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光光度法的新发现

2011-01-22 01:30袁秉鉴
化学分析计量 2011年5期
关键词:消光吸光比色

袁秉鉴

(国营5409厂,山西省绛县 043606)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1)光度法是基于化学物质对单一波长光的选择吸收;(2)光度法的理论基础是朗伯-比耳定律A=εbc,只因入射光波长和溶液吸收的非单一性,才造成了光度法的实际与定律的偏离;(3)用A=εbc的微分法可估量光度法测量的相对误差Δc/c,A在0.15~1.0时,Δc/c最小,在1%~2%之间[1-4]。笔者最近却有了新的发现[5,6],现以高锰酸光度法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分光光度计:727型,无锡市高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硝酸溶液:1+3(约4 mol/L)、1+15(约1 mol/L);

过硫酸铵水溶液:10%,现用现配;

Mn2+标准溶液:Mn2+浓度为1 mg/mL,硝酸浓度约1 mol/L,以金属锰、硝酸溶液(1+3)制备;

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实验用水均为蒸馏水。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图的吸收光谱

同法制备Mn2+显色溶液(0.5~65.0 μg/mL)15份,用1 cm比色皿,绘制520、530、560、580 nm的A-c曲线,如图2所示。

图吸收光谱带不同波长的A-c曲线

2.2 化学物质的的吸光规律

(1)

2.3 比色体系的消光规律

图2中各A-c曲线都有直线区间Lλ,表明比色体系(bc)(b为体系厚度,c为体系中吸光物质的浓度)对于它吸收谱带的任一波长λ,都有一个相应的吸收最灵敏的直线区间,这是光度法定量测定可靠性的基础。但它们并不符合A=εbc,所以应重新讨论它们间的关系。

当吸收谱带中强度为I的光透过比色体系(bc)时,其强度I的衰减-dI应与光强I、体系(bc)中吸光物质基态与光截面上光子的碰撞概率P、比色体系的吸光层d(bc)成正比,即:

-dI=K1IPd(bc)

(2)

碰撞概率P是由吸光物质浓度和光强I两个因素决定的,但图2的直线区间Lλ表明,在这一区间它的量值最大(等于1),则式 (2)可转化为:

-dI/I=K2d(bc)

(3)

将该式在Lλ区间内积分,并根据吸光度A的定义,整理后得到:

ΔAP=KΔ(bc)P

(4)

注脚P表示式(4)仅限于Lλ区间。式(4)表明:对于吸收谱带内的任一波长,比色体系必然有一个与它相应的“吸收”(实际不全是吸收,包含一定的散射和反射,下同)最灵敏区间Lλ(会因仪器不同而不同)。在此区间内,体系对波长λ的吸光度改变量ΔAP与体系的改变量Δ(bc)P成正比;体系厚度b恒定时,吸光度改变量ΔAP与体系内消光物质浓度的改变量ΔcP成正比:

ΔAP=KΔcP

(5)

称这一规律为“比色体系的消光规律”,简称“消光规律”。试样含量cX可由两个合适的标准样品(c1、c2)确定,既不能用A=εbc换算,也不必用“多标准回归”,而可用“两标法”计算,公式如下:

cX=(c2-c1)(AX-A1)/(A2-A1)+c1

(6)

A1、A2和AX,分别为标准样品(c1、c2)及试样(cX)的吸光度。

公式(4)的推导过程表明,A-c曲线两端所以偏离直线,是因为消光粒子与光截面上的光子碰撞概率P在Lλ区间以外,因消光物质浓度c和光强I的变化而不断变小的结果。

2.4 光度法的测量误差和“精密度法则”

Di=0.7R

(7)

图3 大样本正态分布

图4 小样本及其均值分布

2.5 “精密度法则”是正态分布理论在测量中的具体体现

图5 小样本及其均值分布

因为“小样本”与JJF 1059-1999规范4.1的重复性测量相同[11],所以其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8)

(9)

(10)

因为“小样本”近似正态分布[13],s可用极差法求得[14]。根据对大量n=4~12的“小样本”s的数据观察,取n=8,s=0.35R,代入式(9)和 式(10)得:

(11)

(12)

上面公式表明,遵循“精密度法则”的“小样本”的不确定度与样本极差成正比,与样本容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实践证明,只要极差可确定,它们对n=4~12的“小样本”都是适用的。

3 应用检验

表光度法对标准样品的测定结果 %

4 结论

“比色体系的消光规律”表明,光度法的入射光可以是非单一波长的光带,比色体系可以是非纯吸收的均匀体系。光度法是分析化学的一个不可缺失的分支,它有5大特点:(1)应用范围广,无机、有机、元素、分子的都可用该法测定;(2)测定的含量范围宽,可从0.00%直到100%;(3)标准样品容易配制;(4)干扰因素容易消除;(5)容易实现多组分的联测[15]。

[1] 罗庆尧,邓延倬,蔡汝秀,等.分光光度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7-370.

[2] 董元彦,张方钰,王运,等.无机及分析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13-327.

[3] [美]查尔斯·K·曼,托马斯·J·韦克斯,威尔逊·M·古里克.仪器分析[M].冉顺善,潘德慧,成荣钊,等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3:426-448.

[4] [美]加里·D·克里斯琴.分析化学[M].3版.王令今,张振宇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430-470.

[5] 袁秉鉴. 高锰酸分光光度法的研究[J]. 化学分析计量,2006,15(2):13-17.

[6] 袁秉鉴. 光度法应用探讨[J]. 化学分析计量,2008,17(3):35-38.

[7] 吴诚.机械工程材料测试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 047-1 065.

[8] GB/T 4883-2008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S].

[9] 吴梅村.数理统计学基本原理和方法[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12-163.

[10] 黄坚,刘德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93.

[11] JJF 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S].

[12] 郑德如.统计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173-174.

[13] 刘智敏.误差与数据处理[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1:14-64.

[14] 李慎安.测量不确定度百问[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59.

[15] 袁秉鉴.光度法快速测定不锈钢中的铬、镍、钼、钛、锰[J]. 化学分析计量,2010,19(1):55-57.

猜你喜欢
消光吸光比色
低聚合度消光PVC树脂的研制
固化促进剂对聚酯/环氧粉末涂料消光性能的影响研究
金色的吸管
基于酞菁的共价-有机聚合物的制备及在比色传感领域的研究
T-501色泽分析方法的建立
半菁染料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吸光材料的理论研究
海口地区牙齿修复比色技术应用的现状调查
珠海口腔医生比色现状调查
既能吸光又能发光的太阳能电池
数码摄影在口腔科比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