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姗,吴文荣,李乔仙,薛世明,钟 声
(1.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 650212;2.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昆明 650212)
云南省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南部,是云南省一线接三国的唯一县,素有“一眼望三国”之称。全县有24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民族有汉、哈尼、彝、傣、瑶、拉祜等6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县总人口的80%。是云南省典型的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县之一。由于区位优势明显,自然、气候环境优越,畜牧业,尤其是草地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巨大。但江城县天然草地退化严重,不仅严重制约了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给江城县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带来严重隐患。本文拟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江城县草地畜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作简要分析。
江城县隶属云南省普洱市,位于东经101°14′~102°19′,北纬 22°20′~22°55′之间,地处红河、普洱、西双版纳3个州(市)和中国、越南、老挝3国交界的结合部,素有“鸡鸣闻三国”雅称[1]。全县总面积3 544.38 km2。国境线全长183 km。全县居无量山脉右翼尾段,被李仙江和曼老江切割,形成深切割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山脉由西北向东南呈“帚状”分布,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全县最高点为康平乡的狮子岩峰,海拔2 207 m;最低点为曲水乡的李仙江出口,海拔317 m。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江城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低纬山地亚热带温暖季风气候。全县年平均气温18.1℃,无霜期354 d,平均降水量2 292 mm,年日照时数1 871 h[2]。与纬度、海拔类似的云南省其它县相比,江城县气温偏低,主要原因是江城县位于东南暖湿气流入侵的迎风坡,北部湾气流沿李仙江河谷北上,又受地形的抬升作用,极易成云致雨,云量、雨日、雨量多,湿度大,使得地面接受太阳幅射减弱,且太阳幅射多数被水分蒸发时消耗。尽管地形地貌复杂,但全县总体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春秋季长,基本无冬;年降水量较多,日照少,干湿季分明,冬春干旱,夏秋洪涝。虽然降水丰沛,全县年水资源量超过40亿m3(人均约4万m3),县内河流交错纵横,但由于干湿季节明显,干季部分箐沟小溪干枯,部分村寨甚至人畜饮水都存在一定问题。
江城县全县辖5乡2镇,2010年底全县总人口12.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98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 82.20%[3]。全县土地总面积 35.44万 hm2,人均 2.92hm2。现有耕地1.78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02%,人均0.15hm2。2010年末,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27 00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 624元。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骨干产业,如蔗糖产业、茶叶产业等由于受市场冲击价格极不稳定,生产量严重下滑,木薯、咖啡市场疲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财政来源单一,企业效益不好,加上政策性减收因素增多,收支矛盾特别突出,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就农村经济而言,2010年末,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 396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5 41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06%,畜牧业产值11 240万元,占19.93%,林业产值17 878万元,占31.70%。与上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了5.90%,其中,种植业产值增加了1.00%,畜牧业产值增长了0.70%,林业产值增加了18.20%。
江城县畜牧业以猪肉生产占绝对重要地位,其次是牛肉和禽肉生产,羊肉所占比例较低。2003—2010年江城县畜牧生产情况见表1。从表1可见,近年来江城县肉类生产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从畜牧业内部结构角度分析,猪肉生产在江城县肉类总产量中所占比例历年来都在75%以上,并且总体保持逐年上升趋势,牛肉生产在江城县畜牧业中的重要性居第2位,最近8年,牛肉生产占江城肉类总产量的比例平均为12.26%,但波动幅度较大。禽肉生产保持相对稳定,历年平均占肉类总产量的7.20%,羊肉生产在江城县畜牧业中所占比例较低,但发展迅速。从家畜存栏情况分析,生猪和羊的饲养规模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牛存栏数近年来呈逐年下滑趋势,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牛肉价格持续上涨,导致牛出栏数大幅增加所致。
表1 江城县主要畜产品产量
根据草山资源普查结果[4],江城县天然草场有5种类型,即山地草丛、林间草丛、疏林草丛、灌木草丛和迹地草丛,总面积19.71万hm2,占全县国土资源总面积的55.62%,其中可利用草地资源14.47万hm2,人均草地资源1.38hm2,而且天然草场绝大多数大面积连片,其中7 000 hm2以上的连片天然草地有5块,面积最大的瑶家山天然草地,总面积达2.25万hm2。有利于规模化开发。其次,江城县尽管地形地貌复杂,垂直气候明显,但国土资源的95.63%在海拔1 400 m以下,属于热区,全年平均气温在18℃以上,年降水大于2 000 mm,无霜期大于350 d,对于牧草生长而言,水热条件相当优越。
江城县有轮歇地8 600余hm2,人均0.08 hm2,发展人工种草养畜时,与种植业争夺土地的矛盾不尖锐。其次,江城县是云南省甘蔗主产区之一,农副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以2010年资料为例,江城县各类粮食总产3.73万t,甘蔗7.55万t,农副秸秆与粮食产量按1∶1,蔗梢与甘蔗按1∶5,蔗梢干物质按25%计算,上述农副秸秆和蔗梢副产物每年干物质产量即达4.11万t,故江城县发展草地畜牧业有可靠的饲草供应保障。
从江城县草食畜结构角度分析,水牛历年来均占绝对多数位置。而肉水牛活牛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其中泰国为最主要的消费国。就泰国市场而言,最近10年来,泰国对水牛肉的消费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泰国的水牛饲养业在最近10多年里一直呈萎缩趋势[5],使得泰国水牛肉近年来一直呈供不应求之势。据云南当地畜牧部门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起,泰国每年以边贸形式从云南省进口的肉水牛保守估计都在10万头以上。而据联合国粮农统计资料,近10年来,全世界以外贸形式交易的活水牛数最高年份也不到5万头[6],可见云南省边贸市场上水牛交易的活跃程度。江城县是云南省一线接三国的唯一县,肉水牛可以借道越南或老挝非常迅速快捷地运往泰国,因此,发展肉水牛业为重点的草地畜牧业有很好的市场依托和区位优势。
由于客观自然因素和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飞机草在江城县天然草地中蔓延成灾,当地土著牧草又没有一种可与之抗衡,造成江城县天然草地急剧退化。据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江城县天然草地基本上都已被飞机草侵入,其中造成一定危害的已超过总面积的90%。飞机草侵入草场的直接危害是造成可食性牧草产量急剧下降,目前天然草地平均每4 hm2左右才能饲养1头黄牛,每6 hm2左右才能饲养1头水牛,与其优越的水热条件极不相称。危害严重地区天然草地完全丧失牧用价值,客观上又加重了非退化草地的利用强度,给恶性杂草进一步侵入非退化草场造成了可乘之机,使得天然草地的退化不断加剧,给草地畜牧业发展造成极大危害。
江城县草地畜牧业发展所依赖的饲草资源主要来源有:天然草地牧草、人工栽培牧草和农副秸秆。从天然牧草角度分析,由于气候因素,江城县天然草地优势牧草主要为热带亚热带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极度匮乏,牧草质地粗劣、粗蛋白偏低,平均含量通常不到6%;从栽培牧草角度分析,近年来,江城县主要推广种植牧草以王草、象草、伏生臂形草等热带禾本科牧草,这些牧草虽然产量较高,但草质粗劣、粗蛋白含量偏低;农副秸秆是一种有价值的粗饲料资源,但完全依赖农副秸秆是一种低效、高耗的饲养方法,农副秸秆只有与优质饲草配合使用才能有效发挥效益。因此,可以说,优质饲草资源,尤其是高蛋白质饲草资源严重不足是江城县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不利因素。另一方面,江城县尽管降水丰富,但干湿季节明显,牧草生长主要集中于雨季,干季缺草问题较为突出,成为制约江城县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另一重要不利因素。
畜牧业是江城县的传统产业,但江城县畜牧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2010年末,江城人均肉类占有量为43.29 kg,约相当于云南省平均水平的70%,尽管如此,江城县每年仍需从外地调配大量肉类。从草地畜牧业角度分析,江城县草地畜牧业水平低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江城县草食家畜总体规模偏小(2010年末黄牛存栏数18 777头,水牛27 668头,羊4 143只),而且近年来呈萎缩趋势;其次是出栏率低,近10年来,出栏率平均不到15%左右,虽然2007年和2008年超过20%,但主要依靠降低存栏数来实现的,饲养水平没有质的改善;第三是草地牧业产值低,在整个畜牧业中所占比重较小,最近8年平均尚不到总产值的20%,与该县丰富的草地和饲草资源极不相称。此外,由于区位优势,近年来泰国每年都希望从江城县购买大量肉水牛,但实际成交量较低,除了饲养规模的制约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泰国方面要求肉水牛的体重必须在400 kg以上,年龄不超过2.5岁,江城县目前的饲养水平(主要饲草品质)很难满足泰国方面的要求。
畜牧业是江城县的传统产业,在全县社会经济中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区位优势和自然环境条件角度考虑,草地畜牧业作为江城县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必将得到快速发展。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江城县草地畜牧业发展应重视以下方面。
江城县天然草地资源丰富,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江城县天然草地恶性杂草入侵严重。从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角度,首先,应重视天然草地的生态功能,坚持天然草地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其次,应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当前着重抓好严重退化草地资源的治理;第三,应坚持依法保护和治理天然草地资源,建立法律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使天然草原的保护和建设步入法制化和科学化管理的轨道;第四,充分利用当地丰富轮歇耕地及冬闲田种植优良牧草,大幅增加优质牧草供应量,缓解天然草地放牧压力。
江城县虽然饲草资源十分丰富,但草质粗劣。水牛对粗纤维的利用率较强,据相关测定,水牛对粗纤维的消化率可达79.8%,比荷斯坦奶牛高15.6个百分点[7]。因此,从饲草资源利用角度分析,江城县发展水牛业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从效益角度分析,奶水牛业的经济效益虽然较肉水牛高,但考虑到江城县地处云南南部边陲,交通条件差,当地水牛饲养分散,水牛鲜奶缺乏深加工条件等因素,现阶段大规模发展奶水牛业鲜奶销路很难有效解决。但江城县发展肉水牛业可以通过边贸形式迅速销往泰国。因此,发展肉水牛业为重点的草地畜牧业有很好的市场依托和区位优势。
江城县水牛饲养繁殖率、出栏率及出栏体重均偏低。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适时配种,提高能繁母牛的繁殖率和出栏率。其次,水牛冻精改良在云南省已是一项较成熟的技术,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杂交肉水牛出栏体重远大于本地水牛。但江城县水牛冻改基层网点建设落后,成为制约江城县水牛杂交改良的重要不利因素。因此,地方政府应通过加大对乡镇一级基层水牛冻改站点基础设施和人员培养的投入力度,完善相关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全县水牛冻精改良的受胎率和水牛的良种覆盖率。从而提高全县肉水牛业的养殖经济效益。
[1]云南年鉴编辑委员会.云南年鉴2008[M].昆明:年鉴出版社,2009.
[2]《云南农业地理》编写组.云南农业地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
[3]江城县统计局政府信息公开网(http://xxgk.yn.gov.cn/canton_model12/newslist.aspx?classid=119111).
[4]云南畜牧局.云南草地资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5]Antonio Borghese.Buffalo production and research[M].Rome:FAO,2005:11-12.
[6]FAO 统计数据库(http://faostat.fao.org).
[7]章纯熙.中国水牛科学[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