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比较研究

2011-01-15 00:37温如春狄强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高技术发展

温如春,狄强

(武汉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23)

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比较研究

温如春,狄强

(武汉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23)

高技术产业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实力的重要产业之一。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发展相对落后,差距较大。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中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效率

高技术产业是指研究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额的比例远高于其他产业平均水平的产业。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日益追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高技术产业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省市都把发展高技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口和重点。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研究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效率,十分必要。

1 指标和数据的选取

为了说明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效率,我们选择运用指标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说明。创新效率是产出与投入的比较。从市场经济的供给角度来看,投入指标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资本与劳动力,因此选取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企业研发机构数、固定资产投资等作为投入指标[1]。

产出指标选取高技术产业当年价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从财务角度来看,主营业务收入、利润、销售收入等是评价产业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指标;从经济增长角度来看,总产值、申请专利数反映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成果。

为了体现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选取人均总产值、人均利润、每万元R&D经费内部支出创造的高技术产业总产值、每万元R&D经费内部支出创造的高技术产业利润来反映投入要素对产出的作用强度。

2 中部与东部、西部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比较分析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2009年中部共有高技术企业3949家,实现总产值4902.9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717.09亿元,利润总额达393.93亿元,高技术产业已成为中部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2](见表1)。

表1 2009年我国各区域高技术产业产出要素统计

2.1 高技术产业产出方面

中部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2009年中部高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4902.99亿元,2000年为1003.90亿元,10年间增长了3.9倍,年平均增长速度39%。主营业务收入2009年达到4717.09亿元,2000年为885.55亿元,10年间增长了4.3倍,年平均增长速度43%。利润总额2009年达到393.93亿元,2000年为62.44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53%。新产品销售收入2009年达到799.1亿元,2000年为122.1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55%。专利申请量2009年达到5834件,2000年为255件,10年间增长了21.9倍,各种科技成果不断涌现[2]。

但是中部与全国其他区域相比,特别是与东部地区相比,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落后。2009年东部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为51590.52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85%,而中部只占到全国的8.1%,中部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只有东部的9.5%。2009年东部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为51296.08亿元,占全国的86%,而中部只占到全国的7.9%,中部的主营业务收入只有东部的9.2%。利润总额、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等方面情况类似,中部远落后于东部,甚至在某些方面,如新产品销售收入,还不如西部地区(见表2)。

表2 2000年我国各区域高技术产业产出要素统计

2.2 高技术产业投入方面

近10年来,我国在高技术产业上的投入是巨大的,中部地区也不例外。2009年中部地区R&D人员全时当量达到46886万人/年,2000年为1.73万人/年,2009年是2000年的2万多倍。2009年中部R&D经费内部支出达到85.87亿元,2000年为11.3亿元,10年间增长了6.66倍。2009年中部企业研发机构达到899个,2000年为284个,增长了2.2倍。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1397.39亿元,2000年为67.49亿元,10年间年平均增长197%[2]。

但是中部与全国其它区域特别是与东部相比,高技术产业投入较为落后,差距较大。2009年东部地区R&D人员全时当量达到304767万人/年,占到全国总量的78.3%,而中部只占到全国总量的12%,中部高技术产业的R&D人员全时当量只有东部的15.4%。2009年东部地区R&D经费内部支出为738.01亿元,占到全国总量的82.7%,而中部只占到全国的9.6%,中部的R&D经费内部支出只有东部的11.6%。2009年中部的技术引进经费为1.88亿元,还少于2000年的3.5亿元,且远低于东部地区。企业研发机构、固定资产投入等方面情况类似,中部都远差于东部(见表3和表4)。

表3 2009年我国各区域高技术产业投入要素统计

表4 2000年我国各区域高技术产业投入要素统计

2.3 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方面

中部高技术产业人均产值和人均利润一直处于增长趋势。2009年中部高技术产业人均总产值达到1225.7元,2000年为251元,10年间增长了3.9倍。人均利润2009年达到98.5元,比2000年的15.6元,增长了5.31倍。R&D经费内部支出产值率表示的是单位R&D经费所创造的产值,2009年中部地区该指标的数据为57.1元。R&D经费利润率表示的是单位R&D经费所创造的利润,2009年中部地区该指标的数据为4.6元,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也超过了东部和西部的数据水平,位居全国第一,说明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利润水平和质量是比较好的(见表5)。

表5 2009年我国各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统计

但是与全国其他区域相比,中部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总体来讲,还是有所欠缺的。2009年东部高技术产业人均产值达到10318.1元,是全国平均水平4648.5元的2.22倍,而中部高技术产业人均产值为1225.7元,只有全国水平的26.4%,只有东部水平的11.9%。2009年东部高技术产业人均利润达到532.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252.2元的2.11倍,而中部高技术产业人均利润为98.5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39%,只有东部水平的18.5%。2009年东部R&D经费内部支出产值率达到了69.9元,高于全国67.8元的平均水平,位居全国第一,而中部R&D经费内部支出产值率为57.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西部水平,位居全国末位。2009年中部地区R&D经费内部支出利润率虽然比较高,但这是在其R&D经费支出较低的条件下取得的,随着将来R&D经费支出的大幅度增加,利润率是否能保持现阶段的高水平将是对中部高技术产业的考验和挑战。

综上所述,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无论是高技术产业的产出方面、投入方面,还是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都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着和提高着。但是与全国经济发展先进的区域相比,中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差距较大。

3 中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实行中心增长极带动战略

增长极是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和源点,它不仅自身能快速发展,而且还能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增长极具有“极化”和“扩散”的双重作用,它以“墨渍”方式缓慢扩大,引致增长中心的扩张并带动、形成更多的空间经济与产业的增长点,进而辐射、带动整个经济与产业的发展。中部地区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如果平均使用力量,中部的高技术产业难以发展起来。我国东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之所以发展较快,与东部的上海、北京、深圳等增长极的带动、辐射作用是分不开的。中部应向东部学习,建立自己的经济增长极,以带动中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我们认为中部应以武汉为中心增长极,以武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来带动、辐射整个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武汉地处横贯东西的长江、沪蓉高速公路和纵穿南北的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的交汇处,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与北京、天津、上海、香港、重庆、西安等特大中心城市的距离都在1200公里左右,具有其它中心城市不可替代的独特的承东启西、接南连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区位优势,商贸繁荣,市场容量巨大,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2位;科教发达,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位;工业基础雄厚,是全国6大综合性工业基地之一,以光电子产品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汽车和钢材制造业在全国名列前三位;是中部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特大中心城市。应加大投入,大力发展武汉的高技术产业,并以此为基础,以武汉为中心,带动整个中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3]。

3.2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我国把高技术产业分为八大类十五小类,要想把这些高技术产业全部发展起来,是不现实的和难以做到的。中部应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自己拥有特色和优势的高技术产业,并以此在全国乃至世界的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湖北武汉的“中国光谷”是国家级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园,其光电子产业实力雄厚,武汉光谷是全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光纤光缆的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二,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国际市场占有率12%。光电器件、激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40%,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已经上市的烽火通信、长江通信、华工科技等都是全国闻名的高技术企业。位于湖南的中国国防科技大学2009年研制出“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计算机,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可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的国家。江西硅资源和稀土资源世界闻名,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和高科技稀土产业基础较好。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有能力发展高端的煤化工产业。河南可以发展高科技农产品加工产业,安徽可以发展软件产业和高端家电产业。总之,中部应以自己的资源和优势为依托,集中力量,大力发展光电、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特色高技术产业,以促进和带动整个中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3 实施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据2008年的统计,中部地区拥有科研机构5000余家,各类科研人员70余万人,其中有代表性的湖北省,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300多家,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近20万人,居全国前5位;代表原始创新实力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北京、上海;还拥有国家部委重点实验室58个,国家野外试验台站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3个。中部地区共有院士292名,占全国总数的19.4%。中部地区2009年有效发明专利14533个,占全国的17.8%。在2010年的国家科技奖励中,中部地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8项。

中部拥有丰富的科学研究成果,把这些研究成果与企业的发展和研发结合起来,是中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企业提出产品目标和提供研发资金,大学和科研机构在资金的支持下,按企业的要求开发产品,然后企业大规模生产新产品以获取利润,产学研三方各取所需,共同发展,最终形成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局面。产学研相结合可以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进而促进经济与产业的发展,中部地区应充分利用自己拥有的产学研基础,大力实施和落实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学研的良性互动,以提高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3.4 加强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

中部拥有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科教实力雄厚,人力资源丰富。据2009年的统计,中部地区拥有本、专科高等学校596所,占全国高等学校总数的25.8%;在校学生5853368名,占全国总数的27.3%,特别是湖北省武汉市在校大学生规模居我国首位,达104万人;高校教职员工有518958人,占全国总数的24.6%,其中专任教师334351名,占全国的25.8%,教授29726名,副教授90130名,分别占全国的21.5%和24.9%。中部有一大批全国重点高校,其中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南昌大学、山西大学等人才辈出、科研成果累累。中部地区的中等教育也十分发达,据统计拥有普通高中3963所,占全国总数的27.1%,在校学生7246780人,占全国总数的29.8%。中部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加强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可采用订单培养模式,与中部各高校联合起来,按照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培养各种人才,学生毕业后进入各相应的产业与企业。已进入企业的人员也应大量地进行回炉培训、提高,以适应高技术产业的新发展,同时要专门对高技术产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建立和健全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实施技术参股和公司股权、期权激励机制,不仅要培养、引进人才,更要留得住人才,用得好人才,从而为中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1] 纪芳,李禾俊.陕西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投入产出效率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3).

[2] 国家统计局.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1—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0.

[3] 钟新桥湖北产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high-tech industry in central china

WEN Ru -chun,DI Qiang
(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an 430023,China)

High-tech industry is one of important industries,which can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strength.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China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but compared to Chines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tech in central China industry is relatively backward,and the development gap is large,so we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central China.

high -tech industry;input;output;efficiency

F 062.4

A

1009-4881(2011)04-0098-04

10.3969/j.issn.1009-4881.2011.04.025

2011-06-27.

温如春(1968-),男,副教授,E -mail:wenruchun@yahoo.com.cn.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2011jyte116).

猜你喜欢
高技术发展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
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发展项目实施的几点思考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