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大 铭
(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哈尔滨 150040)
大雪、霜冻、极端寒冷的不利天气,对交通、输电线路、工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影响的同时,对森林生态系统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危害。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此次灾害的情况分析,与森林防火有关的森林环境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植物成长适温约18~25℃,5℃左右停止生长发育。此次强冷空气侵入,使南方诸省地面和近地面温度持续保持在0℃以下,造成林内林缘多数草本植被枯死、冻死。
停留在树冠层上的积雪、冰凌,将部分树冠的枝条折断,树叶早落,郁闭度减低,林内卫生状况下降。
突然降温,导致树木遭受冻伤、冻拔等灾害的发生,极易产生大量的枯立木、风倒木。
冰雪灾害后森林环境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对林火环境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可燃物易燃程度升级
冰雪灾害过后,林内林缘多数草本植被枯死、冻死,可燃物易燃程度升级,发生火灾的危险性提高。一般地,依据森林火灾发生、蔓延程度,森林可燃物可以概括地分成三类。第一类,下层可燃物。包括林地枯枝落叶和未分解的粗糙腐殖质、草本植物、林地上的枯立木、倒木、自然脱落或采伐的枝桠与梢头、困山材、树高5m(相当于胸径5cm)以下的幼树、矮树、亚乔木等;第二类,地上高层可燃物,即树高5m以上的林木;第三类,地下可燃物。在这三类可燃物中,对火险等级影响最大的是第一类。因此,冰雪灾害过后,林内林缘枯死、冻死草本植被,增加了火险隐患。
2.1.2 可燃物载量增大
积雪、冰凌折断的枝条,早落的树叶,增加了林内地表可燃物,同时,郁闭度的降低,使得林下杂草滋生速度加快。这就打破了原有的可燃物分布格局,使林内地表可燃物水平分布十分连续并且比较密集,其载量大幅度提高,极易发生中高强度的地表火。
2.1.3 可燃物含水率下降
冰雪可以暂时增加林内地表可燃物的湿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林分郁闭度的降低,光照会大幅度增强,导致林下地表可燃物含水率下降,燃烧性增强。
总之,冰雪灾害后森林火灾潜在危险性提高(见图1)。
(1)冰雪灾害过后,可燃物载量增大,增加了发生中高强度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了森林火灾扑救难度。
(2)冻拔等灾害产生大量断枝,给扑救人员的通行带来了困难。
(3)枯立木、风倒木的存在,为林火扑救及余火清理带来了不便。
尽管生物防火林带具有一定的阻火作用,但是,它也有脆弱的一面。树木枝条被冰雪折断、冻伤、冻拔现象的发生、林下可燃物增多等等,这些都会破坏林带原有的结构,阻火功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冰雪灾害过后,森林环境发生了变化,林火环境也有所改变,因此,要切实抓好灾后的森林防火工作。
(1)冰雪灾害过后,森林可燃物数量、性质及结构均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改变。例如,一些上层可燃物转变为地表可燃物,活可燃物转化为死可燃物等。可燃物的数量及含水率也处在一个动态的消长过程,冰雪暂时增加了可燃物的含水率,但是,林分郁闭度的降低,又会使光照加强,可燃物的含水率又会逐步下降,林分下层的植被会生长加速。因此,要做好森林可燃物管理工作,调查分析灾后森林可燃物的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尤其是掌握森林下层可燃物的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以便采取措施,降低火灾危险性。
(2)当森林可燃物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应该及时清理。常见的清理方法主要采用人工清除立枯木、倒木、树枝,铲除林下杂草方法,条件具备时亦可以采用火烧和机械作业清除。表1可以作为灾后森林可燃物管理的一个量化参考。
表1森林下层可燃物等级量化表
表1中列出了可燃物分类中对火险等级影响最大的一类的量化等级。Ⅰ级,代表可燃物很多,足以发生森林火灾,必须清理;Ⅱ级,可燃物较多,能使火情迅速蔓延,视情况适当清理;Ⅲ级,有一定数量,能引发火灾可能性较小,可以不进行清理。
作为起阻火灭火作用的生物防火林带,在这次灾害中,也必定在结构与功能方面发生了改变。树冠被冰雪重压,枝条折断,破坏了林带原有的郁闭结构,林带下杂草会大量快速生长,阻火功能下降。尤其是新建的防火林带,幼树抗寒能力差,又时逢生长季节,更容易产生冻伤、冻拔现象。因此,应采取补植、补播等更新措施,尽快提高林分的郁闭度,对处于幼龄阶段的林带采取施肥、除草等抚育管理,尽快恢复其阻火功能。
宣传教育始终是森林防火的一项重要工作。此次灾害过后,从事野外生产作业的人员会相对增多,这为火源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
连续的冰雪天气我国南方并不多见,这方面的经验积累得还不够。因此应该尽快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灾区一线,进行灾后调查。通过长期的调查分析研究,总结出冰雪灾害对森林环境的影响,为进一步做好今后森林防火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