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革命人

2011-01-08 10:21杨耀建
红岩春秋 2011年4期
关键词:北碚重庆

文◎杨耀建

风雨兼程革命人

文◎杨耀建

为国民革命奔走 见证中共“第一枪”

1900年,李嘉仲出生于重庆北碚,1918年考入成都高等师范校英语部。次年五四运动爆发,爱国主义唤醒了忧国忧民的莘莘学子。李嘉仲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孤立的个人对社会变革是无能为力的,他迫切希望接近进步社团。

中专毕业实习期间,李嘉仲到江浙考察教育,认定北方的思潮活跃,于是报考天津南开大学作附读生,随即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立志读好了书贡献社会。在这里,他也加入了渴望已久的进步社团。此时,吴玉章、杨闇公等在成都建立的中国YC团(中国青年共产党)影响扩展到北京,有数百人参加,李嘉仲积极加入,并任副组织委员。

那是一个激风暴雨的年代,国共合作,东征北伐,打倒军阀、驱逐列强的呼声传遍全国。1926年,中国共产党在四川建立了组织,李嘉仲毕业回重庆后,经童庸生、吴玉章介绍,由杨闇公作监誓人,举行了入党宣誓。从此,他的心便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革命脉搏而跳动。

◎李嘉仲

1926年2月,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杨闇公任书记.李嘉仲为候补委员。同年11月,在国民党四川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李嘉仲当选为监察委员会主席。这时,他的公开身份则是某校的教务主任,这个社会职业有利于他到各校联络同志。

那时,国民党左派在莲花池建立了四川省党部,右派则在总土地街另设省党部,公开对峙。中共支持国民党左派,与之共进退。李嘉仲受党组织指派,多次与驻重庆的四川军阀刘湘、王陵基等人交涉,希望他们顺应潮流,早日服从广东国民政府。在国民党右派挑起冲突、扣押川东学联负责人张锡畴时,李嘉仲一人闯入卫戍司令部,舌战群魔,迫使军阀放人,右派道歉,显示出他的革命胆略和雄辩之才。

1926年9月5日,英国军舰悍然炮轰万县城关,打死打伤中国同胞逾千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万县惨案”。党组织指示李嘉仲等发动重庆各界,组成“万县惨案四川国民雪耻会”,展开声势浩大的抗英斗争,举行盛大的游行示威。李嘉仲带领群众查封了大批英商货物,回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12月1日至3日,中共在四川发动了顺泸起义,书记杨闇公来不及准备书面材料,急派李嘉仲前往武汉,向党中央当面汇报,并请求武汉国民政府解决三件事:授予刘伯承军长头衔、拨军费10万元、派政工人员到起义部队工作。返川后,李嘉仲被委任为国民党左派省党部川东特派员,另任万县师范学校校长。不久,他得知王陵基等人在重庆制造了“三·三一”惨案,杀害了杨闇公,再次前往武汉汇报。1927年4月,李嘉仲作为四川党代表,参加了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

继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开始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总结教训,是因为共产党人手里没有“枪杆子”,共产党人也认识到建立武装的重要性。7月下旬,李嘉仲乘江轮东下。8月1日凌晨,漫漫长夜中响起南昌起义的枪声,他见证了这一刻。

国民党军四面合围,起义军撤往广州,急行军途中,李嘉仲腿脚受伤,难以赶路,吴玉章叫他留下休养,以后再联系。在江西养伤多日后,李嘉仲于1928年辗转回到北碚蔡家场家中隐蔽。

活水滋养信念 迎来新中国的曙光

脱离了组织关系,李嘉仲极为苦闷。但他看见屋前凋零了一冬的黄桷树,只要一场春雨,就马上一个劲儿地向外吐绿芽、抽新条,几日不见便生机勃勃,此时,他的信念更加坚定。

十年间,他先后在北碚、铜梁、成都、上海等地教书,一边工作,一边寻找党组织。这是多么漫长的等待啊!他在心中掘了一口深井,活水汨汨而来,渴了就饮,不曾言悔。在此期间,他曾参加上海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和宪政促进会,声援爱国“七君子”,一天也未停止斗争。抗战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李嘉仲日夜奔走,宣传、动员民众,以抗日救亡为己任。1938年春,他恢复了组织关系,工作热情高涨,转战犍为、遂宁、南充、岳池、三台等地,发动青年学生,培养后备人才,深得各校师生爱戴。

延安,如暗夜中的灯塔照耀着中国革命的前途,也吸引着众多民族精英。那时,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每月都要安排车辆往来于渝、延之间,既运人,也运宋庆龄领导的“保盟”支援陕甘宁边区的物资。但国民党当局借口日军封锁滇缅路,洋油进口少,不向八路军驻渝办事处供应一滴汽油。根据周恩来的指示,1942年,李嘉仲与赵君陶、杜贵文、陈野苹等人一起,以发展实业为名,在重庆远郊黄桷镇创办北碚炼油厂,以植物油为原料试制汽油代用品。在一无技术资料、二无专用设备的条件下,他们土法上马,边干边摸索。小小的试验室,凝聚着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挚爱,对革命的赤诚。终于,土汽油驱动了八路军办事处的大卡车,虽不如洋油,但汽车在路上跑起来照样欢腾,搭载着向往延安的青年踏上新的征途。

1944年,中国民主同盟在重庆成立。因李嘉仲与民盟主席张澜公交私谊均好,党组织指示他加入民盟,做中上层民主人士的统战工作,积极发展地下盟员。与此同时,李嘉仲还领导着学校的师生搞学运、闹学潮,反独裁、争民主。风雨数十载,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

解放后,李嘉仲担任过成都市民盟副主任委员、重庆市民盟副主任委员、重庆市教育局副局长和重庆师范专科学校校长。他的党龄比许多人的年龄还长,但他却谦虚谨慎,从不摆老资格,平易近人,党内外的同志有什么事,都爱找他谈。在反右倾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尽管受到严重迫害,但他对个人的毁誉从不计较,为国事、党事费尽心思。1981年,走完一路人生的李嘉仲和心爱的妻子被合葬在江北一个普通的公墓里,融进了故乡的山水中。

在辽阔的巴渝大地上,曾涌现出许多志士仁人,李嘉仲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大革命时期入党,为国共合作尽心奔走;南昌起义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他凭着坚定的信念,十年间一面做好教学工作、参加进步团体,一面寻找组织;抗战爆发后,他与赵君陶、杜贵文、陈野苹等人一起创办北碚炼油厂,制造汽油代用品供中共中央南方局使用……史卷拂尘,李嘉仲所走过的曲折坎坷的革命道路,将长久地呈现在所有对革命前辈充满崇敬的人们眼前。

杨山山】

猜你喜欢
北碚重庆
重庆客APP
北碚: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亮底色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抗战时期北碚地区的农业贷款(1942—1945)
实施“文化+”战略 推进北碚文化高地建设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北碚在抗战: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