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先华 李 琦
手机(mobile phone)已成为当今人们普遍使用的通讯工具,在带来通讯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在医院的病区、手术室、ICU等场所,医务人员或患者及家属频繁的使用手机是否增加院内感染率,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研究报道,还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为此,本研究探讨了 ICU内医护人员的手机是否是感染源,是否增加院内感染率以及与院内感染的相关性。
将入住 ICU的 30例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均需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前无肺部感染,无院内感染发生患者,年龄 20~70岁。其中男 18例,女 12例;脑卒中 12例,颅脑外伤 1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 6例,心肺复苏 2例。
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禁止使用手机,进行所有操作前都必须使用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处理,按无菌原则在输液通道上连接三通并用无菌敷料包裹。研究组可以使用手机,但每次使用后不进行手卫生处理,其余与对照组一样。
进行医护人员第一次手卫生后手表面细菌培养,三通使用 4 h后按无菌原则拔出送培养,48 h采集呼吸道分泌物和血液进行培养,研究组增加手机表面和使用手机后手表面细菌培养。细菌培养鉴定按照卫生部医政司编写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培养和分离鉴定,每种细菌定量培养超过 105CFU/mL为阳性。
将所有数据纳入 SPSS11.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基线资料方面都没有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两组在手卫生后、呼吸道分泌物培养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三通、血液、手机表面、使用手机后手表面培养有显著性差异(P< 0.01)。两组患者培养情况,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Table 1 General check list of two groups
表2 两组患者培养情况(%)Table 2 Bacterial culture situation of two groups(%)
手机表面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使用手机后手表面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三通培养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三者优势菌符合率为 50%。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血液为表皮葡萄球菌。
手机是目前应用很普遍的通讯工具,由于医院特殊的工作环境,医务人员手机容易受到污染,成为院内感染的媒介,对医务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国内一些研究表明:手机表面分离出病原菌以消毒前手机表面的细菌总数均>10 CFU/c m2为阳性,最高 100%[1],其次 95%[2],最低 88.9%[3];优势菌分别为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他们认为医院内手机细菌污染严重,院内感染预防应引起重视,应对手机进行清洁、消毒处理,禁止相互借用。本研究也证实I CU内手机表面携带细菌率高达 86.7%,主要细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与他们的研究类似。
对研究组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手机表面、使用手机后手表面及三通培养分离出细菌的优势菌符合率为50%,充分证实手机是传播细菌的源头,手是重要的媒介。这也说明手卫生的重要性,对照组经过严格手卫生处理,未发现三通细菌培养阳性。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医务人员的手是致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手卫生是阻断因医务人员操作而传染疾病的关键环节不合格的手卫生消毒会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医护人员的双手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手卫生、仪器设备、进入体内导管、大量人员流动、病房布局限制等都是院内感染的重要感染源。更甚的是,国外的研究认为麻醉工作区域[4]、呼吸机、呼吸管路、气管插管、手术室内人员过多、手术区内人员流动都可能增加院内感染。最新的研究报道认为麻醉医师的手污染是手术室内细菌传播的重要危险因素[5]。因此,加强手卫生的管理、提高手卫生质量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院内感染两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至于研究组 1例血培养阳性,为表皮葡萄球菌,经分析发现医护人员多次接触手机,也不排除采血污染所致。这些都不足以说明手机与院内感染直接相关,还待以后研究大量病例来证实。
综上所述,I CU内医护人员的手机是重要感染源,手是致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应加强手卫生管理,禁止使用手机。
1 张建平,薛丽强.住院患者手机污染状况及清洗、消毒效果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6,23(5):412.ZHANG Jian-ping,XUE L-i qiang. Investigation ofmobile phone pollution condition,cleaning and disinfecting effects of inpatients[J].Chin JD isinfect,2006,23(5):412.
2 刘培跃,朱召明,孙永习,等.医务人员手机微生物污染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3):246.L IU Pe-i yue,ZHU Zhao-m ing,SUN Yong-x,i et al.Ana lysis on m icroorganism pollution of mobile phone in medical worker[J].Chin JN osoco,2003,13(3):246.
3 朱明娟.医务人员手机微生物污染的消毒方法比较[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3):559.ZHU M ing-juan.Comparation of disinfectionmethods form icroorganis m pollution ofmobile phone in medical worker[J].Prac PrevM ed,2004,11(3):559.
4 Loftus RW,MufflyMK,Burchman CC,et al.Trans m iss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l organis ms in the anesthesia work area[J].Anesthesiology 2008,109(3):399-407.
5 Loftus RW,M uffly MK,Brown JR,et al.Hand contam ination of anesthesia providers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intraoperative bacterial trans m ission[J].Anesth Ana,l 2011,112(1):9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