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英(四川泸州医学院体育系) 颜丹(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游泳既是一项很有益的娱乐健身项目,也是一项危险性和技术性很高的项目,因此加强游泳池的安全工作极为重要;由于人体在池水的浸泡中,体表会有大量脏物及分泌物脱落溶解于水中,可污染池水,这些污染物又包含着大量的有害致病微生物,对整个游泳池中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所以,必须加强游泳池卫生管理与消毒杀菌的处理,为游泳者提供清澈透明的水体,使其免受致病菌感染。
更衣室有着人员出入频繁及人员复杂的特点。应加强防盗措施,尽可能配备双锁衣柜,提高防盗功能。服务员对泳客要细心观察,提醒客人更衣后将柜门锁牢、离开时不要遗忘携带物品。对长时间逗留的人员,要密切关注,防止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对醉酒的客人应婉言劝阻入内,因其一旦进入游泳池,轻者出现呕吐,殃及水池卫生;重者醉倒水中,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服务员应加强工作责任心,既要做好这一区域的服务,又要维护好正常秩序,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配备专职救生员负责场所的巡视。国家规定:250平方米以内的游泳池,每班配备2名救生员:250平方米至500平方米,每班配备4名;超过500平方米、小于750平方米,每班配备5名,以此类推。对于救生员,除应掌握游泳知识外,需经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因此,不要为节省培训费而找只会游泳、不懂得救护知识的人员来担任救生员,这样会导致当遇突发事件时,不能采取正确救护,从而延误时机、造成不应有的事故。
救生员可以说是游泳池的安全卫士,他们的工作重点在于疏导泳者并将事故隐患阻止于萌芽之中。他们应做到人不离池、思想集中,对事故隐患要提前加以警示,特别对以下几种现象应高度关注:妇女带小孩且两人合用泳圈、成人背小孩游泳、恋人相拥水中忘情嬉水追逐、在水下潜泳、仰卧泳圈、顽童跳水、儿童或老年人深水独泳等,必要时应鸣哨提醒或进行劝阻。
根据现场情况,制订有效的安全应急预案。例如:对溺水者的救护;对泳者肢体抽筋、扭伤的处理;对泳者突然呛水的处理等。要组织救生员进行预练,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救生技能,具备遇事冷静、处理有方的素质。同时,在醒目位置要有安全警示牌,提醒泳者自觉遵守游泳规则,禁止做危险性的游泳动作。总之,只有将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以防为主,消除隐患,才能营造出安全有序的游泳环境。
游泳者是游泳池水质的主要污染源,所以对游泳者必须实行持健康证游泳的强制化管理,此外在入池前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教育、提醒游泳者,既要懂得自我保护,又要懂得维护公共卫生。严禁在游泳池内小便,防止池水中尿素指标不合格;游泳完毕出池后,也应尽快排小便并冲洗外阴,以避免尿道和皮肤受到污染。在健身游泳的场所,大家都要自觉维护公共卫生。
教育游泳者在入池前对全身尤其是头发、脸部和下身进行冲洗,以减少或避免各类化妆品、护肤品、发胶以及体表的汗液、皮毛、头发、头屑等污染物进入游泳池内,从而减轻池水的污染负荷,保证较好的水质。
加强游泳物品的管理。严禁在游泳场所出租泳衣、泳帽和在池内不带泳帽的行为;要告诉泳者泳帽的正确佩戴方法,使游泳者知道泳帽既可起到护发与保护头皮之功效,又可避免脱发与头屑落入池中引起污染;应及时制止游泳者在池岸上进行搓身等不良行为。
强制淋浴与浸脚消毒是保证池水不被污染和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强制淋浴可防止游泳者直接入池后因身体突然遇冷而感觉不适、发生抽筋等情况,还可洗净游泳者身体。有的游泳池未安装淋浴设施,这实际上是对卫生及健康概念认识不清,其结果不仅加大了池水的污染,同时还增加了处理池中污染水的费用。对于未设浸脚消毒池的游泳场馆,最好将强制淋浴分为前后两段或上下两区,在后段或下区的冲洗水中保持一定浓度的余氯(不低于池水中的浓度),它将对每个游泳者起到预杀菌消毒之功能,还可消除人体表面传染性病原菌对池水造成的污染,达到保护游泳群体健康和减轻池水处理中消毒杀菌负荷的目的。强制淋浴设施必须安全,须作定期维护。为节约用水,可设置自动感应喷淋。
浸脚消毒池是为了避免脚气等传染性疾病入池而设置的,浸脚消毒池水必须保证其消毒能力与流通性。浸脚池中消毒液的浓度和池水应定期更新,而这点容易被游泳池管理者忽视。事实上,无论对个人健康而言,还是对池水各项指标而言,均应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连续式浸脚消毒池,要保证其余氯(50—100mg/L)的浓度;对间断换水式浸脚消毒池,除了保证余氯(50-100mg/L,尽量接近100mg/L)外,还应随时消除漂浮在水面的杂质,并定时换水,在夏季人流高峰期应做到2小时更换一次,否则健康人经此池会受到高浓度病菌的感染。
水质的卫生关系到游泳者的身体健康,应重视并加大对水质抽样检测的力度。检测范围有:水温、混浊度、PH值、游离性余氯、尿素含量、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检测目的是防止游泳池成为传播疾病的场所。因此,保证水质达到国家颁布的卫生标准,应成为游泳池管理者的头等大事。游泳池应配备常用的水质检测用品,即:温度计、浊度测水仪、余氯速测剂、PH广范试纸等,可分别对水质进行四项指标的检测,以便随时掌握水质情况,采取相应防水污染措施,确保水质达到卫生标准。
目前用于对池水的消毒剂主要采用液氯、臭氧、次氯酸钠、二氧化氯、三氯异氰尿酸等,通过有效余氯来达到消毒杀菌作用。在投放消毒剂时应根据泳池面积按比例投放,投放工作要细致,要认真掌握消毒剂使用方法。三氯异氰尿酸消毒剂是近年来开始推广的消毒剂之一,它的特点是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不受机械设施的限制。用量按100吨水每天投放消毒剂300克~500克,投放时只需均匀地撒入游泳池,再经过两小时循环水的处理,就能达到水质的有效余氯成分。这改变了以往通过消毒发生器及循环设备投放消毒剂的繁琐程序,既节约了时间又为控制游泳池余氯提供了便利条件。
要保证消毒杀菌效果、实现水质的达标,就要进一步加强循环过滤的运行管理。循环过滤的目的是降低水中悬浮物浓度,以保证水体的清澈透明,是避免水质恶化的核心处理措施。由于细菌和各种致病微生物大都附着在水中的悬浮物上,经过滤后被大量截留,使过滤后水中的微生物量大为减少,降低了消毒剂量的要求,延长了余氯的持续消毒能力。过滤与消毒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处理过程,特别是在夏季,二者更是缺一不可。
游泳池消毒剂的投加位置,一般设计在过滤后的入池给水管道上。由于该段为压力管道,故需用加压设施来设加。有的游泳场馆为了方便管理,节省动力费用,将其改为重力投加到水泵的吸水管上或毛发聚集器中。事实上,消毒剂是一种强氧化剂,对水泵、过滤器、加热设备和管道均有较强的腐蚀作用,而且水中微生物经过滤后大量减少,降低了对消毒剂量的需求,因此,将消毒剂投加到过滤后入池的给水管道上,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最佳投加方法,不仅可有效地延长主体处理设备的使用寿命,还可使消毒剂的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和彻底。
配备专职人员处理水质卫生,有利于各项卫生工作的落实。专职人员不仅要负责水质的消毒处理,还应对水质循环过滤净化设备进行规范操作,并根据水质情况控制好换水、补水的时间。对水面及水底卫生、净脚消毒池及淋浴设施等的使用情况要做好巡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只有把握好卫生工作的每个环节,才能确保游泳池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保护游泳者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