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如金 周 晨
(湖南农业大学 园艺园林学院,长沙 410128)
“墓园公园化”是台湾学者黄文珊在《新天堂乐园——论城市景观墓园之规划设计》中提出的。她指出:墓地公园化系指墓地经由主管机关之规划,划定墓区,种植花草,设置休息亭等,发挥墓地与公园的双重功能,将荒塚变为居民绿地,成为游憩场所[1]。即新型的墓园不再是独立的骨灰安葬所,而是集生态绿地、游憩、纪念、哀悼、景观、教育与逝者归宿于一体的公共绿地。
目前,位于长沙市的经营性墓园有6处,分别为:长沙市金陵城市绿化墓园、湖南革命陵园、上善园园林式公墓、长沙潇湘陵园、明阳山福寿苑陵园、湖南唐人万寿园(见图1)。
2.1.1 项目概况
始建于1993年,位于岳麓区望岳街道谷峰村,占地50万平方米,被称为“潇湘第一福地”。
2.1.2 使用及建设情况
该陵园是6座墓园中环境最优美的,虽然入葬率很高,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建设也处于有条不紊的状况,受到使用者的一致好评。
2.1.3 成功之处
(1)营造了主入口景观。进入园区,其文化景观虽然较少,但文化氛围较浓,提升了整个园区的品质(见图2)。
(2)合理利用了地形。根据山地型墓的特点采用因山就势的自然式布局,墓穴布置也迎合了地形地势。
(3)注重主干道周边景观的布置。整个园区采用叶脉型交通布局,主脉部分为凹地,设计采用了山地周边植物景观围合形成视线障景,使人一眼看不到层层叠叠的墓葬群,犹如置身林中。
2.1.4 不足之处及解决办法
(1)青山白化严重。千篇一律的墓葬形式使整个山体绿化植被破坏严重,给城市造成了不佳的视觉景观。可采用新式葬法与改善布局方式两种方法相结合,如森林式、草坪式、树木式的葬法结合中心花园式布局能让整个园区焕然一新。
(2)服务区设置有待改善。服务区建筑风格与整体风格不协调,建议进行装饰改造,采用绿瓦白墙,将窗改造为花窗。
(3)配套设施仍需完善。考虑到山火隐患,园区应配置消防系统;为解决园区内由山体形成的地表径流形成的冲刷,可采用分层收集,统一排放的方式处理。
2.2.1 项目概况
始建于1954年,为长沙老火葬场。总占地面积280多亩(合18.6万平方米)。园区内现已停止新的墓葬服务,全面向市民开放。
2.2.2 使用及建设情况
目前墓区内墓穴已经使用殆尽,其墓葬功能已经交接至明阳山,园内仍保留骨灰寄存与绿化维护服务,其开放的空间为市民提供了一处锻炼、休闲的场所。
2.2.3 成功之处
(1)规划合理。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晰。轴线对称的布局形成开阔的入口,自然式布局的墓葬空间形成林荫环境,使整个场所空间有开有放,有条不紊。
(2)开放成市民公园。这是墓园公园形成的雏形,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对今后的墓园建设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3)保留了树林空间。在大树林荫下布置墓穴,从空中往下看,墓葬区被丛林所遮盖,这使墓园环境更加幽静与舒适,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见图3)。
2.2.4 不足之处及解决办法
(1)疏于管理。墓葬区落叶满地,墓碑陈旧,走进去后有阴森的感觉。作为开放式园区,硬质铺装、植物及配套设施应同步更新,方能满足使用要求。
(2)缺乏积极引导。有部分市民在园区内组织活动。作为城市开放性空间,应该将开放的理念加以宣传,提升园区的人气。
2.3.1 项目概况
始建于1977年,1983年正式开放。占地面积197.5亩(合13.1万平方米),位于天心区金盆岭,由纪念景观轴与三个园区(艺术园、望江园、安贤园与青松园)组成[2],为长沙六大墓园中建设情况最好的园区。
2.3.2 使用状况及建设情况
整个园区的建设很完善,景观很好,但使用的人较少,大部分的人都不太敢进入。
2.3.3 成功之处
(1)已基本具备墓园公园的要求。以公园的方式进行规划布局,不论是配套设施还是后期维护都比较成功,是一处景观很好的墓园。
(2)管理成熟。不论是门卫还是鞭炮燃放都有专门的人负责引导与管理;墓葬区则每天都有人擦拭、修剪与整理,整个园区内显得干净、整洁(见图4)。
2.3.4 不足之处及解决办法
(1)缺乏人气。虽然作为开放式墓园建设,但门卫仍处于戒备状态,大部分市民都不敢进入。建议通过与学校及单位形成互动,达到吸引人气的目的。
(2)墓葬形式仍需改进。墓区内墓葬形式单一,即使每区有绿化小单元,但仍显拥挤。建议增加骨灰廊、骨灰墙及草坪葬、树葬的比例,打破现有“排排坐”的布局形式。
2.4.1 项目概况
始建于2004年,占地面积约322亩(合21.4万平方米)。位于长沙市雨花区黎托乡侯照村,紧临明阳山殡仪馆。目前正处于建设阶段,建成后的墓园将会是一个可游、可赏、可祭、可憩的多元性陵园。
2.4.2 使用及建设情况
东入口景观轴与东北侧山体墓园基本已成型,前来咨询、访问的人比较多,除东北侧的墓区以外,其他的墓穴尚未投入使用。
2.4.3 成功之处
(1)注重景区文化建设。从主入口的建设情况来看,园区内的文化氛围浓厚,基本已按规划实施(见图5)。
(2)交通系统组织合理。交通主干道设置于山顶,周边预留出一定的植被空间,既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交通要求,又保证主干道有好的视觉景观。
2.4.4 不足之处及解决办法
植被破坏严重。在后续的墓区开发时,可以考虑保留山体部分现有植被,根据植被群落来合理布置墓穴。
2.5.1 项目概况
始建于2003年,占地面积约130余亩(约8.6万平方米),位于金盆岭程头冲。整个陵园呈狭长形布置,葬式丰富,有一条1 000多米长的用于存放骨灰的江景壁葬长廊。
2.5.2 使用及建设情况
它由长沙上善园园陵责任有限公司开发,于2003年开始建设。由于地形呈狭长形,规模较小,两侧不临城市主干道,开发进度较慢,也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目前使用率不高。
2.5.3 成功之处
(1)服务建筑风格统一。整个园区的小品、服务建筑、壁葬廊等均采用中式风格的建筑,颜色及细部都很统一(见图6)。
(2)管理精细。以碑式墓葬为主,过道及周边清理得很干净,附属植物修剪整洁,体现了园区管理的精细性。
(3)入口处理较成功。入口采用两侧台阶抱合式布局,既符合中式园林布局,又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效果。
2.5.4 不足之处
(1)缺乏全局性规划。虽为新型墓园,分期及分区建设均有考虑,但过于依赖市场,一边建设一边根据市场需要来进行布置,缺乏全局性思维。
(2)缺乏互动。在该位置有3处陵园,在这3处陵园中,上善园是最不具竞争优势的,需根据其特点,与革命陵园及金陵城市墓园形成互动,联动开发,整体打造,分区经营。
2.6.1 项目概况
始建于1993年,地面积约616亩(约41万平方米)。地处长沙市星沙县安沙镇。园区由建成区与规划区两部分构成,建成区集中在东侧,西部与北部为原生山林状态。
2.6.2 使用状况及建设情况
其景观效果及建设情况在6座墓园中是最不理想的(见图7)。但园内规划用地仍有2/3的面积亟待开发,如果加以正确引导与规划,可以将其建设成一座新型的墓园公园。
2.6.3 整体评价
相对于其他5个墓园,湖南唐人万寿园的发展建设步伐相对滞后。它有一片有山有水、风景秀丽的建设用地,通过合理的引导与规划,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在调查中,长沙市金陵城市绿化墓园是最先开始作为公共绿地向市民开放的,即便如此,也是在此墓园功能已经终止了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不论在管理者还是市民的观念里,墓园不是一个开放的空间,这种观念的存在导致了墓园使用率降低,人气不够。
通过调查,在这6个墓园中,平均93.8%都采用了平面葬,单一的墓葬形式导致了“青山白化”、墓地拥挤状况的出现。
在这6所墓园中,除湖南革命陵园与明阳山庄有明显的纪念区空间外,其他的基本是“点到即止”,未形成其独特的墓园文化。
对于墓园的开发,总是抱着“寸土寸金”的观念,总认为把每块土地都布满才可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导致了对山体边坡及植被的破坏,一个一个山头被墓穴所吞噬。
通过调查发现,不仅长沙的墓园在开放度、葬式葬法、文化底蕴、生态等方面缺乏考虑,从全国来看,墓园的发展建设也相对滞后。面对社会的发展,传统殡葬观念的转变,具备多重复合功能的墓园公园将会成为墓园发展的新趋势。
[1]黄文珊.新天堂乐园——论城市景观墓园之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05,(11):22~26.
[2]http://news.163.com/09/0427/08/57T31DN5000120G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