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 梅
外籍读者的阅读、需求现状与图书馆服务创新
——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外籍读者服务为例
□巩 梅
随着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的加快,北京大学的外籍留学生、访问学者、教师达到3000多人,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使得他们在使用图书馆的过程中呈现不同的特点。该文分析了外籍读者借阅图书的特点和他们的需求,总结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对外籍读者服务中的创新举措。
外籍读者 读者服务 服务创新 北京大学图书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进入21世纪,我国的改革和开放事业不断深入、国际文化交流发展迅速,高等教育事业加快了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国内众多学者纷纷撰文探讨世界一流大学的概念,大家普遍认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共性。而外籍学生的人数与世界一流师资队伍显然是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北京大学已经度过了她的112周年校庆。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人数和外籍教师人数不断增加,图书馆是他们获得信息、学习汉语和专业知识、进行研究、完成学位论文的重要场所。北京大学现有来自101个国家的长期外国留学生 2400多人,其中攻读学位的留学生 1757人[1]。汉语教育学院的教学对象主要是汉语进修生。每年接收长期进修生(包括学期班学生)700余人,短期进修生近1000人,预科生120余人,特殊项目生、交换生近150人。学生来自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2]。2006年3月,北京大学设立《北京大学海外学者讲学计划》,包括讲课类学者和讲座类学者。近年来,每年聘请人数可达600人,外籍教师来自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全校各个院系[3]。除此之外,每年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访问学者、高级访问学者数十人,北京大学的博士后流动站也在招收外籍博士后。在未来的发展中,北京大学国际化的趋势将不断加强。
目前,国内图书馆界同仁一般用“留学生读者”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对他们的服务工作。笔者认为这一概念不能涵盖北京大学这一特殊的读者群,反复推敲,在此引入“外籍读者”这一概念(不包括港澳台读者)。外籍读者中,由于学习阶段和工作性质等原因,使得他们使用图书馆时既有共同的需求,又有各自的特点。本文将本科及以下读者称为“学习型外籍读者”,将硕士研究生及以上读者称为“研究型外籍读者”,分析他们的阅读习惯与需求特点,总结北京大学图书馆为服务外籍读者开展的新举措。
外籍读者来到中国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跨文化的差异,除了满足学习、生活基本需要外,他们还需要大量的信息,图书馆作为校园的信息中心,在传播文化、满足外籍读者的需求上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的年轻一代外籍读者的阅读习惯与方式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特点。
21 世纪初,外籍读者到图书馆的第一件事基本上都是问哪儿可以上网,我要给家人发电子邮件。而如今,人人带着笔记本电脑的外籍读者基本上不再询问上网的事情,而是问图书馆是不是已经具备了无线上网的条件,北京大学图书馆目前可以满足他们的这些需要,同时可以给他们提供免费的上网电脑。从阅读习惯来看,外籍读者与国内读者一样,基本上都是混合型阅读一代,他们带有互联网一代的特点,喜欢所有电子产品,特别是来自发达国家的学习型外籍读者,更喜欢尝试所有新鲜的数字阅读方式,更喜欢图书馆中的电子资源和多媒体资源,即使是阅读纸本资源的时候也要听着音乐。而以传统文化和汉学为学习目标的读者似乎更倾向于一切传统,他们手持数码相机,对着善本古籍、民国报刊、图书、老燕京大学的西文资料认真阅读并不时拍照的特点更加突出。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这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宝库中,很多外籍读者都赞叹不已。
研究型外籍读者和学习型外籍读者在使用图书馆的资源时呈现不同特点。从文种上讲,学习型外籍读者初入北京大学,特别是在语言学习阶段,除了汉语学习指定的教材和参考书外,他们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主要图书还是以母语文献为主,即使他们想看中国的传统名著,例如《红楼梦》、《西游记》,还是更希望首先看到母语的译本。而本科学习阶段的外籍读者主修的专业多是中文、历史、社会学、政治学等等,已经能够看懂中文的参考书籍,但老师指定的教参中的西文或者母语图书仍是他们的首选。研究型外籍读者的涉猎范围比较广泛,他们已经可以熟练地阅读大量的中文文献,包括繁体字文献和古籍资料。来自非洲国家的留学生更喜欢阅读法语文献,日本读者也可以找到一些自己需要的母语文献。韩国读者以为图书馆中母语文献相对较少,他们更多地去选择一些西文文献。
表1是根据北京大学图书馆使用的Unicorn系统的统计数据分别所作的关于外籍留学生读者和外籍访问学者借阅的文献文种与类别的分析。
根据北京大学图书馆Unicorn系统近半年来的借阅报表可以看出,外籍留学生读者在图书借阅中表现出的特点是:
(1)汉语类文献占近2/3,英语类文献占1/3。
目前北京大学Unicorn系统中给外籍读者设置的读者类型主要有留学生、外籍访问学者,而从本科到博士研究生的外籍读者和中国学生一样,没有单独区分,这部分的详细统计数据无从掌握,但是从平时的阅读习惯中可以看出,他们阅读文献的语言特点基本是母语与汉语并重,使用电子资源的能力较强。
(2)90%的图书为文科类,政治、经济、语言名列前三。
无论是中文文献还是西文文献,外籍读者借阅的图书中90%为文科类图书,这和北京大学的优势学科以及外籍读者所学的专业非常吻合。而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外籍读者学习语言的需要使得政治、经济、语言三类图书排在前列,三者相加达到64%。哲学类紧随语言类,排名第四。在这些图书中,刚入校的外籍读者多使用母语阅读,而研究型外籍读者以阅读中文名著与原著较多,为研究某一个问题,使用图书馆文献的资料涉及到各学科、各语种和各种文献类型。
(3)高度关注中国社会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较浓。
经济类图书主要研究中国改革发展为主,比如中国的贸易、港口等等,中国哲学、传统文化以及对世界的作用、世界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是他们关注的目标。他们的毕业论文多偏重于中外对比研究,因而多角度、跨语种的文献需求非常集中。
表1 外籍读者借阅图书统计表(留学生)(据2010年3-10月份Unicorn系统报表)
表2 外籍读者借阅图书统计表(访问学者)
表2的访问学者包括外籍教师和外籍高级访问学者。根据统计表格可以看出,北京大学的外籍访问学者阅览纸本图书的主要特点是:
(1)中外文文献比重较接近,但类别比留学生读者范围广。
访问学者在北京大学学习与访问时间较短,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研究领域与研究课题,因此对于图书馆的需要多限于比较专业的文献。从语言上看,他们借阅的文献中中文占54%,英语占46%,比例较接近。其中,社会科学总论类、教育类、语言类和建筑类文献全部使用中文,而经济、艺术两类图书全部使用中文文献。从他们使用的文献的类别来看,比留学生读者的涉猎面更加广泛。
(2)文史类学科占3/4,理工类学科占1/4。
文科图书还是访问学者使用的主要方面,人文类的文献占到总数的3/4,而理工类只占1/4。政治、文学、哲学、历史四类图书比例最大。杜威分类法500号的图书均为一人所借。她来自哈佛大学,研究课题是二十世纪初水利对于经济的影响。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燕京大学的图书均为英文版,内容丰富,学术价值较高,很好地满足了她的需要。
需要说明的是,北京大学所有的外籍学生(从本科生到博士生)与同等学习阶段的中国学生享受同样使用图书馆的权限,因此通过Unicorn系统报表不能将这部分学生的借阅图书数据单独统计。但是在平时的借阅中我们发现,除了与中国学生一样使用专业图书外,他们阅读母语文献的需求更多,跨文化、跨地域比较研究的视野比中国学生更加宽泛。
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读者,对检索工具的依赖性极强,图书馆的主页和OPAC是他们了解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并查找资料的工具。学习型外籍读者对检索工具最强烈的要求是能够用母语来检索,检索结果要求准确且满足需要。在最近几年的读者服务中发现,OPAC中馆藏信息与实物存放的准确匹配才能帮助读者特别是外籍读者更好地使用图书馆。
在使用图书馆的过程中,外籍读者比国内读者更需要辅导与帮助,一些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例如,对开馆时间和借用规则的理解上,需要工作人员反复解释。如果他们已经习惯于自己国家的一些制度的话,会按照思维定势来处理问题,比如有的国外图书馆在图书没有被人预约时会自动续借,但是北京大学图书馆需要人工续借,因此,这些环节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沟通上,由于语言的障碍,馆员与读者沟通相对困难,他们更希望能有馆员主动去帮助他们,语言简单,语气亲切,语速稍慢,在使用检索工具时最好能够直接演示给他们。
所有的读者都希望图书馆的馆藏布局与文献获得简单方便,需要的纸本文献复本量大,电子资源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不受IP地址限制。因而住在校园网范围内的读者非常满意,而以语言学习为目标的留学生多住在校外,比较期望能够通过代理服务器等方式获得校内的电子资源。外籍读者在使用图书馆的过程中认为“方便获取”是影响他们使用图书馆的首要原因,他们最喜欢的是把书借走阅读,如果没有可以外借的复本有时他们宁愿去买一本或者复印一本。外籍读者比国内读者更多使用自助服务,他们对图书馆新推出的自助借还、自助打印、复印系统都表示了很大的兴趣,一名汉语学院的非洲留学生是使用这项服务最多的读者,他几乎成了北京大学阳光大厅的自助打印复印机的免费测试员。
外籍读者普遍关注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在文献内容上,学习型外籍读者希望能够看到关于中国和当代世界发展的最新信息,特别是能够以他们熟悉的语言来得到最新消息,网络资源是他们的首选,其次是报纸和期刊。对于图书的需求比较重视老师指定的参考书,如果是为了扩大阅读范围,他们会选择中国传统名著等文献。对于文献的载体形式,外籍读者更倾向于选择数字化资源。
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宗旨,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灵魂。外籍读者到北京大学学习、工作,文化与语言的差异使得他们在使用图书馆的时候更加需要帮助。最近几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外籍读者服务中不断根据他们的需求变化和阅读特点,在做好基础服务的同时,积极调整服务策略,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积累了一些经验:
伴随着北京大学数字校园和文献资源体系的建设,一个由总馆、学科分馆、院系分馆等不同规模的图书馆组成的公共服务体系逐渐形成,它是学校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增强学术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多年来,通过三级体系的共同建设与资源共建共享,在校园网范围内,外籍读者可以同时使用包括中心馆和各专业分馆的资源,北京大学中心馆和医学部图书馆读者可以互借图书并就近还书。最近,汉语学院资料室与中心馆之间的共建共享工作不断加强,中心馆复本量较大的图书只要汉语学院提出申请,中心馆都积极支持,并通过调拨措施迅速在系统中修改相关参数后第一时间调拨到位,满足外籍读者使用。而这一体系也发挥各专业老师的特长和各分馆的积极性,在选择资源、推荐资源、吸纳个人捐赠等方面优势互补,使得现有资源与服务不断整合,提升了整个文献资源体系的整体服务实力。目前,这一体系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中更加密切合作,为越来越多的外籍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北京大学图书馆在2005年后全部更新了标识系统,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大大方便了外籍读者的使用。而2009年改版后的英文主页,又为外籍读者了解和使用图书馆提供了方便的门户平台。改版的英文主页的主要风格不仅符合国际化的主流特点,更是征求了众多外籍读者的意见,把他们最需要、最关心的内容设为一级栏目,用更加简洁的语言来介绍图书馆的各项服务,特别是按照外籍读者的阅读习惯介绍图书馆的馆藏、主要的规章制度等等。实践中发现,外籍读者基本上都通过检索机读目录来查找资源,几乎没有人使用卡片。为了更加方便外籍读者检索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使用的 Unicorn系统升级使用了UNICODE,引入了小语种中的日语和俄语,大大方便了小语种读者检索馆藏。同时,在回溯编目燕京大学西文图书的工作中发现,有的图书刚刚回溯入系统,还没有加工完毕就有读者借阅,因此,图书馆加快了小语种的回溯速度,通过外包的方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全部几十万馆藏的回溯,这项工作的完成将大大方便外籍读者使用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工作,在做好基本服务的同时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和方式,从帮助外籍读者查找文献、借阅图书到完成个性化的需求。目前,除了由图书馆帮助外籍读者完成工作外,也向外籍读者中有正式学籍的本科生、研究生推出办理外校借书证的工作,外籍读者只要符合要求,就可以像国内读者一样申请办理清华大学借书证、北京外国语大学借书证,享受到像两校校内读者一样的服务,北京大学图书馆作为他们的担保人。这一服务推出后,反响与效果良好。而设在北京大学的CALIS文理中心的馆际互借、CASHL全国中心的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等项目,也帮助外籍读者找到了需要的文献。
目前,各图书馆在学科服务方面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除了学科服务外,有的学校还根据自己的实际推出了针对“重点读者”的服务,这个“重点读者”可以是院士,可以是重要研究课题组,或者是国家重点项目负责人等等。而北京大学在做好学科服务和重点读者的同时,从2003年开始做好外籍读者这一特殊读者群的服务工作。具体措施有:做好接待外籍读者的第一站——读者证办理工作。从2003年开始,图书馆就由一名硕士研究生来接待外籍读者,除了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外,还将读者常见问题全部翻译成英语,使得外籍读者一到图书馆就可以了解基本规章制度等等。指定一名熟悉纸本书刊和电子书刊服务的资深馆员作为特殊的“学科馆员”的举措获得了更好的效果。这名馆员不仅在日常工作中帮助外籍读者,各个服务点在遇到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时,可以集中到学科馆员这儿,她会把比较突出的问题集中总结后再反馈到各位一线工作人员,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整个图书馆对外籍读者的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在外籍新生入学时,增加双语介绍图书馆的幻灯片;外籍读者可以要求图书馆咨询部有针对性地给他们做一些讲座、辅导与深层次咨询。学科馆员在日常服务中,主动发现问题,帮助外籍读者。北京大学昌平储存馆建成后,服务方式有别于中心馆,看到有外籍读者一次性要求提取储存馆图书超过5册时,工作人员会主动与这位读者联系,询问她的研究目标、文献需求,然后给她介绍她研究的课题中最有可能的文献类型、语种类型、馆藏分布、检索策略、查找技巧、使用方法。使得这名外籍读者的研究课题进展顺利。而在服务外籍读者时,主动服务,语言简单精炼且语速较慢,必要的非语言方式交流,比如,直接操作一下相关网页,或者写上汉字、画图等,在与外籍读者的沟通中都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文化与教育的交流也日趋频繁。到中国学习、工作、交流的外籍读者逐年增加。在中国,他们不仅需要互联网上免费的海量信息,更需要图书馆中独有的馆藏资源。而语言、文化的差异使得他们在使用图书馆时更需要帮助。各类型图书馆根据这一特殊读者群的特点开展服务创新,不仅仅是帮助他们使用图书馆,也对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1 北京大学留学生办公室.我们的学生来自101个国家.2010-10-21.[2010-11-20].http://www.oir.pku.edu.cn/newoir/stuab/studentab.asp
2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活泼高效的留学生教学.2010-10-21.[2010-11-20].http://hanyu.pku.edu.cn/ChNews-Browser.aspx?article=760
3 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外籍教师2010-10-21.[2010-10-21].http://www.oir.pku.edu.cn/newoir/teach/teacher_more.asp
Current Status of the Foreign Readers'Demand and the relevant service innovation
Gong mei
In Peking University,there are more than 3000foreign Students,visiting scholars and foreign teachers,whom the article referred to as‘foreign readers’.The different habits and behaviors in using library have been found between the foreign readers with different cultural and language background and the domestic readers.The article sums up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ir demand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irculation services and other daily services for foreign readers.A summary of the service innovations for foreign readers at Peking University.
Foreign Reader;Library Service Innovation
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100871
2010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