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前柏
压力空前!
今年完成580万套保障房建设的任务,让很多省市喘不过气来,住建部甚至和各省市签订了任务书。
让大多省市感到压力的还是建没保障房的资金难题。根据计算,对于全国而言,要完成今年总量为580万套保持性住房的建设任务,建设所需投入达4000亿亿元,减免土地出让金2500亿元,另需减免各种政府税费1500亿元,总计投入约8000亿元。虽然中央已经下拨600多亿元资金,但是要完成任务,缺口还是太大。
本次特别报道也将重点哪些地方、哪些模式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探索。
穷则思变。重庆的公租房模式获得诸多褒奖,从初步设想来看,还是比较成功的,让“每个市民住得起房子”这付卜素而又奢侈的梦想还保留着一丝希望。重庆公租房模式无疑是中国保障房工程的一个标杆,但它的成功又可否复制?
另一个省份辽宁在棚户区改造方面做了更早的探索,其“政府+市场”的运作模式曾经止资金问题不是问题。
归根到底,保障房建设需要地方政府的极大热情和鼎力支持,但最终还是要发挥房地产开发商的作用。未来一段时间,严厉的房地产调控还将持续,参与保障房建没成为开发商“绕不过的槛”。对于开发商来说,参与保障房建设虽然利润较低,但是安全性高,不失为特殊时期的一种有效策略。
为解决资金难题,也有人想到了推出保障房REITs方案。REITs在国外很成功,但对于中国来说,商业地产的REITs都争论了很长时间,何况保障房?令人鼓舞的是,央行已经将通过了天津和上海的保障房REITs方案。假如能够顺利推出,无疑会为保障房建设做出有益探索。
还有沉睡的住房公积金。住建部等六部委最终确定了北京等28个城市为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没试点城市。虽然争议很大,但是只要做好风险控制,未尝不可。
办法总比困难多。情系民生的保障房建设,需要更为大胆的探索,这也考验着政府理财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