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剧《松子的爱》的视觉表达

2011-01-25 07:08文/童
艺苑 2011年3期
关键词:镜框松子舞台剧

文/童 玲

从在日本热销百万册的小说,到五光十色的电影,再到中国版舞台剧《松子的爱》,不同的载体,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主创人员,呈现出不同的代表个体生命体验和风貌的作品。舞台剧《松子的爱》按时序线型叙述,质感明亮,温馨单纯,注重意境美。它不走小说心理描写的路子,不走电影广告喜剧的路子,而是从戏剧的特质出发,走风格化的诗化唯美的路子,构建自己的舞台时空,形成独特的意境表达。

一、大虚小实,舞台空间诗意灵动

《松子的爱》一剧的舞台主体结构是立体平台加箱式布景,再与平面的镜框和花卉景片相结合,既有点的细节刻画,又有面的诗意渲染。

走进剧场,观众首先看到的是静静关闭的红色大幕,猩红的色彩突显出假台口外镶嵌着的那一个大大的金色镜框。演出开始,大幕拉开,后区天幕的位置也挂着同色的高高低低、大小不一的镜框,光是静态地观看,便给人一种直感:这不是一个传统写实的戏。

整个演出从头到尾总共使用了大大小小三十多个镜框,这些镜框大致分为外层、中层、内层。外层就是刚才提到的嵌在假台口外的最大的镜框,它既起到统一风格、划定界线的作用,又有如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观众,这里正在上演一个独特的故事。中层区域的镜框是功能性景片,功能之一:点明环境,如图1所示:八女川彻也和松子相遇相知的居酒屋,通过一个从天而降的镜框,将故事发生的地点表现出来,这样既有利于流动性的场景迁换又让舞台显得空灵,独具风格;功能之二:划定表演空间,每场室内的箱式布景都很具象,细节刻画得都十分写实,将演员“聚焦”在一个特定空间之内,如:松子老家和松子租屋等,这有利于演员对表演区域的空间建立,也有利于观众对舞台焦点的捕捉;功能之三:完成特殊效果,有一些镜框可以帮助完成舞台调度,形成功能的导演语汇,如图2所示:松子在白夜夜总会成为红牌舞娘时,舞台正中间的矩形镜框往下降到舞台台板上,松子也随之从高约2.6米的二层平台上降到台板,这时镜框的移动帮助完成了一个重要的舞台调度,表现了松子成为红牌舞女后众星拱月的状态;功能之四:渲染气氛,如:八女川彻也和松子的家,满地的书籍堆积如山,有些书甚至“溢”到了镜框外面,写意地体现了屋主人拮据的经济状况、狭小的生存空间、单一的个人嗜好和独特的精神气质,从视觉上外化和渲染了整场戏的规定情境和舞台气氛。总的来说,中层区域的镜框将舞美处理总体原则“大虚小实”中的“小实”充分得体现出来,又将内、外两层的镜框自然连接,外、中、内三区层次丰富,前后呼应,形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内层镜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天幕镜框群,它由大小、形状各异的十多个镜框组成,从开场到尾声之前都一直留作背景,这不仅彰显了本戏的风格,而且在美学上也有更深层的涵义;二是八女川彻也死后,为了达到特殊的舞台效果,由上场门的天幕前降下一个绷白布的镜框,火车急驰,血飞溅上白布;三是在全剧尾声时,松子走上了高高的台阶,从剧场马道位置接上一个镜框,如图3所示:光从镜框后交叉打出,形成一扇透亮的门,松子走到门口,转身回眸,微笑着看向这让她痛并幸福的生活和人世,这个镜框的运用从视觉空间的位置变化上丰富了观众的审美层次,提升了整部戏的哲学高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综上所述,舞台剧《松子的爱》将镜框的元素用到极致,不断变幻其高度和纵深来满足观众视觉上的审美期待。箱式布景的镜框,既是拘束,又是拓展,既缩小了演员的活动空间,让表演区域捉襟见肘;又像一个个特写镜头,聚焦观众的视线,放大演员的表演,抽象舞台空间,形成整体的诗化语言。

图1

图2

图3

“花”是本剧舞美视觉上的又一特色。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在日本的另一个名字叫做《花样奇情》,有人也将这部电影定位成喜剧。舞台剧《松子的爱》在视觉上同样沿袭了“花”的元素,而且使用的都是色彩绚丽、质感平面的鲜花景片。结合每场戏的内容,舞台设计选择了不同的花,或雏菊,或玫瑰,或紫荆……同时,在花与镜框的关系,花与舞台画面的关系上,也十分讲究,匠心独具。本剧中的“花”不仅在色彩上丰富了视觉效果,最主要是对《松子的爱》这部戏进行了定位:全剧讲述的不是一个女人悲惨的一生,而是松子在“困顿中追求真爱,在苦痛中品尝幸福”的故事。“花”的运用为本剧平添绚烂多彩又灵动浓烈的味道,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

总的来说,本剧的舞美设计是大虚小实,舞台空间诗意灵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及悠远的舞台意境。

二、小戏大作,表演张力凝重浓烈

本戏讲述了一个日本故事,日本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人文风貌造就了戏中角色特殊的行为方式,故而对演员的表演要求很高,一方面要有日本戏的味道,另一方面又要求日本风貌点到为止,不予强调,再加上整体风格是诗化唯美,所以演员对表演分寸的拿捏十分不易,多一分则假,少一分则弱。比如:演员的形体必须要有雕塑感,而且还得很协调,很“生活”,让观众觉得风格统一、真实可信,这样的要求实属不易。特别是扮演女主角“松子”的演员,从一个二十岁上下的清纯美少女,演到一个五十岁左右邋遢臃肿的拾荒人,而且在这三十多年的时间中,她经历了三段或深或浅的感情,拥有了常人难以置信的离奇际遇,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角色,演员必须要注重内心和情感的把握,而且要通过外形和肢体语言将其外化出来。以女主角“松子”为例,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探究其视觉表达:其一,服装的变化,松子的服装前后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序幕和尾声的深色系,这套衣服剪裁肥大、色彩凌乱,正是老年松子生活状态的最佳写照;其次是淡蓝、淡绿的青春期色调,二十岁的松子充满着浪漫和幻想,用淡色系的蓝绿烘托了松子的少女情怀以及和八女川彻也的甜蜜恋情;再次是紫色系列,这个系列由浅入深,外化出松子进入夜总会后逐渐流转堕落的生活,到后来,紫色愈加黯淡,松子的爱也随之沉沦,直到她遇到了龙洋一;最后是松子与龙洋一相爱后,服装的色彩随即转化,蜕变成纯净的白色。这四个色调将松子一生中四个大的阶段表现出来,每一件衣服上又用不同颜色的圆点做成肌理统一风格,服装的风格化处理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二从演员的表演来说,必须注意真实体验与非生活表演状态相结合,关注“能量”的收放,常态下能量聚敛而凝重,转折点能量爆发且浓烈,还必须将这几对矛盾关系处理得相得益彰、水到渠成。演员表演的“动”和“静”、“收”和“放”,体态从“低”到“高”,能量从“弱”到“强”,这些转化往往瞬间爆发,表演张力凝重而浓烈,让观众得到视觉审美上的满足。其三,人与景的结合。本戏中很注重演员与演员,演员与道具,演员与空间的结合,从舞台构图上给人以美的感受。如:桥洞下贩毒那场戏,松子和龙洋一被“压”在桥洞这个低矮的空间里,但两人的表演却融合了轻松、紧张、甜蜜的感觉,这样的处理一下就把他们痛并幸福的生活常态勾勒出来。又如全剧的尾声,新年夜的忘川边,松子看着倒映在水里的美丽烟花,一步步走入水中……空灵的舞台空间,沉稳的演员表演,静即是动,沉默即是诉说,这样的“静”却将舞台气氛推向更高点。

另外,本戏中的八个舞蹈演员共演绎了九段舞蹈,从视觉上形成了具有合力的剧场空间。灵动的流线感的舞蹈与静态的凝重感的戏剧形成了动与静的舞台视觉互补,共同完成了从剧到诗的升华。

舞台剧《松子的爱》秉着大虚小实、小戏大作的总体处理原则,将人与景、点与面、动与静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呈现出虚实结合、意境无边的视觉表达效果。

[1]山田宗树.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M].幻冬舍刊,2003.

[2]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岛哲也执导,2006年5月27日上映。

[3]《松子的爱》导演熊源伟的相关阐述。

[4]本文所用图示均由舞台剧《松子的爱》的舞美设计桑琦、唐明飞制作。

猜你喜欢
镜框松子舞台剧
松子儿有个神奇碗
舞台剧
松子和小鸟
舞台剧
一天比一天老
Geek潮流:我是爱凹造型的读书人
一天比一天老
北美星鸦知道松子藏在哪儿
舞台剧改编电影
金属画框生锈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