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 海
《齐鲁晚报》:七大措施杜绝虚假新闻
文/蓝 海
《齐鲁晚报》由大众报业集团主办,是其旗下覆盖面最广、经济效益最好的报纸,先后实现了山东省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韬奋奖两大国家级奖项零的突破。《齐鲁晚报》日均发行量达到170余万份,年经营总收入7.2亿元,年上缴利税超过3亿元。在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综合竞争力的排行榜上稳居前10强,是中宣部确定的首批全国新闻系统精神文明示范单位之一。
《齐鲁晚报》作为山东新闻宣传的主阵地、舆论引导的主力军,多年来一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努力践行媒体责任,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并结合办报需要,制定了“为读者服务,与读者俱进”的办报宗旨,明确了“服务读者,奉献社会,成就自我──办主流大报,树百年品牌”的核心价值理念,逐步形成了“以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生产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满足读者高品位的精神需求”的良性运作模式。
长期以来,《齐鲁晚报》一直将确保新闻真实性作为首要任务。2010年12月,在“杜绝虚假新闻、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整治活动开始后,《齐鲁晚报》召开专题研讨会,传达学习中宣部相关精神,并制定印发编委会文件,完善考评办法,规范采编,引导记者深入基层转变作风,使整治活动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成立以总编辑为第一责任人的“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建立岗位责任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把专项整治活动列为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在专项整治活动中形成了“领导抓、抓领导”的工作氛围。
加强专项整治活动的过程管理。对专项整治活动,《齐鲁晚报》都做到制定方案到位、宣传发动到位、组织实施到位、监督检查到位、总结评比到位。同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制度文件,规范完善新闻采编、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等。
《齐鲁晚报》以队伍建设为抓手,狠抓作风建设,深入现场,深入基层,在一线中提高业务,在实践中强化作风,队伍素质有了较大提升,把关能力进一步增强。
各部门结合实际工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基层锻炼活动。2010年年初,《齐鲁晚报》所有采编人员分批到卖报点和印刷车间一线体验,共有252人参与体验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责任意识,提高了业务综合能力。另外,启动了总部采编人员、部门主任到地方挂职锻炼,增强了总部与地方的交流,对地方采编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年又启动了“新闻实习生 锻炼在基层”活动,首批6名实习生分别到甸柳社区和市城管局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锻炼。
由《齐鲁晚报》率先发现和报道的张广秀先进事迹,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个学习张广秀、救助张广秀的热潮在全社会迅速兴起。
开展日常新闻竞赛,在报社内部营造良好的业务氛围。《日常新闻奖励办法》自2010年5月实施以来,月度业务竞赛有序进行,采取了日评、周评、月评相结合,加上采前会和值班总编等考核,形成了立体化体系,引导记者深入现场抓鲜活、真实新闻,内部业务氛围明显增强,好稿好版数量显著增加,报纸质量有了一定提高。
通过队伍建设,一批骨干编辑记者发挥了榜样作用,一批年轻编辑记者脱颖而出。通过队伍建设,《齐鲁晚报》涌现出一批优秀编辑记者,不少受到了中央、省有关部门的表彰。摄影记者郭建政2010年冒着危险赴甘肃舟曲采访,获“全国抗震救灾模范”,成为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新闻工作者。全国两会报道团队受到山东省人大、省政协的表彰,胡同记者张刚受到中国晚报协会的表彰。
出版了名编名记丛书第一辑。《齐鲁晚报·生活日报》成立名编辑、名记者丛书编委会,通过报名、投票等程序,从深入基层采访、编辑的优秀人员中确定名编名记丛书出书人员名单,给名编名记出书,首辑11册丛书已于2011年10底出版,大大鼓舞了基层新闻工作者的士气,带动了采编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修改考评办法,加大对虚假新闻责任人的处罚力度。2010年12月5日,《齐鲁晚报·生活日报》编委会专门对《完全分数考评办法》作出补充规定,要求:记者必须到现场对新闻事实进行专业性核实,否则不能写稿,未经采访,记者不得在通讯员稿件上署名;编辑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负有把关责任,严禁刊发没有清晰信息来源或存在疑点的稿件。记者、编辑因采编作风问题而造成新闻失实,取消年度评选先进、晋升职称的资格,并视情节严重程度,经编委会研究,分别给予下岗培训3个月、直接辞退或解除与两报劳动关系交集团相关部门处理。对记者知假报假、故意造假或以新闻报道进行新闻欺诈的,一经查实,坚决予以辞退。
规范采编流程,明晰各环节责任,严格把关程序。2010年出台了《日常新闻业务奖励办法》、《齐鲁晚报采编组校流程》和《齐鲁晚报采编组校流程督察考评办法》等,并建立了OA采编监控系统,确保报纸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可控、可看。
建立完善重大报道请示汇报制度。涉及党和国家重大政策解读,领导人来访,本省重要人事变动、重大突发事件、重大舆论监督、重大热点敏感问题,涉及全省重大工作部署、总体工作的报道、评论等等,必须提前拿出方案,及时向分管领导、总编辑请示汇报。敏感稿件、版面要提前送领导审阅。未经请示汇报的不得见报,造成不良影响的追究相关部门主任责任。
各部门、各岗位定位清晰,责任明确,采访部门主任对本部门记者稿件必须认真审阅、严格把关,未经采访部门主任审阅的稿件,编辑不得刊发。版面编辑对版面的每一篇稿件负责,对稿件背景要了解清楚,认真核实每一个细节,拿不准的及时向主任汇报,不得存在侥幸心理。编辑部门主任对所有版面负责,见报所有稿件、图片无论大小都要认真审阅,不留死角。
建立信息快速通报制度。上级新闻主管部门的新闻纪律、本报领导的有关要求、每周主任例会的重要精神,都要及时传达。要求主编、主任充分了解事件背景,认真领会有关精神,准确、快速传达到每个编辑记者,不截留,不隔夜。
加强对实习生、通讯员、自由撰稿人的管理。晚报新进的实习生,必须经办公室审核、报总编辑签字认可;实习生不得单独外出采访,记者不得在实习生稿件上署名。对于通讯员提供的新闻线索、稿件,记者必须跟进采访核实,否则不得成稿。对于自由撰稿人、特约撰稿人的稿件,编辑必须认真审阅把关,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多源核实法。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对于新闻的关键细节,要求记者采访多个消息源,以求相互印证;编辑对单一消息源要高度警惕,谨慎使用匿名消息源,不得已而使用的,记者编辑要通过那些愿意透露姓名的消息源或其他方式加以验证,力求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风险评估法。对潜在风险和见报后的影响进行充分预判,是否存在政治风险,是否存在导向错误,是否客观公正等等,要考虑周全。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拿不准的要内部集体会商,防止个人判断出现偏差。
寻根溯源法。外来稿件力求权威性,转发稿件要找出原发报纸版面,确定稿件处理情况,找不到稿件原发pdf版面的不得刊发。如果原始稿件处理较小,应对新闻作出判断,酌情处理。对于网络论坛稿件,没有明确的消息来源,不得刊发,但可作为新闻线索使用,必须经记者核实采访,方可成稿。
公正平衡法。新闻报道中要求不得掺杂记者编辑的个人偏见。记者采访过程中应听取新闻事件中涉及的相关对立方的各自观点和中立方观点。采写批评监督性稿件,必须采访被批评对象,尊重其正当要求,为其提供平等的话语权。
创建学习型团队。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学习制度,培育浓厚的业务氛围,增强政治敏感,提升把关能力和专业素养。对国家重大战略部署、重大方针政策、重要文件,对国内外的最新动向,要及时掌握,对国际国内省内形势要及时研判,对宣传纪律要认真学习领会。报社领导班子定期召开党总支会、编委会、经管会,中层干部确立了每周例会制度,员工开业务座谈会。
推出内部刊物《IN参考》。定期选登国内媒体动态,对国内媒体出现的虚假报道案例进行专题分析。《IN参考》目前已出版21期,每期都发至办公系统,供编辑记者阅读,引以为戒。《IN参考》20期专题研究“模糊信息源导致的假新闻”,选登福建某报一篇报道因引用“据网友说”消息源,造成相关企业对其严厉指责的案例教育编辑记者。
打造学习论坛,建立网上课堂。建立了采编人员的学习论坛。论坛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每周一课”。课堂每周推出一篇经典的业务学习文章,供参考学习。自“每周一课”开通以来,论坛上传了各种学习内容。
在内刊《两报人》开设专栏。在《两报人》开设用心求真,营造强化新闻专业素养、杜绝新闻造假的业务氛围。邀请采编部门主任、编辑记者结合各自工作,分析国内外虚假报道案例,研讨虚假报道的根源及应采取的规避措施。
强化新记者培训。《齐鲁晚报》高度重视采编队伍的业务培训,特别是新记者的培训,每年都制定新记者指导和培养办法,对2010年入职的新员工,总编辑给他们上第一课并指导10天,还给每位新记者安排了指导老师。新记者实行见习期考核,见习时间为3个月,不合格将延长考核期,见习期间稿件署名为“见习记者”。
摄影记者郭建政2010年冒着危险赴甘肃舟曲采访,获“全国抗震救灾模范”,成为山东唯一获此殊荣的新闻工作者。图为郭建政正在帐篷里写稿。
在杜绝虚假报道的同时,《齐鲁晚报》勇于承担媒体责任,坚持深入贯彻三贴近,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在一线中发掘新闻,在新闻中弘扬正气,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担负起媒体的社会责任。
2011年3月2日,中宣部的《新闻阅评》以《齐鲁晚报报道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反响热烈 各地大学生村官把张广秀当作学习榜样》为题,对《齐鲁晚报》关于张广秀事迹报道给予高度评价,称“报道这样的先进典型,对于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奉献才干、锻炼成长很有意义。晚报、都市报宣传正面典型大有可为。”
山东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也以《齐鲁晚报坚持“三贴近”率先发现和报道张广秀先进事迹》为题,认为齐鲁晚报的率先发现和连续独家报道,为这一重大典型的挖掘和推出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将《齐鲁晚报》的办报质量与采编人员作风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齐鲁晚报》成立了新闻呼叫中心,成立评报员队伍,每天汇总评报意见,同时聘请了书法家欧阳中石、外交家吴建民,全国劳模、全国道德模范金牌工人许振超等一批专家学者、英雄模范为金牌读者和专家顾问。
《齐鲁晚报》还在一版公布了投诉服务热线电话,投诉服务热线24小时开通,在《齐鲁晚报》网站专门开设纠错频道,在报纸上开设“读者”版,对读者投诉和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给予公开答复,有错必纠。
下一步,《齐鲁晚报》将以深入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新闻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媒体内部管理机制,坚决杜绝虚假报道,坚守新闻生命线,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社会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确保新闻宣传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作者系大众报业集团总编辑助理、《齐鲁晚报》兼《生活日报》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