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立新
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 78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昝立新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40例和对照组(血塞通)38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病情程度。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在用药后第 1周和 3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早且增幅明显,在用药后第 1周和第 3周两组增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用药后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日常生活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前列地尔;依达拉奉;血栓通;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致死、致残率较高,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日益引起重视。我院 2009年 2月至2010年 7月采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 78例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现报告如下。
1.1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中的诊断标准,排除既往有脑卒中病史。
1.2 一般资料 经本院头颅 CT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78例,发病时间 6~72h,其中颈动脉系统梗死 4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 32例。符合以下标准:①无昏迷或抽搐;②无出血史、消化道溃疡或血液系统疾病;③无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④血压不超过 180/110mmHg;⑤患者肌力在 4级以下。将 7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0例,男 29例,女 11例,年龄 44~78岁,平均 65.7岁;对照组 38例,男 25例,女 13例,年龄 43~76岁,平均 64.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残程度、并发症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商品名凯时,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ml/10μ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 1次/d,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 30mg(江苏先声药业)加 0.9%生理盐水 100ml静脉滴注,0.5h内滴完 2次/d;对照组:血栓通 0.3g加 0.9%生理盐水 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根据情况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欧洲脑卒中评分量表(E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以 ESS增分率来判断疗效,计算方法如下:增分率(%)=(治疗后积分一治疗前积分)/(100-治疗前积分)×100%,把增分率分为 4个等级来判断疗效:86%~100%为基本痊愈:45%~85%为显著进步:18%~45%为进步:<118%为无效;以基本痊愈、显著进步与进步 3项合计计算总有效率。
1.4 治疗前后检查 血尿常规、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同时观察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治疗前后 ESS评分比较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表示统计方法采用 t检验和 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d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 40例基本痊愈 16例,显著进步 12例,进步 9例,无效 3例,有效率92.5%;对照组 38例,基本痊愈 8例,显著进步 14例,进步 8例,无效 9例,有效率 7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 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治疗 1、3周后,治疗组、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ESS评分均较前明显改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P<0.05,后者※P<0.01,而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起效时间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ESS评分见表 2
2.3 不良反应,治疗组有 2例出现局部皮肤发红,与静脉推注速度较快有关,均在 8h内消失,疗程前后,两组心电图、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改变。
表 2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 1周、3周 ESS评分
急性脑梗死病灶是由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心坏死区由于严重的完全性缺血致脑细胞死亡,而缺血半暗带内因仍有侧支循环存在,可获得部分血液供应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如果血流迅速恢复,损伤仍为可逆的,脑代谢障碍可得以恢复,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恢复功能保护这些神经元是急性脑梗死治疗成功的关键,另外脑血流的再通超过了再灌注时间窗的时限,则脑损伤可继续加剧,此现象称之为再灌注损伤,目前认为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主要是:自由基的过度形成及“瀑布式”自由基连锁反应、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的细胞毒性作用和酸中毒等一系列代谢影响,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因此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关键是抢救缺血半暗带,采取脑保护措施减轻再灌注损伤。
前列地尔注射液是一种将前列地尔包裹在脂微球中的新型载体制剂,脂微球屏障可保护PGE1,抑制其在肺内灭活,减少药物对血管刺激,在体内存留时间长。其主要药理作用[2,3]:靶向扩张颅内痉挛血管,增加侧支循环,使梗死部位附近的缺血区域局部血流量明显增加,从而防止了“盗血”,现象;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溶解自血栓,防止血栓形成;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使之能通过毛细血管,有效改善微循环;减少白由基的生成,防止脑组织损伤,避免再灌注时,由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而使膜受体、膜蛋自酶和离子通道的脂质微循环改变,从而避免引起功能障碍,此外其还能减少动脉壁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依达拉泰是一种新型合成的羟自由基清除剂,化学名为 3-甲基 1-苯基 2-砒唑啉 5-酮,分子量 174.2是一种小分子物质,且是一种脂溶性基团,可迅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起作用。依达拉泰具有清除脑缺血后增加的有害的羟基和其他毒性氧自由基,抑制由此引起的脂质过氧化路径,抑制脑内白三烯的合成,抑制脑水肿和脑组织损伤,减轻对脑神经细胞毒性作用,改善缺血与水肿,改善神经功能[4]。本组治疗通过本文观察表明,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能起到协同作用,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的脑部血液循环,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减轻梗死后脑组织的缺血坏死风险,最大程度降低病残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病杂志,1996,29(6):380.
[2] 赵志鸿,袁荣峰,高小平.凯时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医学临床研究,2006,23(3):340-342.
[3] Taogoshi T,Nomura A,Murakam iT,et al Transport of prostaglandin El across themood-brain barricr in rats.JPharm Pharm acol,2005,57(1):61-66.
[4] 宋好.依达拉本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2):131-132.
472000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