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苹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公共课部,河北 承德 067000)
高校弱势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陈月苹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公共课部,河北 承德 067000)
弱势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着校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而且也影响着自身的健康成长。运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对某师范院校的大学生进行研究,揭示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有针对性的进行现实指导,促进弱势大学生群体的健康发展。
弱势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
弱势群体是指在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竞争力等方面处于困难和不利境地的群体。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弱势大学生的人数和比重也呈上升趋势。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着校园的和谐和稳定,而且也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弱势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焦点。
从某师范院校一、二、三年级的班级中随机抽取400名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由专业心理学老师按照标准指导语指导学生填写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独立完成,当场收回。收回有效问卷360份,有效率90%。
问卷共包括10个项目,属于单维度量表。问卷采用Liter点量表形式,各项目均为1~4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程度越好。
问卷包括90个项目,包括10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总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全部数据采用SPSS17.0 for window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与统计分析。
表1 有效样本分布情况表(n=360)
对弱势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性别的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另外,分别对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年级差异、专业差异和居住地差异做了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弱势大学生的年级差异显著,专业差异显著;一年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二、三年级的学生;理科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文科学生。而地域差异并不显著。说明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并不因为地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居住地的差异也在逐渐的消除。
分别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年级等各个变量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发现心理健康的性别、地域差异不显著(p>0.05);而年级、专业存在显著差异(p<0.05);二年级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三年级;文科学生在人际敏感和抑郁因子方面得分明显高于理科学生,其它因子并无显著差异。说明专业和年级差异值得研究。
表3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相关
由表3可以看出,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各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尤其是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惧各因子的相关显著。
通过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同为弱势群体,但是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传统的观点认为,男性要比女性承担更多的责任,也许男性内化了这种观点,在经济压力、社会地位和竞争权方面,男性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在年级差异的比较中,二年级的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一、三年级的学生,原因可能为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到新的环境,压力值相对要小得多,对未来的思考相对较少;三年级的学生面对就业,一部分同学已经能够自己独立的承担经济的付出,对自己的未来有了规划,所以自信心较强,从而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二年级正是学生存在困惑最多的时候,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偏低。在专业差异方面,理科的学生就业范围的选择比文科更广,这也是理科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水平更高的原因之一。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各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因此加强对弱势大学生群体的效能感教育成为必然。
4.1 加强教师对弱势群体的直接干预;通过课上与课下的交流、群体与个别的指导、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的方式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4.2 增强自信心的方法:选取相同群体的榜样人物作为模仿对象、对弱势大学生群体进行自信心的训练。如老师或尊敬人物的表扬、同学的鼓励、积极地自我暗示等方法提升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从而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3 关注年级、专业的差异,有的放矢的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4.4 积极地扩大交往、增强成功的体验;建立平等的同学关系,向优秀的同学学习。
总之,应加强针对弱势大学生群体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教育,为促进校园的整体和谐,消除因为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因素导致的校园内部不均衡,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和谐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而努力。
[1]蒋玉芝,吴携春.试论弱势群体子女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2]王雪莲,彭俊.弱势群体的成因研究综述.华中农业大学学报[J],2005,(2).
[3]许斌,关注弱势群体.建设和谐校园[J].卫生职业教育,2007,(18):22.
[4]蒋桂宁,郝志.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教书育人,2007,(29):53-54.
G444
A
1005-1554(2011)02-0074-02
2011-03-29
陈月苹(1973-),女,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公共课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
2010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结项课题(SZ20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