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艳,刘彩铃(河南省科学院 地理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52)
不同时期、不同经济社会环境下和不同旅游发展业态的情况下,人们对景区的认识和需求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新的旅游发展形势下,对原有的景区进行提升和改造是十分必要的。这种问题研究内容包括转变旅游开发理念、对原有旅游资源再认识和深度开发、景区旅游业发展的重新定位和调整以及景区发展的社会问题和服务问题的妥善处理等多个方面。山地精品景区是开发较早的景区类型,通过对山地景区的提升与改造,可以不断扩大旅游资源范围,提升旅游产品品位,从而达到旅游资源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景区旅游业更全面快速的发展。
新乡万仙山景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腹地,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河南最美景区之一。景区由中华影视村——郭亮、清幽山乡——南坪、人间仙境——罗姐寨三个分景区组成,是国内著名的休闲旅游胜地、避暑基地、影视基地、写生基地和拓展培训基地。
万仙山景区的起步较早,是由早期村民自发开始的农家旅游接待发展到目前较为成熟的景区。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实现游客接待量41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 486万元。如今,景区内乡村旅游发展较具规模,农家餐饮、农家住宿鳞次栉比。现有农家宾馆一百多家,接待能力大小不等,总体接待能力已达万人。在景区的初期发展中,针对大众消费市场的农家接待为万仙山景区扩大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1 万仙山景区区位
目前,万仙山景区已经形成较为知名的品牌,在观光和休闲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郭亮影视村、写生摄影基地、拓展训练基地等,在特定旅游市场拥有了较为固定的游客群。但是,随着旅游业和社会的发展,万仙山景区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也逐步凸显。
1.旅游资源深度挖掘不足
万仙山景区现有的旅游资源开发还是以静态的观光项目为主体。万仙山景区需要建设一批更加富有内容、富有创意、富有参与性和体验性的个性化、创意化旅游项目,需要继续挖掘和放大重要旅游元素,使景区更具特点和品质。
2.管理体制亟待理顺
万仙山景区的经营权、所有权与管理权分属于不同的利益主体,导致在市场化运作中互相牵制,无法统一合理调配资源,公司运作与当地居民的利益、政府管理与公司经营的思路、居民生活与市场化发展的矛盾,都日益在景区继续提升的需求下凸显出来。
3.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配套程度低
近几年,万仙山景区内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有了一些改善,但仍存在较多问题,表现在景区内道路通达性不强,对外联系欠缺出口等;缺乏高水准的接待服务、商贸和餐饮设施;内部设施缺乏整体布局,环卫设施亟待建设,等等。
4.景区与村民混杂
万仙山景区范围内涉及多个行政村居民,景区内的旅游活动与居民生产生活相互干扰,也为景区的整体规划和开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转变旅游开发理念
先进的旅游开发理念能催化和引领旅游业的发展,要根据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势和不断变化的旅游市场趋势,在理念上大胆创新、在实践上勇于突破,促进景区的提升和改造。
(1)大众休闲理念
2009年,我国的人均GDP达到了3 300多美元,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这是旅游需求爆发性增长的时期,标志着我国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在需求总量增加的同时,旅游需求结构也在变化,从传统观光旅游为主向集体观光游览、休闲和度假相结合需求转变①,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大众休闲的新阶段。万仙山景区虽占有一定的休闲度假市场,但是休闲度假取代观光为主体的意识尚未形成,在下一步的发展中,不仅要满足游客“身”的需要,还要满足游客“心”的需要。
(2)旅游产业融合理念
旅游业是高关联度产业,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优化了旅游业本身的发展空间,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产品内涵和景区的类型。同时,旅游业不断向第三产业的其他产业及第一、二产业的相关行业进行渗透,产生很强的经济效应,带动整体区域经济增长②。要培育旅游消费的新热点,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推进旅游与一、二、三产业的相互渗透,积极寻求融合的最佳结合点。万仙山景区在提升与改造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旅游产品开发,还要重视旅游购物、娱乐、餐饮等旅游构成要素的发展,并加强旅游与一、二、三产业的进一步融合。
(3)生态环保开发理念
生态及环境保护意识是世界范围内不同旅游地区发展旅游所获得的共识。一方面旅游者向往自然气息浓郁的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对旅游发展来讲,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从万仙山景区目前开发的情况看,生态环境是一个必须给予充分注意的问题,森林覆盖率的下降,原始景观的被破坏,以及水污染、生活废弃物污染已向我们敲起警钟。因此,旅游开发要注重生态和环保,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深度开发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景区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是指对一个景区的资源进行深度的挖掘和评价,适度增加智力和物质的投入,用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新的创意,开发出新的旅游产品并组成线路,实现产品的系统升级换代,达到满足游客需求和提高效益的目的③。万仙山景区应进行新的资源考察与评价,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与变化,找出新的、更深程度的旅游资源特色,并进行相应的旅游产品设计和开发,以适应游客日益变化与丰富的旅游需求。
(2)文化品位的提升
文化是景区的灵魂,山地精品景区不仅有优美的自然资源,也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内涵,要把着力点首先放在优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要尽快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并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万仙山景区要把文化内涵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把文化元素融入到食、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真正成为景区的亮点和卖点。
(3)旅游产品类型的创新
表1 旅游产品类型定位与市场导向一览表
旅游产品类型的创新主要是对原有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开发新产品④。山地精品景区以山水景观居多,观光产品可相应设计出山体观光、生物观光、水体观光、气象景观观光、生产生活观光等观光产品类型;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主要有森林休闲度假、垂钓休闲度假、竞技休闲度假、游乐休闲度假以及艺术情趣休闲度假产品类型;体育运动类产品可设计登山、漂流、攀岩、滑雪、拓展训练、林中漫步等多种产品类型;文化类旅游产品可设计山文化、水文化、乡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等旅游产品。此外,随着景区开发的深入,接待服务设施的提升,还可开展会务学习、科考求知、野外探险等旅游产品,增加对不同类型游客的吸引力。
万仙山景区的旅游产品开发应在突出峡谷观光、避暑度假的传统旅游产品基础上,充分挖掘资源价值和文化内涵,构建以休闲度假游、户外运动游为龙头的旅游产品体系,提高旅游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根据万仙山旅游产品类型,可以确定其市场定位与市场导向,详见表1。
3.旅游业的发展定位与调整
(1)产业定位
树立大旅游的思想,把万仙山景区旅游发展与区域其他旅游相关产业相结合,发展旅游综合产业,作为区域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来培育,逐步推进旅游业从一般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变。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作旅游产业,把“点”做大,把“线”做长,壮大旅游产业链,使旅游业的发展建立在经济、文化、社会综合发展的基础上,确保旅游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
(2)产品定位
通过对旅游资源和市场基础的调查与分析,在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上,确定其旅游产品结构为基础旅游产品、核心旅游产品和辅助旅游产品。万仙山景区是依托山水观光发展起来的景区,其基础旅游产品是自然山水观光游,核心旅游产品是生态休闲度假游和户外运动健身游,辅助旅游产品可拓展为影视基地感受游、摄影绘画写生游、科普教育体验游、学习考察会务游。
(3)功能定位
将万仙山景区潜在的、分散的、自然的旅游生产力诸要素,按旅游市场的需求,进行优化组合配套,形成各种特色和功能齐全的景区。打造立足新乡市,辐射周边,面向全国,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户外运动、商务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4)市场定位
树立大市场观念,大力发展国内旅游,逐步打开国际市场。强化整体形象的策划、宣传和营销意识,努力做大客源市场。大力开拓假日旅游市场。实施区域一体化联手发展战略,使旅游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4.完善景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1)提高接待设施档次
随着万仙山景区的发展、旅游产品的转化、市场定位的转变,来景区旅游的游客将会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为满足旅游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应在景区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档次齐全的旅游住宿设施。目前,万仙山景区餐饮住宿接待设施档次偏低,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应逐步提高接待设施档次,以适应旅游业的深入发展。
(2)大力发展旅游娱乐和旅游购物设施
目前,万仙山景区文化娱乐和旅游购物两大消费水平较低。许多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项目,没有变成旅游产品进入旅游市场。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比较落后,旅游商品档次低、品种少且购物环境差。应依托万仙山景区、新乡市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文化娱乐活动和旅游商品,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吸引物。
(3)改善景区的环境质量
近年来,万仙山景区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没有注重环境保护,使得景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为此,在景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加大污水、固废的污染治理以及绿化、美化环境的投资力度,使游客在游览线路上时时都有绿色,给游客一个优美的旅游环境。
(4)增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随着万仙山景区旅游的发展,游客的增加,特别是近年来自驾车出游的盛行,景区原有的交通道路逐步成为景区旅游发展的瓶颈,下一步景区发展应集中财力、物力,大抓以交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⑤,使万仙山景区的发展有一个更好的提升。
5.解决景区的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
万仙山景区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益问题。旅游开发涉及景区开发者、政府和当地人民群众,在旅游目的地,无论是景区、社区或政府,为了满足自身的短期经济利益,最终将直接损害其他相关主体及整个社区的全局利益、长远目标。二是管理问题。在景区、当地政府、农村社区的建设与管理上,仍是各自“独立作战”,缺乏相互参与、团结合作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三者的管理在实践中是相互脱节的。
(2)解决方案
一是加快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景区管理机制,创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由政府牵头成立“景区协调委员会”,由政府、景区和农村社区三方参与,定期召开协调会,协调三方利益,强化政府对旅游业的宏观调控功能。
二是成立旅游协会,引导旅游饭店、旅游车队和旅游商户等旅游单位加入协会,使之成为旅游管理部门与旅游经营单位联系的桥梁,从而代表和保护旅游商户利益,也推动会员的自律。
三是建立涵盖景区旅游发展所需要的多层次、多方面的旅游人才。包括旅游管理、导游服务、翻译及外事、园林建设、广告宣传、饭店管理、外联及公关、饭店服务等方面。
6.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
(1)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在景区提升和改造过程中,如何解决劳动力数量和劳动者素质问题尤为关键⑥。从业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娴熟的服务技巧、过硬的服务本领、优雅的礼仪和热情的态度四个方面将对顾客的服务感知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大景区人才建设的投入,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更专业、更系统的培训,完善培训后的考评制度,以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2)加强对旅游服务的管理
首先,建立统一的服务员管理机制,由景区管委会统一管理服务员。平时进行基础旅游服务常识培训,由景区颁发上岗证,服务员持证上岗,景区统一考查服务员工作质量。其次,景区管委会深入宾馆,统一规划服务项目,避免单一型经济过度发展。第三,景区管委会统一宾馆服务价格档次差异,明码实价,并建立相关监督管理机制。第四,建立农家乐定期培训机制,提升农家乐经营理念,由景区对农家乐统一配发被单、洗漱等用具,将床单、被褥等经常洗涤用水量大的物品运输到山下清洗,这样既可减少山上污染治理和用水压力,又能减少相关设施投入。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对旅游产品需求发生变化,山地精品景区的提升与改造必须从长远出发,搞好市场定位,从深层次挖掘旅游产品的潜力,充分挖掘文化内涵,突出特色,提高科技含量,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改进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完善旅游产业,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实现精品景区旅游业的发展和跨越。同时,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管理体制,建立一套完善的旅游经济管理机制。倡导旅游者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向有利于环保、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方面发展,实现景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魏艳,于跃洋,吕迎.中心城区发展旅游的思考——以郑州市金水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6):110-114.
②任翠娟.旅游业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经济与地理,2010,24(7):88-91.
③滕新才.三峡库区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26(5):156-160.
④王庆生,杨茜,李莹,等.天津市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政策和机制体制创新问题初探[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0,(10):25-29.
⑤郭永伟.山西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研究[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32(5):53-55.
⑥刘明.旅游地周边乡村社区的功能与结构更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35(1):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