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炳珍,黄漓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贸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科技进步对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沈炳珍,黄漓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贸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在区分广义技术进步和狭义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利用1990-2008年的历史数据就人力资本、科技进步对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提高且趋于稳定。为了进一步廓清科技进步对浙江经济增长的作用,又利用浙江省2008年经济普查的截面数据考察了各项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对行业新产品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除政府税收补贴外,各项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均对新产品产出有显著影响,研发经费支出的作用尤为明显。
科技进步;人力资本;经济增长
近年来,浙江省经济增长乏力且呈下降趋势,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渐式微,如何提振并维持浙江经济稳定快速增长成为政府和学界普遍讨论的焦点。在科技创新和强省富民政策引领下,探究科学技术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影响,寻求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促进经济增长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利用统计数据,就科技进步对浙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经验实证,把握经济增长规律、正确评价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对促进浙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其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进步通常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狭义技术进步,一种是广义技术进步。狭义上的技术进步是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进步(孟祥云,2004)[1]。从广义上讲,技术进步是除要素投入数量增加之外的对经济增长有贡献的所有因素。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丹尼森把广义技术进步归结为:生产要素质量的变化、知识进展、资源重新配置、规模作用(规模经济)、政策影响和不规则因素等。张小蒂等(2005)[2]认为,技术进步不仅指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度的进步、人的进步、知识的进步、机器设备与技术的整体进步。大多数经济学文献中讨论和研究的技术进步主要是指美国经济学家R.Solow所定义的技术进步,也称全要素生产率(TFP)或Solow剩余,即产出增长中不被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所解释的那部分产出,这个界定更符合广义技术进步的内涵。本文所研究的科技进步为狭义技术进步。
索洛指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学家围绕内生化这一经济变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新经济增长理论指出,传统的劳动和实物资本投入在给定技术条件下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而人力资本不仅摆脱了要素边际报酬递减的困扰,其溢出效应还加快了思想和知识的扩散。以卢卡斯为代表的内生增长观点认为,人力资本是技术进步的载体,技术进步是由人力资本推动的,人力资本的高低直接代表技术进步程度。Maria Del Mar Salinas Jimenez(2003)[3]利用Malmquist指数将生产率收益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试图通过分析人力和公共资本对TFP的作用方式,来揭示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表明公共资本增加了要素的生产率,而人力资本作为一种额外投入贡献给了生产过程,并且通过其对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的影响对经济增长有一个动态影响。许彬,罗卫东(1999)[4]认为人力资本越多,技术进步越快,人力资本通过推动技术进步使资本收益率提高。而且在现有人力资本水平条件下,通过改善人力资本配置,可以促进技术进步。陆根尧(2002)[5]对我国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的人力资本效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对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比单纯提高劳动力数量重要得多,而且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总贡献与要素投入的总贡献已经基本相同。岳书敬,刘朝明(2006)[6]利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了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1996-2003年的要素生产率增长,作者发现在引入人力资本要素后,1996-2003年区域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得益于技术进步。吴延兵,刘霞辉(2009)[7]基于民营企业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法人代表、企业总经理和企业员工三个层面的人力资本水平对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结论认为我国民营企业产权结构清晰,而且处于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制度优势和竞争压力激励民营企业通过研发和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而企业的人力资本水平则决定着民营企业创新的绩效。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将人力资本纳入生产函数以探讨浙江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构建生产函数如下:
式中,Yt表示产出,Lt表示劳动投入,Kt表示实物资本投入,Ht表示人力资本投入,Ast表示狭义技术进步,即科技进步,Agt表示广义技术进步,即非科技进步性广义技术进步,t为时间因素。模型中Ht的引入是式(1)区别于传统生产函数的关键点,体现了新经济增长理论所关注的人力资本对生产函数的影响。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口径的统一性原则,选取1990-2008年为样本区间,并对所需指标和数据说明如下:
(1)地区产出。以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为产出值。(2)劳动投入。劳动投入量包括就业人数、劳动时间、劳动强度等方面,劳动时间是衡量劳动投入的最佳变量(郑京海,胡鞍钢,2005)[8]。由于目前尚缺乏这类统计数据的历史资料,故采用地区从业人员数(年底数)表示历年的劳动投入。(3)实物资本投入。鉴于估算资本存量数据的争议较大且方法结果不尽一致,用历年资本形成总额替代资本存量。(4)人力资本投入。如果产业结构处于低水平的初级阶段,廉价的低端人力资本投入能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也能够发挥经济体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基于浙江省的产业结构特征,我们认为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低端人力资本为主的劳动力结构正吻合了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特点和优势。为此,借鉴相关研究以每万人在校中学生人数作为人力资本的度量(战明华,史晋川,2006)[9]。(5)科技进步。易纲,樊纲和李岩(2003)[10]认为中国由于同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在选择技术进步的实现方式上具有后发优势,可以采用模仿、购买等方式来实现技术进步。浙江主要通过引进或购买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来提高技术水平,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规模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浙江科技进步水平。因此,我们选择浙江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作为反映科技进步的度量指标。所有数据均来自浙江省历年统计年鉴和浙江省统计局网站。最后,各名义数据都经历年价格指数(1990=100)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然后所有数据取自然对数以消除异方差。
该回归结果的 R -Square=0.999,Adj-R - Square=0.998,D -W=1.681,F=4416.472。(括弧内为t统计量值,*、**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下同)。由式(3)可知,劳动的产出弹性为0.750,实物资本的产出弹性为0.388;人力资本和科技进步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280和0.281。根据回归结果和相关数据得出不同时期要素投入和科技进步对产出的贡献份额(见表1)。
表1 不同时期要素投入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由表1可以看出,实物资本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因,这与浙江省要素投入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相吻合。劳动投入在2000年以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份额从1990年代的1.57%提高至2000年以后的15.18%。2000年以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比1990年代有略微下降,这是由于浙江省经济结构的逐渐优化与低水平人力资本要素禀赋间的不协调所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经济结构充分利体现了其低水平人力资本的要素禀赋,这一阶段的人力资本特征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相匹配。但是,随着浙江经济结构的不断改善和优化,模仿和学习已有的技术总是受制于人,技术进步的国际竞争要求通过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以获得核心和关键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依赖高水平人力资本的投入和积累。因此,2000年以后,浙江经济增长逐渐转向对高水平人力资本的需求,而从低水平人力资本向高水平人力资本的转变相对滞后。从经验数据上看,以初中教育水平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比1990年代有所下降。2000年以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提高且趋于稳定,科技进步与实物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持平。可以看出,浙江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开始逐渐进入了内涵型增长的轨道,要继续保持并推动这一增长态势,就必须发挥好科技进步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探讨科技进步对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我们对科技活动和行业产出之间的关系作一分析。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8年,浙江省工业增加值10 329亿元,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89.3%,占全省GDP的48.1%。可见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是浙江省经济的重要支撑,对制造业的研究大致可以反映浙江科技活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状况。在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中,R&D费用的投入力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科技活动的水平。除了R&D经费支出外,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技术引进经费支出等也会对科技活动产生影响。为了探讨浙江省科技活动对浙江省制造业所产生的贡献,针对浙江省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的特点,利用浙江省2008年按中类分的90个制造业行业的横截面数据(研究对象全部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制造业的各项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与本行业产出之间进行回归分析。在行业产出中最能体现科技活动成果的是新产品产值,所以行业产出用新产品产值来表示,并建立回归方程如下:
式(4)和式(5)中:NPOi、RDEi、TTEi、TIDEi、BDTEi和 TREi分别表示制造业中第 i行业的新产品产值占制造业新产品总产值的比重;第i行业R&D经费支出占制造业R&D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第i行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占制造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第i行业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占制造业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第i行业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占制造业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第i行业享受各级政府对技术开发减免税占制造业享受各级政府对技术开发减免税总额的比重。
式(4)的回归结果如下:
该回归结果的Adjusted R -squared=0.77,F=146.895,D -W=2.019。由回归结果可知,R&D经费支出对制造业新产品产值具有重要影响,R&D经费支出占制造业R&D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使本行业新产品产值占制造业新产品总产值的比重增加0.907个百分点。
式(5)的回归结果如下:
该回归结果的 Adjusted R -squared=0.672,F=36.676,D - W=1.999,除了 TREi之外,其他变量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
由回归结果可知,技术更新改造、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及购买国内技术等经费支出均是影响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的重要因素。其中,制造业各行业的技术更新改造经费支出占制造业技术更新改造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使本行业新产品产值所占比重增加0.27个百分点。制造业各行业的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占制造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使本行业新产品产值所占比重增加0.24个百分点。制造业各行业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占制造业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使本行业新产品产值所占比重增加0.25个百分点。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税收减免的作用未能得到计量分析的支持,也许是因为新产品产值这一代表性变量选择的局限;也可能受截面数据分析的制约,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或许就有不同的结论;再者就如学者所言,通过税收减免或财政补贴以推动技术进步,尽管这是政府所能采用的一种最直接的做法,但不是一种有效的做法。
首先,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浙江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作用,而这种作用趋于下降,随着浙江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对低水平人力资本的需求会减少,而高水平人力资本的积累会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要把传统产业结构所容纳的低水平人力资本逐步培养为高水平人力资本,政府须加大教育投资,通过技能培训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学习将传统的低水平人力资本总量优势转化为高水平人力资本的质量优势;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给予提供就地创业和生活的良好环境,这不仅可以弥补本地区高端人才的匮乏和短缺,而且高端人才自身所产生的“溢出效应”会带动相关人才竞相发展,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夯实人才基础。所以要积极培养并引进高技术人才以与经济结构产生互补效应来加快经济增长。
其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超过了资本的贡献,随着资本深化的停滞或徘徊,资本难以继续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引擎,唯有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加大技术创新强度,才能保持我省经济持续增长。而现今的技术创新活动愈来愈依赖团体合作,所需资金规模庞大。风险及不确定性和市场认可等都会影响技术研发活动的成功与否。因此,政府要引导相关企业通过抱团合资和人才互补等手段来进行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活动,将长期研究与市场导向相结合,最大程度确保研究成果的经济效益,使研发活动走向常态化和专业化以持续推动经济发展。
最后,根据研究与发展、更新改造、技术引进等经费支出对新产品产出的不同影响,优化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结构,利用好科研经费,使其对新产品的贡献得以强化和提高。上述分析表明,R&D经费支出可以解释新产品产出增加的77%,研发经费支出占制造业行业R&D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使本行业新产品产值占制造业新产品总产值的比重增加0.907个百分点,是其他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绩效的3倍多。因此,提高研发经费在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中的比重,有助于新产品的形成,进而推动新产业的诞生,最终为浙江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产业支撑。
[1]孟祥云.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互动影响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4:5-8.
[2]张小蒂,李晓钟.对我国长三角地区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分析[J].2005(11):59-66.
[3] Maria Del Mar Salinas Jimenez.Efficiency and TFP Growth in the Spanish Regions:The Role of Human and Public Capital[J].Growth and Change,2003,34(2):157 -174.
[4]许彬,罗卫东.人力资本增长模型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浙江大学学报,1999,29(1):134-140.
[5]陆根尧.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效应——对中国高速增长区域的统计分析[J].统计研究,2002(10):13-16.
[6]岳书敬,刘朝明.人力资本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6(4):90-95.
[7]吴延兵,刘霞辉.人力资本与研发行为—基于民营企业调研数据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9,8(4):1567-1589.
[8]郑京海,胡鞍钢.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J].经济学(季刊),2005,4(2):263-296.
[9]战明华,史晋川.不同增长路径下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性及其含义——以浙江省为例的比较研究[J].财经研究,2006,32(7):29 -39.
[10]易纲,樊纲,李岩.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2003(8):13-20.
On Contributions of Adv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Zhejiang’s Economic Growth
SHEN Bing-zhen ,HUANG Li-jiang
(School of Economics,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18,China)
Based 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general technological advance and the special technological advance,both human capital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contributions to Zhejiang’s economic growth are empirically analyzed with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1990-2008,which shows that the human capital’s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 growth declined and on the contrary,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 growth increased and tended to go stable.In order to make clear about the rol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 on economic growth,some cross sectional data from Zhejiang 2008 economic census are used to examine the impact on the new industrial product output by variou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y expenditures.It shows that,apart from the government tax subsidies,all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y expenditure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new industrial products output,especially the effec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und expenditure is rather significa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human capital;economic growth
F221
B
1001-9146(2011)02-0001-05
2011-04-14
浙江省第二次经济普查社会招标课题(KYZ155010003)
沈炳珍(1961-),女,江苏无锡人,教授,产业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