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前 戴友鹏 邓婵娟 任正伟
(金华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金华 321017)
磺草酮(Sulcotrione)是由捷利康公司开发的三酮类除草剂,是对羟基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抑制剂[1],能有效防除玉米田一年生阔叶杂草和一些禾本科杂草,如马唐、血根草、锡兰稗、洋野黍、茄、龙葵、酸膜等,不仅对玉米安全,而且对环境、后茬作物安全。
图1 磺草酮的化学结构式
文献介绍的合成磺草酮及中间体的方法很多[2-4],结合国内原材料供应情况,选择以2-氯-4-甲砜基甲苯为起始原料,经氧化、酰氯化、缩合和重排4步反应来合成磺草酮。根据已有文献报道,氧化反应是2-氯-4-甲砜基甲苯在重铬酸钠、高锰酸钾、次氯酸钠、硝酸或空气等氧化试剂的作用下[5-6],生成2-氯-4-甲砜基苯甲酸;酰化反应是以2-氯-4-甲砜基苯甲酸为原料,以1,2-二氯乙烷、乙腈等为溶剂,加热回流条件下,以氯化亚砜为酰化试剂,反应得到2-氯-4-甲砜基苯甲酰氯,尾气中会产生有毒且高腐蚀气体二氧化硫[7];缩合和重排反应基本采用一锅法的方式进行,主要有2条路线,其一,是以二氯甲烷为溶剂,三乙胺为碱化试剂,1,3-环己二酮和2-氯-4-甲砜基苯甲酰氯反应,得到中间体烯醇,再加入重排试剂丙酮氰醇,反应得到磺草酮原药,收率80%左右[8];其二,是以乙腈为溶剂,碳酸钾为碱化试剂,反应得到碱式1,3-环己二酮,然后滴加2-氯-4-甲砜基苯甲酰氯的乙腈溶液,得到中间体烯醇,最后加入重排试剂1,2,4-三氮唑或丙酮氰醇,反应得到磺草酮原药,收率83.6%[9]。
在参考上述文献和大量探索性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一条路线:以2-氯-4-甲砜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以乙酸乙酯为溶剂和固体光气为酰化试剂,反应生成2-氯-4-甲砜基苯甲酰氯;然后以乙腈为溶剂,碳酸钾为碱化试剂,反应得到碱式1,3-环己二酮,滴加2-氯-4-甲砜基苯甲酰氯的乙腈溶液,最后加入重排试剂丙酮氰醇,反应得到磺草酮。有关合成路线如下:
图2 磺草酮的合成路线
1.1 试剂与仪器
试剂:所有试剂均为市售化学纯、分析纯或工业品级。
仪器:BUCHI Melting Point B-545熔点仪;高效液相色谱仪为HITCHI L-7000系列。
1.2 实验方法
1.2.1 2-氯-4-甲砜基苯甲酰氯的合成
向100mL三口瓶中加入10.0g(0.043mol)2-氯-4-甲砜基苯甲酸,5.1g(0.017mol)固体光气和40mL乙酸乙酯,搅拌,加热至50℃,滴加10mL乙酸乙酯和0.5mLDMF配成的溶液,在1h内滴加完毕,继续反应2h。随着反应进行,反应液由浑浊变澄清。反应结束后,脱溶得到10.6g浅黄色固体。熔点:116.4℃~118.4℃,收率98.5%,纯度99.5%。
1.2.2 磺草酮原药的合成
向250mL三口瓶中加入4.8g(0.043mol)1,3-环己二酮,14.8g(0.107mol)碳酸钾,80mL乙腈,室温下搅拌反应5h,反应液慢慢变成絮状,然后成粉红色浆状。用80mL乙腈溶解10.8g(0.043mol)2-氯-4-甲砜基苯甲酰氯,10~15min内缓慢滴加到反应液中。1h后,加入0.1mL丙酮氰醇,升温至50℃,反应4h,冷却,过滤,得到滤饼,加入80mL水得浅黄色溶液,滴加浓盐酸,使体系pH=1~2,析出固体,过滤,干燥,得12.1g磺草酮。熔点:137.0℃~140.0℃,收率86.9%,纯度98.3%。
1.2.3 1,3-环己二酮的合成[11]
向30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30.0mL水和35.0g氢氧化钾,搅拌至氢氧化钾溶解完,然后,加入55.0g间苯二酚,搅拌反应1h。将制得的间苯二酚钾盐水溶液转移至500mL的压力反应釜中,加入0.5g自制镍催化剂,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再用氢气置换三次,通入氢气至1.5MPa,升温至120℃,搅拌反应,压力降为0.5MPa时,再通入氢气至1.5MPa,反应80min至不吸氢为止。将反应液冷却到50℃以下,出料,过滤除去催化剂,将滤液转移至500mL的三口烧瓶中,搅拌下滴入60mL浓盐酸,室温下进行酸化及重排反应1h。然后,将反应液冷却至0℃~5℃,结晶,过滤,干燥,得到55.0g 1,3-环己二酮。熔点:103℃~104℃,收率98.1%,纯度98.2%。
2.1 酰化反应的优化
固体光气酰化法主要影响因素有反应溶剂、反应温度以及固体光气用量。残留过多的固体光气会对下一步反应有很大影响,因此,反应结束后应除去多余的固体光气。
2.1.1 反应溶剂的选择
溶剂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固体光气的用量,还要考虑环保和经济性等因素。在相同情况下,考察不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酰化反应中反应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从表1中可以看出,反应中甲苯、乙腈对固体光气用量比较大,1,2-二氯乙烷、氯代苯和乙酸乙酯在反应中固体光气利用率高,反应较为理想,但1,2-二氯乙烷、氯代苯毒性大且沸点高不易排除。因此,选择乙酸乙酯作为酰化反应的溶剂。
2.1.2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固体光气比较活泼,易于和2-氯-4-甲砜基苯甲酸反应。但在一定温度下,才可以加快反应进行。考察了不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酰化反应中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温度越低,反应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反应时间越短,但固体光气用量加大(随着温度升高,固体光气分解损失加大)。因此,酰化反应的温度为50℃比较合适。
2.2 缩合和重排反应的优化
磺草酮原药的合成,对反应收率的影响主要是反应溶剂和反应温度。
2.2.1 反应溶剂的选择
反应溶剂的选择和1,3-环己二酮碱化有关,由于碳酸钾为无机盐,在极性小的溶剂中溶解性小,很难解离出阳离子,因此该选择极性大的溶剂。考虑到价格、回收套用、对环境友好等因素,本文选择乙腈、乙酸乙酯、甲苯、二氯甲烷和氯代苯等不同溶剂中做了试验,考察反应溶剂对反应的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从表3中可以看出,乙腈的极性比较大,1,3-环己二酮碱化比较彻底,产品收率和纯度都比较理想,其他溶剂做溶剂时不仅收率较低,且纯度更低。因此,选择乙腈为反应的溶剂。
2.2.2 反应温度的选择
磺草酮原药的制备主要经过碱化、缩合及重排三步,因此对应的也有三个反应温度。碱化和缩合对温度要求不是很高,考虑到生产成本,选择在常温下进行。本文着重考察了重排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重排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从表4中可以看出,重排温度越低,反应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反应时间越短且收率和纯度都差不多。考虑到能耗等因素,重排温度为50℃,反应为佳。
2.3 1,3-环己二酮的合成的优化
1,3-环己二酮的合成反应,影响因素有:反应原料的配比、氢氧化钾的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根据初步单因素实验研究结果,进行了正交优化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表,如表5所示。
表5 正交优化因素水平表
表6 正交优化试验结果一览表
由表6可以看出,影响反应收率的因素大小次序是反应原料的摩尔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氢氧化钾的浓度。其中原料摩尔配比的影响最为显著,等摩尔反应会造成反应不完全,因此,氢氧化钾的比例要稍大才有利于反应完全进行。其次,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对反应重要的影响,温度越高和压力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但温度和压力大于一定程度后,反应的改变不大。氢氧化钾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最小。综合考虑较佳工艺组合为A2B3C2D3。
根据以上结果和分析,得出的较佳反应条件为:酰化反应以乙酸乙酯为溶剂,DMF为催化剂,固体光气为酰化剂,固体光气和2-氯-4-甲砜基苯甲酸的摩尔比为1.2:1,在50℃反应3h,收率98.5%左右,纯度99.5%左右;缩合和重排反应以乙腈为反应溶剂,碳酸钾为碱化试剂,在室温下进行5h的碱化反应和1h的缩合反应,然后在50℃温度下,加入重排试剂丙酮氰醇,反应4h,得到产品,收率86.9%,纯度98.3%;1,3-环己二酮的合成以间苯二酚和氢氧化钾为原料,以自制的改性骨架镍为催化剂,在120℃和1.5MPa的体系里反应得到1,3-环己二酮,收率98.1%,纯度98.2%。
酰化反应中用固体光气替代氯化亚砜,易于生产,不产生有毒的SO2气体,用乙酸乙酯替代1,2-二氯乙烷和乙腈,降低了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绿色化工的要求;1,3-环己二酮的合成反应用氢氧化钾为碱中和成盐试剂,避免使用毒性相对较高的有机碱,使用自制的改性骨架镍催化剂,代替价格高的贵金属钯催化剂和用量大的普通镍催化剂,实现了在温和反应条件下的高转化率和高选择性。该路线具有收率高、产物纯度好、操作简便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从而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
[1]刘长令.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农药,1999,38(2):5-9.
[2]郭胜,杨福明,张林.除草剂磺草酮的合成研究[J].农药,2001,40(7):11-12.
[3]杨剑波,庞怀林,黄超群.硝草酮的合成研究与除草效果[J].农药,2006,45(11):743-745.
[4]余刚,顾宁,秦林强,等.玉米田除草剂甲基磺草酮的合成[J].江苏农业学报,2007,23(6):661-662.
[5]李祥龙,庞怀林,杨剑波.2-硝基-4-甲砜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4,34(6):8-20.
[6]赵瑞强,尹荃,闫海生,等.液相催化氧化合成2-氯-4-甲磺酰基苯甲酸[J].2009,48(2):99-101.
[7]Julian A G,William L D.Method for preparation of 4-methylsulfonyl benzoic acid derivatives and intermediates:US,5079381[P].1992-01-07.
[8]Christopher G K.Certain substituted 3-amino-2-benzoylcyclohex-2-enones:US,4775411[P].1988-10-04.
[9]Robert O J,Thomas W B,Stephen M B.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cylated cyclic 1,3-dicarbonyl compounds:US,6218579[P].2001-04-17.
[10]徐振元,胡智燕,许丹倩.一种1,3-环己二酮的制备方法:CN,200510048956.X[P].2005-10-12.
[11]方卫明.环己二酮类除草剂的绿色合成研究[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