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艳,李玉芳,欧阳宁宁
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深圳 518116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急,进展较快,如果处理不及时将给产妇和胎儿带来严重的影响。目前前置胎盘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为探讨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以便对前置胎盘进行防治,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591例前置胎盘产妇的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2003年1 月~2009年12月我院收住院的产妇21 405例,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第7版)[1]前置胎盘的诊断标准选取前置胎盘产妇591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未发生前置胎盘的单胎产妇3 274例作为对照组。
专人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产妇年龄、生育史、剖宫产史、人工流产和刮宫史、子宫内膜炎病史等因素。
2003年1 月~2009年12月我院前置胎盘的发病率为2.76%(591/21 405)。
研究组产妇平均年龄(29.91±4.27)岁,30岁以上产妇389例,占 65.8%;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25.34±3.25)岁,30岁以上产妇1 384例,占42.3%。两组产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产妇年龄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3 865例产妇年龄构成情况
通过对研究组和对照组中人工流产、引产和刮宫史以及子宫内膜炎症病史的统计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产妇生育史与疾病史比较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1 418例产妇生育史与疾病史比较
胎盘的正常附着处在子宫体部的后壁、前壁、侧壁或宫底。如果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覆盖在子宫颈内口处,位置低于胎儿的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2],为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可明显改善母婴妊娠结局。国外文献报道前置胎盘发病率为 0.3%~0.9%[3],国内报道为 0.24%~1.57%[4]。 我院发病率为2.76%,高于国外报道,稍高于国内报道,这可能与样本量、医院类型和级别的局限性有关。目前随着人工流产、刮宫、剖宫产及妇科炎症的增加,前置胎盘也有上升的趋势。前置胎盘的发病原因至今仍不完全明确,国内外通过研究现已发现一些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现就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讨论如下:
随着年龄的增加,孕妇前置胎盘的发病率增加[5-6]。本研究中研究组平均年龄及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产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妇女子宫中越来越多的胶原蛋白代替了子宫肌层的正常成分,由于血管壁的损害限制动脉管腔的扩张,影响胎盘血供,胎盘为摄取营养面积增大,因此发生前置胎盘的几率增高。有学者通过多变量分析显示[7],34岁以上孕妇前置胎盘发生的危险性是20岁以下孕妇的3倍。
有流产、引产或刮宫史的产妇前置胎盘的发病率较一般产妇高[8-9],妇科炎症亦可增加前置胎盘的发病率。主要原因是手术创伤、炎症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甚至肌层,引起内膜不健全或退化,并可能形成子宫内膜瘢痕,受孕时子宫蜕膜发育不全,受精卵着床时种植部位下移,加之子宫内膜供血不足,为获得更多的血供,胎盘面积增大,导致前置胎盘的发生。本研究也证实了宫腔操作史、子宫内膜炎增加了前置胎盘的发病率。
研究表明,有剖宫产史者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增加3~5倍,且随着刮宫产次的增加,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也增加[10]。本研究研究组产妇剖宫产史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是对照组的3倍,与报道近似。其原因有学者认为与古典式剖宫产孕妇宫体部瘢痕形成,再次妊娠时局部蜕膜血供不足,易导致前置胎盘的发生。亦有学者[11]提出子宫下段剖宫产者,下段瘢痕以某种方式吸引胎盘种植或粘附于下段,使前置胎盘发生率增高。
为了减少或防止前置胎盘的发生,应提高育龄妇女自我保护意识,落实安全有效的避孕措施,减少人工流产、刮宫手术;加强妇女卫生宣教,尽早治疗妇科炎症;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同时加强孕期保健及宣教,筛查出有人工流产、刮宫、剖宫产及妇科炎症史的孕妇,纳入高危妊娠管理,以期对前置胎盘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从而改善前置胎盘孕妇的妊娠结局。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1.
[2]张秀兰,陈环,翁俊英.剖宫产术中出血高危因素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5(4):34-35.
[3]Faiz AS,Ananth CV.Etiology and risk factors for placentaprevia:an over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J Matem Fetal Neonatal Med,2003,13:175-190.
[4]邢玉鉴,陈燕,陈彤华,等.前置胎盘76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8):922-924.
[5]杨秋红,李娟,宋敏,等.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18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0):2802-2803.
[6]王会芝.前置胎盘的发病相关因素分析及妊娠结局[J].中外医疗,2010,29(19):35.
[7]廖梅芳,胡爱珍,龚逞英.前置胎盘145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3):122.
[8]韦慈.两次剖宫产后妊娠并发症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7):1135-1136.
[9]孙爱缺,王娜,柴静.前置胎盘高危因素及早期诊断临床体会[J].河北医药,2010,32(14):1922-1923.
[10]陆玲.52例前置胎盘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0,5(7):1802-1803.
[11]程蔚蔚,王彦琳.前置胎盘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6):32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