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丹,韩 丽,林连波,艾朝辉
海南医学院,海南海口 571101
山地五月茶(Antidesma montanum)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五月茶属(Antidesma)植物。在我国主要产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和西藏等省区[1-2]。五月茶属植物具有很好的药理活性和开发前景,通常以根、叶、茎入药。有关资料表明五月茶属具有健脾、抗炎、抗菌、镇痛、生津、活血、收敛、解毒之功效,主治食少泄泻、津伤口渴、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等[3-6]。民间常用山地五月茶与眼树莲合用,可治疗眼疾。目前国内外未见有关山地五月茶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本文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法对山地五月茶地上部分作初步预试试验,以明确山地五月茶可能的化学成分,为山地五月茶以后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山地五月茶地上部分采自海南省万宁市兴隆县,经海南医学院中药学教研室曾念开老师鉴定为山地五月茶,Antidesma montanum。标本存于海南医学院药学院分析与无机化学教研室。
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7]
1.3.1.1 水提取液 称样品粉末5 g,加入50 ml蒸馏水,冷浸24 h后,过滤,滤液即为冷水提取液。取10 ml滤液用于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的鉴别检查。剩余药渣及滤液在55℃水浴中加热30 min,过滤,滤液即为热水提取液。此提取液用于糖类、皂苷类、苷类、鞣质、有机酸、生物碱的鉴别检查。
1.3.1.2 乙醇提取液的制备 称样品粉末10 g,加入100 ml 95%乙醇,于60℃水浴上加热回流1 h,过滤。将滤液分为两部分,一份用于黄酮类、蒽醌类、酚类、苷类、香豆素、内酯、萜类、强心苷、甾体化合物的鉴别检查。将另一份滤液浓缩成膏状(或至无醇味),再加5%盐酸溶液使之溶解,过滤,滤液即为酸性水溶液,用于生物碱的鉴别检查。
1.3.1.3 石油醚提取液的制备 称样品粉末10 g,加入60 ml石油醚(60~90℃),放置3 h,过滤,部分滤液用于挥发油和油脂的鉴别检查,其余滤液在表面皿上挥干,残留物用于甾体或三萜类化合物的鉴别检查。
1.3.2 成分预试试验
①冷水提取液用于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的鉴别检查。②热水提取液用于糖、多糖、皂苷、苷类、鞣质、有机酸等的鉴别检查。③乙醇提取液用于黄酮类、蒽醌类、酚类、苷类、香豆素、内酯、萜类、强心苷、甾体等的鉴别检查。④酸性水溶液用于生物碱的鉴别检查。⑤石油醚提取液作挥发油、油脂检查。
见表1。
见表2。
表1 山地五月茶地上部分的水提取液化学鉴别试验结果
表2 山地五月茶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液化学鉴别试验结果
表3 山地五月茶地上部分的石油醚提取液化学鉴别试验结果
见表3。
采用化学成分预试方法对山地五月茶地上部分的石油醚提取液、乙醇提取液、水提液进行化学成分鉴别试验。试验检查项目中黄酮类、酚类、蒽醌类、香豆素、内酯、甾萜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等项均产生正反应现象,其余项产生负反应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山地五月茶中含有黄酮类、甾萜类、酚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类、蒽醌类、挥发油、糖类、苷类、鞣质、有机酸等化学成分。
本文首次对山地五月茶地上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的预试验,初步确定了山地五月茶的化学成分。这为山地五月茶的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和筛选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 陈焕镛.海南植物志(第二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118-122.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53-60.
[3]Rangasamy O,Raoelison G,Rakotoniriana FE,et al.Screening for antiinfective properties of several medicinal plants of the Mauritians flora[J].Ethnopharmacol,2007,109(2):331-337.
[4]Boyom FF,Ngouana V,Zollo PH,et al.Composition and anti-plasmodial activities of essential oils from some Cameroonian medicinal plants[J].Phytochemistry,2003,64(7):1269-1275.
[5]Mahomoodally MF,Fakim AG,Subratty AH.Stimulatory effects of Antidesma madagascariense on D-glucose,L-tyrosine,fluid and electrolyte transport across rat everted intestine,comparable to insulin action in vitro[J].Br J Biomed Sci,2006,63(1):12-7.
[6]Buske A,Schmidt J,Hoffmann P.Chemotaxonomy of the tribe Antidesmeae(Euphorbiaceae):antidesmone and related compounds[J].Phytochemistry,2002,60(5):489-496.
[7]姜建萍,陈晨,刘喜华,等.滇桂艾纳香化学成分预试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2(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