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善于利用金融危机的国家

2011-01-21 10:33编译王磊
中国报道 2011年6期
关键词:新加坡香港资产

编译 王磊

自上个世纪50年代至今,新加坡的金融业快速发展。除了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扩充外,最大的改变就是从事金融的人口大增。从跨国银行到小公司,在新加坡注册的金融机构已多达2880家。1970年,花旗银行新加坡分行只有百来个员工,如今早已突破9400人。随着新加坡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愈来愈稳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只会有增无减。

多年来,新加坡能够在全球金融舞台持续跃升,有个重要原因:它总是在国际金融发生变动时,为自己创造优势。这个城市国家一直以来就有利用金融危机的“习惯”。

1971年,美国决定让美元与黄金脱钩,新加坡立刻抓住机会,成立了区域性外汇交易中心。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新加坡看到了资产管理的商机,开始放宽法令,降低交易税,吸引无数客户把资产转移到新加坡。从此,新加坡机构投资人所管理的资产大增,逐渐超过了香港。今天的新加坡也是这样:当中国开始让人民币走上国际化,新加坡马上自我定位成继香港之后,另一个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

新加坡发展金融的模式,与自由放任主义完全相反。简单来说,新加坡政府一方面严格管控国内金融,一方面又尽其所能吸引国际公司入驻。例如,公司执照、主要员工签证的核发,可以非常快速而不官僚;重要企业不但享有租税减免,还有搬迁补偿。银行家和对冲基金经理都热烈地谈论着新加坡金融环境的安全、透明和高效。例如,新加坡的网速是中国大陆的100倍,比香港也要快8倍。与欧美不同,新加坡税率低而且稳定。在新加坡,越来越多的人都拒绝升迁到公司总部,因为工资的上涨将被增加的税收所抵消。新加坡的很多类似优势还将强化。在新加坡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世界上唯一完整读完美国《多德·弗兰克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的有两个,一个是美国的学者,他们看完后认为这部法律一团糟,另外一个就是新加坡的金融监管当局,他们却在看完后琢磨其中可发掘的契机。

猜你喜欢
新加坡香港资产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香港之旅
展与拍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香港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