次地震影响,日本企业出于风险转移的目的将重新调整其产业布局,并加速向海外转移生产能力的步伐。浙江应大力引入日本高端产业。如果能有针对性地吸引日本高端产业来浙江,将大大缩短浙江产业升级的时间。日资企业大面积的停电、制造工人短缺,使得一些企业特别是已经在浙江形成产业链布局的日本企业可能会考虑将某些制造环节更多地转移到浙江省。
强化对日本人才的引进工作。3·11大地震以后,有可能进一步深化日本国民对日本自然生态环境的危机意识,有可能加剧日本的人才和人口外流。浙江和日本东部太平洋地区的气候和生活环境非常相似,以3·11地震为契机,推动有关方面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政策,大力吸引、吸收日本的各类人才来浙江工作,这是比开拓日本市场、引进日本产业更重要的事情。
注意克服3·11地震对浙江核电事业的负面影响。日本地震之后普通民众对核电的抵制会影响全球核电的发展,包括浙江的秦山核电站、海盐中国核电城的建设都有可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浙江省应在核电规划上尽早作好应对准备,同时规划其他能源与电力项目的投资与安排,避免因为电力上的紧缺影响经济发展。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