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一鑫,杨璐娜
(1.西安文理学院 物理学与光电工程系,陕西 西安710065;2.西北大学 物理系,陕西 西安710069)
原子相干效应是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物理现象,近年来备受关注.它在原子冷却、测磁学、增强原子色散、原子量子态的相干布居传输、光速减慢及增强、原子纠缠的产生以及量子开关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原子相干产生了许多新的效应,如电磁诱导透明(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简称 EIT)[1-3]和电磁诱导吸收(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absorption,简称EIA)[4-5].EIA 是基于原子相干对吸收的相长干涉.Akulshin等[4]首先在铷原子气室中观察到了EIA现象,同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研究,并提出了实现EIA必须满足的3个基本条件[5]:1)Fe=Fg+1,其中Fg和Fe分别为基态和激发态的总角动量;2)基态Fg到激发态Fe的跃迁是封闭的循环跃迁;3)基态必须是简并的,即Fg≥1,在零磁场情况下有2Fg+1个简并的Zeeman子能级.近期的实验研究发现相位共轭四波混频技术中,当原子从EIT(暗态)转化为EIA(明态)时也可得到增强的四波混频信号.理论分析表明,对应于EIA系统可产生周期性调节的光子带隙结构,使介质的折射率发生周期性变化,某些频率的光子会被禁止在介质中传播,从而形成类似于晶体中电子能级禁带的光子带隙[6-7],形成特定的光子带隙结构可以对入射光产生明显的反射[8].
本文基于Y型四能级系统,铷原子在量子调控作用下处于EIA(电磁诱导吸收)即明态条件下观察四波混频(FWM)信号增强的现象,研究光子带隙结构的变化规律.
Y型四能级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Y型四能级系统
一般而言FWM信号ρ(3)10可以通过半经典的方法进行求解耦合的密度矩阵方程而得到,当E3固定且其缀饰效应可以不计,可以利用微扰链方法直接得到ρ(3)10的表达式:
对于FWM过程可以得到
式中d1=Γ10+iΔ1,d2=Γ20+i(Δ1+Δ2).
考虑E3的缀饰效应,这时原子处于多缀饰状态,利用微扰链方法可以得到下列耦合方程:
其中Gb2=G2+G2′,d3=Γ30+i(Δ1+Δ3),d4=
Γ21+iΔ2,d5=Γ31+iΔ3,d6=Γ32+i(Δ3-Δ2).Gi是拉比频率.解此多缀饰耦合方程可以得到:
在相互作用表象下,Y四能级原子的哈密顿量可以写成:
而系统的波函数可以展开成:
根据H|ψ〉=E|ψ〉可以求出系统明态表示:
这时可以得到原子在明态|B〉上的分布:
假设
d5=i(-Δ2+Δ3)+Γ32,d6=iΔ3+Γ31,d7=d1+.因此考虑在明态|B〉中的三基态|0〉,|2〉和|3〉之间的干涉.FWM 信号的强度可写成:,其中N′=N|〈B|ψ〉|2则决定光子带隙的演化.
实验装置:实验系统可以完成包括单光子、双光子AS和SR光谱、双缀饰EIA及FWM的实验.以87Rb中一Y系统为例,它的各个能级分别由5S1/2(F=2),5P3/2,5D3/2及 5D5/2组成(见图1).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实验方案[6]:参考样室C1,C2,C3皆为2 cm厚的宏观样室,分别用作监测λ1,λ2及λ3的调谐量.第4个样室为ETC,通过光束的不同配置和挡光用作测量单光子及双光子过程的AS和SR光谱、双缀饰EIT、FWM及SDWM信号.实验中水平偏振的探测场来自于波长为780 nm的外腔式二极管激光器(ECDL),垂直偏振的耦合场E2和E2′及泵浦场E3和E3′分别由波长为775.98 nm的Ti∶Sapphire激光器和波长为776.16 nm的另一外腔式二极管激光器(ECDL)产生.780 nm波长激光器探测光频率的扫描采用调整光栅的角度和电流大小实现.D6用于探测四波混频信号(其中包含少量的六波混频信号),其相位匹配条件为kF=k1+k2-k2′,kF=k1+k3-k3′.通过调节泵浦激光束的空间配置来优化选择不同的相位匹配条件(即优化选择它们的不同相干长度),使其中1个FWM(kF=k1+k2-k2′)占绝对优势,将剩下的混频信号被抑制或减弱.
图2 ETC实验光路图
光路图元件:C1,C2,C3是2 cm厚铷泡的宏观样室;ETC为铷泡的超薄样室;D1~D5为光电探测器,分别接收单光子及双光子过程的AS和SR、双缀饰EIT、FWM 及SDWM 信号;PB1,PB2是分光棱镜;DL是激光器;其余都是全反射镜.
实验方法:光束的几何配置和原子的能级结构如图3~6所示,缀饰场E1和E1′为TM模式,它们之间有微小的夹角θ1;缀饰场E2和E2′为TE模式,它们之间也有微小的夹角θ2.它们入射到原子介质中以后,分别通过相互干涉在特定方向上形成了2个驻波场,这2个驻波场通过原子相干和交叉Kerr效应诱导出了2个取向不同的一阶极化率和非线性折射率空间周期性变化的光栅,从而形成光子带隙.根据具体的一阶极化率和非线性折射率的空间周期性变化规律,运用数值方法计算出相应的光子带隙结构.
探测光按照图中的E3方向入射,光子带隙可以对其进行反射,从而产生四波混频信号EF1和EF2.并且我们发现当改变探测光相对光栅的入射角度α时,仍然可以对其进行有效地反射,这说明了全向反射的存在性.由于周期性结构的存在,产生后的混频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形成偶极、带隙、离散等类型的光孤子.并且由于2个光栅的取向不同,探测光和混频光在其中的传播模式也不同(图5和图6),因此探测光的反射以及混频光形成孤子的特征也存在很大差异.
图3 光束几何配置图
图4 原子能级图
图5 光束E 1,E 1′,E 3 产生四波混频信号E F1的几何配置及模式图
图6 光束E 2,E 2′,E 3 产生四波混频信号E F2的几何配置及模式图
由于探测场在E2和E2′与E1和E1′形成的光栅中的模式不同,对这2对驻波场诱导出不同的光子带隙分别进行研究,其中改变探测光的入射角度可以有效改变这2种光子带隙的宽度,具体结果如图7所示,图7中四波混频信号EF1为E3在光子晶体以TM模传播时产生,EF2为E3在光子晶体以TE模传播时产生.同时,调节缀饰场的失谐量,使系统中产生EIA现象,在此条件下,光子晶体对探测光产生很强的反射,四波混频和六波混频信号得到增强.
图7 不同光子带隙与探测光E F1′的入射角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初步得到关于EIA条件下光子带隙变化的规律:对于入射角度不同的探测光,其在TM模传播时,光子带隙的宽度比在TE模传播时增加得更迅速.这为进一步了解光子带隙基本的结构和变化提供了一些帮助.
[1] Harris S E.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J].Phys.Today,1997,50(7):36-42.
[2] Marangos J P.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J].J.Mod.Opt.,1998,45(3):471-503.
[3] Wu Ying,Yang Xiao-xue.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in V-,Λ-,and cascade-type schemes beyond steady-state analysis [J].Phys.Rev.A,2005,71(5):053806.
[4] Akulshin A M,Barreiro S,Lezama A.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absorption and transparency due to resonant two-field excitation of quasidegenerate levels in Rb vapor[J].Phys.Rev.A,1998,57(4):2996-3002.
[5] Lezama A,Barreiro S,Akulshin A M.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absorption[J].Phys.Rev.A,1999,59(6):4732-4735.
[6] Li DW,Zhang L,Zhou Z C,et al.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photonic bandgap in hot Cs atoms[J].J.Opt.Soc.Am.B,2010,27(4):690-695.
[7] Wu J H,Artoni M,La Rocca G C.Controlling the photonic band structure of optically driven cold atoms[J].J.Opt.Soc.Am.B,2008,25(11):1840-1849.
[8] Brown A W,Xiao M.All-optical switching and routing based on an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absorption grating [J].Opt.Lett.,2005,30(7):69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