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蓉, 邝倩茹
1977年,Engel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后,新医学模式对现代医学提出了挑战,它正影响着现代医学服务模式,即:躯体和精神全方位的服务模式[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的健康概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健康已不再是单纯的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和健全的心理[2]。心理健康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医学精神卫生服务也在逐步改善。许多综合医院为了满足人们对心理疾病的求治需要,相继开设了心理门诊,并逐步为人们所接受。一些研究也对心理门诊病人的社会人口学特点、咨询问题种类及心理健康状况加以分析,但对量化分析病人的心理症状特点的研究却不多,本研究以广州市某省级三甲医院近几年来的心理门诊咨询者为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90项症状清单分析患者的心理症状表现和特点,为临床心理卫生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2004年12月~2008年1月期间到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调查前均获得充分的知情同意。纳入标准:没有认知、智能和语言障碍,能配合实施电脑心理测验。测验结束后其测验结果保留在软件数据库中,有效测验数据995例。
采用上海精神科修订的90项症状自评量表[3](SCL-90)。该量表由Derogatis等于1973年编制,共有9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1~5分5级评分制,选“1”为阴性项目,没有症状表现,≥2为阳性项目,有症状表现,2为影响轻微,3为影响中等,4为影响偏重,5为影响严重。该量表包含了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等均有涉及。所有就诊的病人均通过电脑测试的方法实施心理测量。检测结果自动保存在电脑中,通过数据导出可查看结果。使用SPSS 11.0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采用的统计方法为描述性分析和均数比较。
995例病人中,男性457例(45.9%),女性538例(54.1%)。年龄16~76岁,平均(30.44±10.58)岁,其中16~19岁者147人(14.8%),20~29岁者384人(38.6%),30~39岁者294人(29.5%),40~49岁 者110 人 (11.1%),50岁 及 以 上 者 60 人(6%)。来访者的职业类型中以学生与专业技术人员最多,分别占20.8%和20.4%;文化程度包括初中、中专、高中、大学、硕士和博士,以中专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为主,初中仅占16.0%。
SCL-90量表的因子分达到3分以上,可以认为其症状严重程度已达到或超过中度痛苦水平,表明可能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4]。对995名心理门诊病人的SCL-90任一因子分≥3的人数进行统计发现,心理症状表现最明显的前5个因子分别为:有明显焦虑症状的病人占28.5%,有明显抑郁症状的病人占28.1%,有明显强迫症状的病人占26.6%,有明显其他症状(主要是指饮食和睡眠问题)的病人占20.3%,有明显敌意症状的病人占18.4%,其后依次为:人 际 敏 感 (18.3%)、偏 执 (14.1%)、恐 怖(11.8%)、精神病性(11.4%)和躯体化(10.3%)。见表1。
表1 心理科门诊病人的SCL-90各因子分的分布情况
任一因子分大于2分,阳性项目数大于43项,总分>160分,满足任一条件均为筛查阳性[5]。分析心理科门诊病人的SCL-90各因子分发现,他们的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敌意症状因子分均>2分,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抑郁、焦虑、强迫、人际敏感和敌意因子。将病人的SCL-90各主要统计指标,包括总分、阳性项目数各症状因子得分与中国常模[4]相比较,发现他们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01)。见表2。
表2 心理科门诊病人SCL-90各因子分与中国常模的比较 ±s
表2 心理科门诊病人SCL-90各因子分与中国常模的比较 ±s
项目 心理科门诊病人(n=995) 中国常模(n=1 338)t 1.86±0.73 1.37±0.40 21.30强迫 2.37±0.86 1.62±0.58 27.57人际敏感 2.16±0.81 1.65±0.61 20.04抑郁 2.43±0.94 1.50±0.59 31.15焦虑 2.37±0.94 1.39±0.43 32.85敌意 2.12±0.89 1.46±0.55 23.23恐怖 1.81±0.78 1.23±0.41 23.46偏执 1.95±0.82 1.43±0.57 19.71精神病性 1.96±0.74 1.29±0.42 28.80阳性项目数 50.70±21.46 24.92±18.41 13.54总分 193.26±64.03躯体化129.96±38.78 31.18
对不同性别病人的SCL-90测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女性的SCL-90的总分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医院心理科门诊病人基本上都具有某些心理问题或存在心理障碍,因内心感觉痛苦并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工作和社会功能而前来就诊。SCL-90能准确刻划被试的自觉症状,具有健康筛查的功能,能较好地反映被试的问题及其严重程度和变化,是当前研究神经症及心理咨询门诊中应用最多的一种自评 量表[6]。
表3 不同性别的心理科门诊病人SCL-90结果比较 ±s
表3 不同性别的心理科门诊病人SCL-90结果比较 ±s
项目男 (n=457) 女(n=538)t SCL-90总分 187.92±59.73 1.79±0.80 1.88±0.84 -1.781 197.79±67.19 -2.453躯体化 1.79±0.69 1.93±0.76 -2.948强迫 2.35±0.83 2.38±0.89 -0.559人际敏感 2.11±0.78 2.21±0.83 -2.083抑郁 2.30±0.86 2.54±0.99 -4.102焦虑 2.30±0.89 2.44±0.98 -2.337敌意 2.04±0.82 2.19±0.94 -2.664恐怖 1.78±0.75 1.83±0.81 -0.988偏执 1.92±0.78 1.97±0.86 -0.859精神病性 1.95±0.72 1.98±0.75 -0.614其他
本研究发现,心理科门诊病人的SCL-90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宁丽等[7]的研究也显示,心理门诊病人的SCL-90症状因子得分与普通常模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心理科门诊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能区别于普通人群,SCL-90量表能较为敏感地反映出个体的心理症状严重程度,具有较好的实证效度和临床应用价值。
其次,他们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敌意5个症状因子得分上平均都>2分,阳性项目数平均达51项,SCL-90总分平均达193分,这3项指标都远远大于阳性筛查标准,说明他们的心理健康明显偏离正常,有明显的心理痛苦而前来求医。医院应重视此类求医者的心理症状表现,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本研究显示,超过1/4的心理科门诊病人在焦虑、抑郁、强迫症状上表现出明显的心理痛苦,且有1/5的病人伴有饮食和睡眠问题,可见神经症性症状是心理科门诊中常见的问题,这一结果与国内的有关调查基本一致[8,9]。胡忠心等[10]对门诊神经症病人的分析也显示,最常见的3种神经症类型依次为焦虑症、抑郁症和强迫症。这说明焦虑、抑郁、强迫症状是目前心理障碍人群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心理症状表现。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在心理上承受更多的压力和精神刺激,神经症患病率逐年上升[11],人们容易出现精神上的紧张、压抑,表现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社会竞争所导致的追求完美化倾向使强迫表现也日益增多,因而心理科门诊病人的这种心理症状表现特点也体现了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男性与女性在心理、生理及其社会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不同性别的心理门诊病人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症状特点。本研究结果发现,女性的SC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症状表现上均显著高于男性,这提示女病人的总体心理症状及神经症性表现较男性更为严重,这可能与女性在认知、情感、人格,人际、交往等方面更为敏感、被动、情绪更易波动有关。国内张毅宏等[11]的研究也显示,由于女性比男性存在更多的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导致神经症的发病率高。此外,995例病人中,女性(54.1%)较男性(45.9%)为多,这说明女性对自我的心理健康状况更为关注,当出现不适时,其求医行为更积极。已有的研究也证实,女性较男性更具有求助意识,求助态度更积极[12,13]。
[1]原天岗,肖传实,赵永忠.我国综合医院医学模式转变的现状与建议[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56-57.
[2]龚幼龙,主编.社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1.
[3]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7-27.
[4]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263.
[5]中国职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93.
[6]李亚娟,刘荣,刘小娟,等.量表评定在精神科门诊的应用现状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10):951-952.
[7]宁丽,肖蓉.心理科门诊病人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6(3):163-165.
[8]沈怡芳,张晓莉,李泽爱.精神专科医院心理门诊首诊患者和来访者构成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10(1):44.
[9]王丽颖,李晓虹,沈东郁,等.首都地区心理门诊就诊人群状况调查(1)[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2):211-213.
[10]胡忠心,曹天忠.精神科门诊神经症各类型分布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2):119.
[11]张毅宏,胡纪泽,胡赤怡,等.深圳市神经症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7):866-867.
[12]余晓敏,江光荣.心理求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6):426-428.
[13]胡红涛,金萍,邵光琳.神经症患者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0):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