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展
由长安大学与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蓝商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共同承担的陕西省交通科技项目“高速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降噪技术研究”通过了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的专家鉴定验收。
项目组提交的验收资料齐全,数据翔实,完成了合同规定的研究内容,符合验收要求。验收委员会认为: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高速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安全方面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隧道内湿度大,遭遇降水天气时,隧道进口段路面潮湿,而当前采用的横向刻槽不利于及时排出车辆带入的水分,车辆容易发生侧滑事故;二是车辆在隧道进出口段频繁加速或减速,导致表面构造磨损较快,抗滑力衰减严重,易引发交通事故;三是隧道成管状,交通噪声规律与露天环境有很大差异,消散困难,路面胎噪较大,驾驶和乘车舒适性差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陕西省交通运输厅于2007年立项进行专题。课题依托蓝商高速公路隧道混凝土路面铺筑项目,深入研究了隧道混凝土路面抗滑降噪机理及影响因素,研制了手推式摩擦系数测试车,提出了轮胎-路面噪声随车声强测试方法和室内轮胎加速度噪声测试方法,以及协调抗滑和降噪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刻槽参数;基于隧道进出口环境和使用特点,研究提出了隧道进出口露石水泥混凝土设计要求;研制了路面加速磨耗试验装置,分析了混凝土路面耐磨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混凝土路面耐磨性改善技术。编制了《高速公路隧道抗滑降噪刻槽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指南》,成果已在多座隧道中成功应用。
来源:中国公路网
2011年1月,重庆市交委组织召开《高温多雨山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水损坏原因与对策研究》科研课题验收评审会。经过审查后,验收委员会专家一致同意该课题通过验收。
该课题针对重庆高温多雨山区沥青路面水损坏,以冲刷破坏机理为基础,开发了气压式动水压力试验装置,提出了定向和非定向动水冲刷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沥青路面材料不同离析
状态下的抗水损坏性能,并形成了适合重庆地区的相关施工技术指南;申报了以气压式工作原理为基础的“沥青混合料动水压力冲刷试验方法及装置”国际发明专利。验收委员会专家肯定其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课题目前正积极申报重庆市交通科学技术奖。
来源:重庆市交通委员会
江苏省内河船闸至今都有一个尚未摆脱的烦恼:用于浇筑船闸的混凝土很容易出现裂缝,从而导致船闸寿命缩短。日前,一种新工艺解决了这个难题。
据了解,新年伊始,位于扬州市境内的施桥船闸工地仍建设如火。在施桥三线船闸闸首正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与一般工程不同的是,工人们在浇筑体外层包上了一层特殊材料的衬板,等到混凝土固化后才取下。据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透露,外面的这层衬板叫透水模板,是用来抽吸混凝土中多余水分的。原来,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各种固体颗粒之间会形成一层水膜,混凝土固化后便会因此留下很多孔隙,这些孔隙便是造成混凝土开裂的元凶。
据介绍,这种名为 “透水模板衬垫结合真空吸水”的新工艺,因在施工中同步进行,不会大量地增加成本。而经工程人员检测,运用新技术后,混凝土表面强度由过去25MPa提升到了60MPa,这代表混凝土的抗裂性和耐冲击性均得到增强,整座船闸的设计寿命也因此达到了百年,是行业内少有的“全寿命船闸”。近日,交通运输部质监总站对施桥船闸工程进行质量安全督查,国内各路专家对这一新技术赞不绝口。督查组给予评价:“施桥三线船闸工程项目代表了目前全国内河水运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的最高水平。”目前,该项新工艺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
来源:中国建设报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2.1、5.2.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说明:5.2.1 钢筋对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至关重要,对其质量应从严要求。普通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和《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的要求。钢筋进场时,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并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说明:5.2.2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按一、二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柜架结构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其强度实测值就满足本条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在地震作用下,结构某些部位出现塑性铰以后,钢筋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
为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钢筋间隔件,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和耐久性,统一技术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0年12月20日批准《混凝土结构用钢筋间隔件应用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 T219-2010,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
该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中使用的钢筋间隔件,也可适用于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混凝土结构中使用的钢筋间隔件。
该标准规定了混凝土结构加固用聚合物砂浆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适用于在混凝土结构加固工艺中使用的聚合物砂浆。该标准首次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牵头起草,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归口。将于2011年5月1日起实施。
为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使混凝土结构设计做到安全、适用、经济、耐久,保证质量,根据建设部 《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的要求,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有关单位对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进行修订,并批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3-2010,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同时废止。
同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10-2010,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7、3.3.2、4.1.3、4.1.4、4.2.2、4.2.3、8.5.1、10.1.1、11.1.3、11.2.3、11.3.1、11.3.6、11.4.12、11.7.1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同时废止。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钢纤维混凝土和合成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等工作,提高纤维混凝土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水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行业标准《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2010,该规程将于2011年3月1日起实施。
《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两部标准是我国首次制定关于再生粗、细骨料产品的国家标准,它们的编制出台将促进我国再生骨料的应用,有效提高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水平。该两项标准均由中国建筑科学院牵头制定,将于2011年8月1日起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道路沥青路面用再生沥青混凝土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应用范围、材料要求及试验方法、再生混凝土要求及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运输。该标准适用于国内各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用沥青混凝土旧料的热拌再生利用。
序号 名称 执行时间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局部修订) 2011年8月1日2 《混凝土结构用钢筋间隔件应用技术规程》JGJ/T219-2010 2011年8月1日3 《混凝土结构加固用聚合物砂浆》JG/ T289-2010 2011年5月1日4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2011年10月1日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011年7月1日6 《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 T221-2010 2011年3月1日7 《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 25176-2010 2011年8月1日8 《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 25177-2010 2011年8月1日9 《再生沥青混凝土》GB/T 25033-2010 2011年5月1日10 《植物纤维工业灰渣混凝土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228-2010 2011年10月1日11 《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28-2010 2011年10月1日
来源:本刊编辑部
专利名称:高强混凝土的防裂方法
专利申请号:01106613.X
公开(公告号):CN1319485
申请日:2001.04.09
公开(公告日):2001.10.31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混凝土的防裂方法,该方法在混凝土浇筑养护过程中采用预缩或二次振捣、保温措施、保湿措施,防止了混凝土收缩裂缝、干缩裂缝、温度应力裂缝的产生,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高强混凝土裂缝的问题。
专利名称:环保型耐高温橡胶高强混凝土
专利申请号:200710027516.5
公开(公告号):CN101062856
申请日:2007.04.12
公开(公告日):2007.10.31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型耐高温橡胶高强混凝土,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材料制成:水泥280~310kg,矿粉180~240kg,硅粉30~46kg,再生橡胶粉5~15kg,水110~125kg,砂700~740kg,石1060~1168kg;萘磺酸盐和塑化增强剂复合的 30%浓度复合外加剂按上述水泥、矿粉、硅粉胶结料重量之和的3.5%~5.0%加入;研配成的混凝土流动性达230mm,28d抗压强度达100MPa,电通量介于283~304C,氯离子扩散深度0mm;本发明配制的高强混凝土经500℃明火高温作用1小时,外表观保持完整,无裂纹,抗压强度不低于90MPa。
专利名称:具有超高泵送性能的超高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申请号:200810022642.6
公开(公告号):CN101323515
申请日:2008.07.18
公开(公告日):2008.12.17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本发明具体涉及超高泵送性能的超高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径桥梁、高速铁路、大型隧道、海洋石油平台、核电工程、防护工程等大型土木工程,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水泥11.9%~16.2%,复合工业废渣4.2%~12.2%,高效减水剂0.25%~0.58%,保水增稠引气组分掺量0.16%~0.25%,水4.8%~5.7%,砂26.7%~29.4%,石41.6%~ 44.3%。其中,胶凝材料总量(水泥和各种工业废渣的总和)500~615kg,复合工业废渣占胶凝材料总量的20%~50%,水胶比0.20~0.28,高效减水剂占胶凝材料总量的1.1%~2.5%,保水增稠引气组分占胶凝材料总量的0.8%~1.0%,砂率38%~ 40%。
专利名称:高性能混凝土流下时间测定仪及测定方法
专利申请号:200810138181.9
公开(公告号):CN101308075
申请日:2008.07.11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专利权)人: 济南四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混凝土流下时间测定仪及测定方法。测定仪包括圆台状壳体、盖子和支撑架,壳体置于支撑架上。测定方法包括:1)用盖子将壳体的下口盖好,将拌合后待测定的高性能混凝土装入壳体,用圆钢插捣均匀;2)将装满高性能混凝土的壳体置于支撑架之上,打开盖子,同时用计时器计时,当高性能混凝土完全流出后,即停止计时。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成本低廉;(2)以流下时间作为评价高性能混凝土的参数,从而能够定量的评价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3)采用了规范的方法对高性能混凝土的下流时间做出定量的测定,因而测定结果可重复测定,重现性强。
专利名称:弱振捣高性能混凝土
专利申请号:200610017957.2
公开(公告号):CN1919775
申请日:2006.06.07
公开(公告日):2007.02.28
申请(专利权)人:王昱海
本发明涉及一种各种工程建设中使用的弱振捣高性能混凝土。所述配方为 (kg/m3)碎石900~1731、砂子580~768、水泥330~500、大于水泥比表面积3、15倍磨细矿粉0~200、大于水泥比表面积3、15倍磨细矿粉0~85、总用水量小于180kg/m3,减水剂用量为水泥矿粉总量0~5%,最大可加到水泥矿粉总量的8%;其生产方法是把上述材料混合在一起进行搅拌,倒入模板中成型。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口袋”理论,通过对集料配合比的优化,使混凝土强度大幅提高,进一步减少了构件尺寸和自重,扩大了混凝土的使用范围,节约大量水泥和原材料,减少了污染,且本发明具有很低的水胶比及合理的材料比例,是高强度、高耐久性、高适用性、高工作性、高经济性、高环保型的和谐统一。因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专利名称: 高速预拌水、胶凝材料制拌高性能混凝土方法
专利申请号:200810097303.4
公开(公告号):CN101264643
申请日:2008.05.12
公开(公告日):2008.09.17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唐建设有限公司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的拌制方法,尤其是一种高速预拌水、胶凝材料制拌高性能混凝土方法,其步骤是:按拌制每罐混凝土用水量,注入搅拌速率在1000~2000转/min的高速搅浆机搅浆桶,启动搅浆机;按每罐混凝土需用的胶凝材料,依次投入搅浆机搅浆桶;搅浆机高速搅拌或循环抽吸喷射撞击浆液1~2min,拌制水胶混合浆液;粗骨料、细骨料按传统工艺称量、上料投至强制式搅拌机拌缸;将预拌好的均质水胶混合浆液加入强制性搅拌机拌缸,与粗、细骨料在强制式搅拌机拌缸中共同搅拌1~1.5min 后出料,形成高性能混凝土。本发明与现有拌制工艺生产混凝土比较,混凝土各项性能明显改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综合成本降低,环保性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