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服务外包企业模式下IT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案例

2011-01-18 02:49李英侠夏卫东常胜军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项目管理评价服务

李英侠 夏卫东 常胜军

基本背景

自2006年10月,笔者在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夏卫东教授的启发和由始至终的帮助下以体验式学习概念为出发点,进行了虚拟服务外包企业的概念设计。目标在于构建虚拟服务外包企业,形成“积极行为实验—具体经验—反思式观察—抽象的概念化”这一库伯体验式学习模型,使学生以团队方式在真实、复杂并与公司紧密相关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项目成为学习源;采用组织行为领域的开放性访谈和工作场所行为观察等系统的定性研究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基于MARS模型有针对性地调整影响自身行为过程和结果的驱动因素;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进行有机融合,最终形成抽象概念。

2007年1月,笔者走访行业企业,与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领导探讨,寻找并创造开展积极行为实验的基本条件。2007年6月,笔者与常胜军老师作为“创始人”开始正式创建虚拟服务外包企业。团队历经数年,一直在坚持探索和推进这项艰辛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虚拟服务外包企业定位及规划

虚拟服务外包企业就是针对大学毕业生的“三低一高四不足”(学生的软实力不足,对职场规律认知不足,对个人发展定位认知不足,个人努力发展专注度不足;工作绩效水平低、工作满意度低、对企业忠诚度低和离职率高的驱动因素)构建IT项目管理人才培养“软平台”。虚拟服务外包企业的经营过程就是通过寻找合适的校企合作项目,将企业用人与学校育人相结合,将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组建学生团队,以学生团队为主体完成企业委托真实项目或任务,教师和企业代表共同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并对项目全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IT项目管理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虚拟服务外包企业模式下的IT项目管理人才培养过程

2007年6月,团队与某公司合作进行电子商务相关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合作过程中,组建了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虚拟服务外包企业。学校保障虚拟服务外包企业的工作场所和必要设施,学生CEO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负责对学生员工进行严格规范的日常管理和绩效考核;企业人员和高校指导教师共同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和职业素养培训;指导教师负责虚拟服务外包企业经营策略的制定,承担业务流程、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咨询工作,并向合作企业提供商业研究报告;学生员工在CEO带领下,搭建服务外包企业组织结构,虚拟服务外包企业内的业务团队完成合作企业委托的实际项目或业务。

虚拟服务外包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明确了战略目标、企业定位,搭建了组织结构,设计并优化了业务流程,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方法,开发了人力资源,培育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企业和团队文化。合作过程中企业向项目组提供了必要的技术资料、业务数据、业务说明、集中培训和业务指导,多次参加虚拟服务外包企业全体员工大会,与项目组成员保持紧密联系和沟通,保证了项目可以顺利推进;合作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接受了项目管理教师的深度访谈,保证了教师团队能够以合作企业为重点调研对象进行相关研究;企业为参与项目的学生提供了实习鉴定,并接收了多名参加过项目组的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公司工作。

截至目前,虚拟服务外包企业客户总数为21 个,其中长期合作的稳定客户7个,承接项目42项,累计金额67.9万元,学生员工累计402人,涉及13所院校,已经毕业60人,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与虚拟服务外包企业核心业务相关的比例为80%。

评价与分析

虚拟服务外包企业一期项目结束后,团队进行了项目后评价,对学生、合作企业以及同行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结果如下:

1.学生自我评价与分析

一期项目结束后,团队基于工作动机、工作能力和角色认知设计了学生自我评价指标和评分办法,对48名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评价指标包括专业技能、对企业的认知程度、对业务内容变更适应能力、对专业的认知程度、就业竞争力、质量管理意识和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对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承受能力、对组织结构变更适应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工作责任心、参加项目的愉快程度,学生类型包括项目经历不足3周的新人、只经历了一个项目角色的普通成员和经历了多个项目角色的骨干成员。

结果表明,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企业的认知程度和对业务内容变更适应能力的进步幅度排在了前三位。其中,对企业认知度的提升是学生从职场“局外人”成为职场新人必须要经历的阶段。虚拟服务外包企业实现了这一功能。团队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组分析,结果发现,学生在作为“局外人”的第一个阶段,在对业务内容变更适应能力和对专业的认知程度方面取得了更大进步;在第二个阶段,容易在专业技能、对业务内容变更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方面取得更大进步;在第三个阶段,容易在专业技能、对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承受能力、对企业认知程度方面取得更大进步。

2.合作企业评价与分析

团队从校企合作总体效果、虚拟服务外包企业业务流程规范性和持续改进效果、服务态度和能力、交付成果质量、对降低合作公司运营成本作用、对提升合作公司美誉度作用、对推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及对进一步加强合作意义等方面征求了企业代表的意见。

结果表明,合作企业对虚拟服务外包企业的服务态度、总体合作效果以及业务流程规范性和持续改进效果评价最高。同时,团队还分别征求了先后与虚拟服务外包企业合作的企业代表,发现后合作的企业代表对虚拟服务外包企业评价有显著提升。这与虚拟服务外包企业在一期的基础上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和加强与合作企业的业务沟通与技术沟通有密切关系。经过前两期的项目合作,合作企业主动提出要与虚拟服务外包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计划在公司推行“毕业生文化”,企业认为从虚拟服务外包企业中挑选企业的新生力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双方的信任与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3.教师的评价与分析

团队从实现育人标准与用人标准精确对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提高教师学术声望、提高实验室开放率、探索专业实践课程改革新思路和新方法和总体评价方面征求到8位教师同行的意见。对课程改革的看法,设计了评价指标。

结果表明,“探索专业实践课程改革新思路和新方法”“提高实验室开放率”和“实现育人标准与用人标准精确对接”这3个指标评价最高。

同时,教师普遍认为该项目对提高教师的学术声望和科研能力的价值不足。原因在于两点:其一,国内学术界一般认为横向课题价值不大;其二,学校现有政策和规章制度对此类教师在非正式立项或得到相关经费资助下进行的探索性研究与实践缺乏有效的激励,由于这种艰辛的探索与尝试主要倚赖教师执著追求科学的精神而没有必要的机制保障,因此可持续性不被看好。

结论与展望

结论:将体验式学习概念、行动学习模型、MARS模型、开放性访谈和工作场所行为观察进行集成,可以有效形成虚拟服务外包企业框架;虚拟服务外包企业模式对有效缩短就业“一公里”现象有效;虚拟服务外包企业模式下IT项目管理人才培养过程对培养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有机融合并加以应用的IT项目管理人才有效;基于这种模式有可能形成校企合作新机制,进而有效提高IT项目管理人才等现代服务业急需人才的培养效率和效用。

展望:虚拟服务外包企业可持续发展并可能进一步得到推广的短期瓶颈在于相关部门制定并落实切实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措施,长期瓶颈在于建立和实施切实有效的多方共赢机制。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商学院)

[责任编辑:张雯]

猜你喜欢
项目管理评价服务
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中小企业营销模式应用研究
项目管理指南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构建研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