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芹
现在,我们已进入了知识的爆炸时代。知识信息迅速增加,学习方式的变革,生存空间的改变,使学习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学会学习”将成为影响人的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然而学生最关心、最困惑的也就是学习问题。根据对两千多名大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调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文水平的提高,心理问题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中学生存在学习心理问题的人数占13.7%,高中生存在学习心理问题的人数为18.79%,大学生存在学习心理问题的人数为25.39%。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学生依然面临着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不少学生存在着心理疾患,心理负担较重,这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育人。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心理辅导,抓住初中学生诸多心理障碍中的学习心理障碍,去除学生中这块最大的“隐患”,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加强学生受挫折能力,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生活中,可以目睹到在如今学生中诸多令人忧虑的现象:因考试成不佳,害怕父母责骂而出走的;因家庭破裂得不到温暖而走向社会寻求知音,最后上当受骗的;因父母的教育手段不当,而变得消沉冷漠,甚至对立的……导致种种现象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就是孩子们经受不住生活的挫折,缺乏坚韧精神。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极低,受不了打击,在困境中无法奋起,一旦受到挫折,既企图以非现实的方式来应付挫折。
二、优化课堂学习环境,培养和激发学生心理因素
当前,对中小学生的培养教育,存在着明显的不良倾向: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只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其实殊不知,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但直接影響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还影响到思想道德水平,乃至整个世界观的形成。据媒体报道:100名学生中,30名属于想学习的,40名属于可学可不学的,还有30名属于不愿学习的。为什么会出现大批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状况呢?经调查显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是智力方面的因素,而主要是心理不健康造成的。如何缓解甚至是改变这种现象呢?根据现在学生心理特点,对这些学生采取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前者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理论教育,使其在理论上提高认识,后者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教育,使其在感性上提高认识。二者中,又以“动之以情”为主,以此来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心理因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有了兴趣,他们的学习成绩自然就会得到提高,反过来,成绩的提高也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对学生切实做到“动之以情”,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度却很大。首先,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情感知识和深厚的情感修养,在这个前提下还要做到如下几点。
1.教学态度要热情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最怕教师冷板和讥讽的面孔。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尤其如此。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时态度冷板,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间一长学生则对该教师所担任的课程感到厌恶反感,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必须态度热情,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对学生的失误,要有高度的忍耐心,坚持以表扬为主,杜绝讽刺挖苦学生。但要注意的是,教学态度的热情,并不等于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热情。教态的热情必须做到严肃、庄重、幽默三者的统一。教师要以饱满的教学热情,消除学生的抵抗情绪,优化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态度要丰富
要优化学生的心理,仅有教学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丰富的教态表情。这是注重情感教育,优化学生心理的主要部分。丰富的教态表情可以创设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寓教于情”的效果。教态表情主要通过教师的目光、面部表情,手势及语调变化等方面来体现。
3.对学生要动之以情
对学生做到“动之以情”光靠教学热情和教态表情仍然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学生怀有诚挚的感情。否则,热情与表情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俗话说“心诚则灵”具有一定的哲学道理。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对学生毫无感情而言,热情和表情从何而来呢?要进行情感教育就更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必须真正爱学生,特别是爱后进学生。只有真正做到爱学生,才会使学生在每堂课都能情绪高涨,处在积极热情的教学参与中。教师只有真正地走近学生,以诚挚的爱来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以自身的亲和力来包围学生,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才会使每个45分钟更精彩,更有效。另外,对学生怀有诚挚的感情,不只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课外、日常与学生的交往、接触过程中。
4.教师要有一颗童心
一名教师要让学生认可和接受是非常不易的。由于生活的时代不同,加上年龄上的差距,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越来越远。教师要走进学生的世界,必须了解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让他们觉得教师能理解他们,能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只有教师怀有一颗童心,以学生的眼光去分析学生的问题,才有可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优化学生心理,使他们乐意接受,健康成长。
三、优化学习心理环境,消除学习情绪障碍
所谓优化学习心理环境,就是通过改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和家庭辅导心理环境,使学生能消除消极性情绪体验,以积极的知识情绪体验来有效地掌握学科知识和提高能力,发展良好的个性和提高心理素质。
有的学生学业成绩差,不好好学或厌学已成为许多家长的最大烦恼,也使得一些老师叫苦不迭,好多家长对自己子女寄托了无限希望,但孩子的现状与家长的期望又相去甚远,使得一些家长更加失望。可自己教育孩子又力不从心,于是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把孩子成长的希望都交给了老师,盼老师认真教育或利用节假日给孩子补课,老师也不负重托,认真研究,不断分析原因,认为大多孩子学习差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习动机不强,于是想尽办法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养成良好习惯,但使尽浑身解数,却事倍功半、难见奇效,令老师们也感叹现在的孩子实在难教。其实引发学生学习困难的并不单纯是学习动机和不良习惯的原因。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灌南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