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现状研究

2011-01-24 05:23梁青青朱厚岩
中国环境管理 2011年4期
关键词:节水用水灌溉

梁青青 朱厚岩

(中国人民大学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 100872)

引言

农业是用水大户,其用水量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在西北地区则占到90%,其中90%用于种植业灌溉。据中国工程院预测,在不增加灌溉用水的条件下,2030年全国缺水高达1300亿~2600亿m3,其中农业缺水500亿~700亿m3。如果我们把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由目前的0.45提高到发达国家的0.7,则仅节水灌溉一项即可节水900亿~950亿m3。因此,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缺水形势,建立节水型社会,特别是发展节水农业是一种必然选择。

1.我国发展节水农业的紧迫性

1.1 水资源存量相对较少

目前我国工农业以及城市普遍存在缺水问题,水资源的匮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尤其是农业稳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资料表明,以灌溉为主的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与此同时,全国尚有60%的耕地没有灌溉条件。根据国家防办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5月29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044亿亩。并且受旱面积仍呈扩大态势,抗旱形势依然严峻。旱灾比洪涝灾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更大。

目前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m3,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单位面积的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9%。全国无灌溉条件的旱地0.45亿公顷,约占耕地面积的4%。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3%。

1.2 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由于我国农业灌溉方式落后,全国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5%,仅为发达国家的2/3左右;每立方米水的粮食生产能力只有0.87公斤左右,远低于2公斤以上的世界平均水平。当前我国农作物水分生产率平均为1kg/m3左右,而发达国家可以达到2.32kg/m3。从国民生产总值用水效益上看,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用水效益:10.3美元/m3,日本:32.4美元/m3,我国为10.7元人民币/m3,分别是美国的1/8、日本的1/25。所以,我国节水有着巨大的潜力。专家预测,如果采用节水农业,到2030年我国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可达0.65,农作物水分生产率可达1.5kg/m3。

2.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布局和案例研究

2.1 发展布局

根据我国《全国节水农业发展规划》,考虑各行政区的自然地理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农业区域特征等综合因素,将全国分为5大节水农业区,并根据各区的流域和地貌等特征划分二级区(具体见表1)。

表1 我国节水农业分区及主要特征

2.2 案例研究

2.2.1 西北区-以甘肃省为例

甘肃采用创新农田节水与高效作物相结合的种植模式,并不断完善节水管理机制,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高效节水农业之路。

2010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河西及沿黄灌区1000万亩高效农田节水战略,在酒泉、张掖、金昌、武威、兰州、白银6个市的18个县市区和省农垦集团公司推广高效农田节水面积226.41万亩,超额完成当年200万亩计划任务,并整合财政、农业综合开发、水利等资金6980万元,各市县区配套1234.7万元,推广垄膜沟灌、膜下滴灌、垄作沟灌三大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甘肃省旱作农业区涉及10个市州的69个县市区,旱地面积3340多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5%。近年来,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已成为甘肃省旱作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大力推广该项技术,甘肃走出了一条旱作农业区粮食稳定增产的新路子,为全国旱作农业发展特别是西部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2.2 西南区——以贵州省为例

近年来贵州省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进一步调整优化、合理布局农作物种植结构,改革农田耕作制度,大力抓好旱作生产,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坚持农艺措施与工程措施、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加快抗旱良种、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沟渠排灌体系,有效利用和节约水资源。到2007年,全省农业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70万亩;到2010年,新建“三小”水利工程100万个以上,新增旱地浇灌面积350万亩,乡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力争解决7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2.2.3 西南区——以广西省为例

2010年广西农业节水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317.9万亩,经济作物每亩增收48~278元;按亩平均增48元计,农民实现增收6.32亿元。“十一五”期间,广西共推广应用节水农业技术面积达6128万亩,助农增收达33.7亿元。其中水肥一体化技术以其抗旱、节水、节肥、省工、增产增效、环保生态等诸多优点,深受农民欢迎。数据表明,实施水肥一体化每亩能节水7~190m3,节水率为50%~70%;节肥7.5~87.5公斤,节肥率为20.8%~60%;增产200~1120公斤,增产率为5.1%~41.8%;节省劳力投入35~300元,增收达620~2640元。“十二五”期间,广西将加大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力度,计划示范面积每年递增50万亩以上,到2015年发展到1800万亩。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覆盖栽培、深耕深松、集雨补灌、抗旱保水剂、水稻浅湿控制灌溉等技术,实现每亩节水30m3、增产增收5%以上。其中设施节水每年扩大推广20万亩以上,到2015年全区实施面积达到170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每年扩大推广10万亩,到2015年全区实施面积达到70万亩,实现每亩节水30%、节肥20%、增产10%以上,增收600元以上。

2.2.4 东北区——以吉林省为例

2011年,全省推广各项节水蓄水保墒技术面积达到3500万亩次。目前吉林省各类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总数已达32个,核心示范区面积29万亩,辐射面积210万亩。为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用水管理,调动广大农民节水积极性,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吉林省积极推进以承包、租赁、拍卖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并取得明显成效。全省24万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已有21.9万处实现农民所有,1.7万处集体所有,1600多处以承包租赁方式管理。同时,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应运而生。目前,全省用水协会达到480个,参与农户近10万户,参与管理的灌溉面积达到155万亩。

2.2.5 华北区——以北京市为例

在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战略的指引下,一批融合观光、休闲、科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园区在京郊大地相继建成。这些农业示范园区同时也是各种节水技术的集中展示地。在密云县都市型现代农业展示基地,到处都有节水技术应用的身影:以滴灌、膜面集雨高效利用为代表的工程节水技术;以微灌施肥、有机培肥保墒、应用滴灌专用肥等为代表的农艺节水技术;以测墒灌溉、测土配方施肥为代表的管理节水技术等随处可见。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通过采用农艺节水、工程节水和管理节水相结合的综合节水措施,农业用水总量由2005年的13.2亿m3降至2010年的11.6亿m3,占全市用水比重由38.3%降至2010年的32.5%,实现了农业节水与农民增收双赢。2011年,北京市将农业节水目标定为:建立高标准节水示范基地210个共计4.3万亩,示范基地亩均节水20%以上;节水技术覆盖率达80%,培训农民1.1万人次,实现总节水3500万m3。

2.2.6 东南区——以湖南省为例

近年来,福建省重点推广覆盖保墒、坡地沟垄耕作、深耕深松、集雨水池集流等技术模式,使示范区和技术辐射区天然降雨量蓄积增加20%以上,降水利用率提高10%以上,土壤持水能力提高5%~8%,水分利用率提高8%~10%。同时通过有效拦截雨水,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力争项目区实现每亩节本增收30~50元。根据福建省水利厅数据统计,2005年福建省渠系平均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2010年提高到0.55,2020年提高到0.60。至2010年,农业用水保证率达75%~90%, 有效灌溉面积达 1014.34 千公顷,农业综合水利用系数达0.55,其中大、中型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达0.65。

3.我国节水农业发展路径

3.1 不断更新技术体系

(1)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加快先进实用、适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节水灌溉技术与实用设备的研发,建立、健全以乡级水管站、灌溉试验站、农业服务组织和技术带头人为主体,辅以互联网络实时服务,科研单位和企业广泛参与、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2)加快推进农业节水机制体制改革。建立稳定的节水灌溉投入机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户自愿投入为基础、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节水灌溉投入机制。

(3)建立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应用。当前农业节水正日趋技术精细化、工程规模化、管理制度化、设备产业化,要建立高效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应根据当地节水农业发展的状况和技术基础,使工程与管理、水利与农艺、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等紧密结合,促进农业高效用水管理的规范化、灌溉技术的产业化与规模化。同时重视相关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研究与应用,完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3.2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全面实施规划内434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支撑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同时,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资金对1500个中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

(2)加强田间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全面推进田间节水灌溉工程的配套建设,优先发展粮食生产区、严重缺水区、贫困地区以及生态脆弱地区,搞好末级渠道和田间工程的配套,形成完整的节水灌溉工程体系。

3.3 积极加大资金投入

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总投资42亿元,其中财政资金35.55亿元,安排支持了218个项目建设。水土保持项目总投资36.43亿元,其中财政资金27.97亿元,实施范围涉及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黑龙江农垦总局的118个县(农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7万平方公里,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0多万座(处)。

总之到2030年, 我国人口将增加到16亿,农业灌溉面积将达到9亿亩,用水量将从现在的4000亿m3增长到6650亿m3,我国农业缺水将达到500亿~700亿m3,这将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因此,只有走农业高效节水、增产的路子,提高粮食单产,才能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1] 姜明伦.基于新农村建设视角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与发展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经济问题,2007,(8):85-87.

[2] 姜长云.中国节水农业:现状与发展方向[J].农业经济问题,2001,(10):19-23.

[3] 纪书平.我国节水农业现状与发展建议[J].农技服务,2009,26(7):127-129.

[4] 姜明伦.农民生产技能需求及培训体系建设:511个农户样本[J], 重庆社会科学,2009,(12):51-55.

猜你喜欢
节水用水灌溉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