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朝气蓬勃的印度经济
《经济学人》10月2号封面文章认为,印度现状仍貌似很虚弱,但它的私人产业其实很强劲。印度的独特政体和人口结构红利(demographic dividend)将成为其发展速度超过中国的两个重要原因。
以个人为主体的印度式资本主义也许比中国式的更有活力。中国企业的兴旺仰仗明智的政府,但糟糕的管理水平对中国企业造成的伤害会比印度更严重。
当在中印两国间选择做生意对象时,可能大多数外国人会选择中国。由于市场庞大,政府也容易打交道,公司股东甚至会对企业供应链为何绕过中国提出质疑。但无论如何,全球经济正变得越来越倾向于知识型,由此会让印度的优势继续扩大。
《连线》:百折不挠的电动车创业者
美国《连线》杂志9月27日封面文章介绍了特斯拉机动车公司(Tesla Motors)创业者,埃罗,穆斯克(Elon Musk)是如何把一家创业小公司办成业界明星的经历。现年39岁的特斯拉公司CEO穆斯克现拥有位于加州弗里蒙特的一座巨大汽车制造工厂。这座名为Nummi的工厂俨然是一座工业城。
穆斯克从未只想做汽车业中的另类。他作为PayPal支付系统的合伙创始人而赚足1.8亿美元后,就于2004年初始投资630万美元创立了特斯拉。初创公司的宏伟商业计划分三阶段实施。首先开发高端、高性能运动型车,以证实电动型车辆可行,也很酷。在第二阶段推出能与宝马和奔驰类品牌竞争的豪华轿车(sedan)。第三阶段是为大众生产大量的低成本电动车。
《商业周刊》:统一20年后的德国
《商业周刊》杂志10月1日封面文章标题为“国家报告:统一20年后的德国”。本报告由13部份内容组成,分别由相关学者和该刊驻德国记者撰写。
在东、西德国统一20年后,一个完整的现代德国已克服了历史性的挑战,并成熟到担当起欧洲经济发动机的角色。这是一桩罗曼史很短,但走向了长期成功的婚姻。
今天的德国已是欧洲最重要的国家。其出口带动的经济令各发达国家感到羡慕。它今年二季度GDP增速达到9%,是近20年来最快的增速。德国明的工商业信心达到近3年多来的最高点,这意味着即使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但德国企业仍能承受出口需求疲软的冲击。
《金融时报》:中国“包容性增长”为民企带来机会?
中国的经济增长和以此为基础的社会发展,似乎正在一个怪圈里循环一保障和改善民生依赖于高速的经济增长,而高速增长离不开垄断型国有企业的GDP贡献,国企的垄断又制造了更多不公平并反过来压制民生一也正是这个怪圈,让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备受责难,且在不少学者和观察人士眼里,这一怪圈正是中国陷入权贵资本主义的重要标记,在资本的盛宴里,既得利益集团欲罢不能。
如何破解这个怪圈?9月16日,胡锦涛主席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时,发表了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这是中国领导入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包容性增长”的新概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
如果中国决策层真正将包容性增长作为下一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那么,民企就有可能在多方面获得机会和突破,这些机会不仅包括法律和政策机会,也包括资源机会和政治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