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淑芳,天 莹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城市发展研究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内蒙古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杜淑芳,天 莹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城市发展研究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目前内蒙古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近几年来内蒙古城市化发展迅速。本文分析了内蒙古城市化的现状与特点以及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为了进一步揭示内蒙古城市化与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内蒙古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的初步思路。
内蒙古;城市化;环境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及盟市所在地为中心,以旗县所在地及重点镇为支撑的城镇体系框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35.9%,城市生产总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8.5%。这些城市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市经济已经成为支撑和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反映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2000年内蒙古城镇人口为1001.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2.20%,而2009年末,内蒙古的城镇人口为1293.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3.40%,10年间城市化水平提高了11.21个百分点,基本上每年以1.25%速度在提高,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期全国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为1.15%,比全国快0.1个百分点。从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看,内蒙古的城市化已进入加速发展期。
截止到2009年末,内蒙古自治区共有20个城市,其中地级市9个,县级市11个。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区城市数量从14个增加到20个,发展极为迅速,而且城镇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按市辖区总人口计,截止到2009年末,我区没有200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100万-2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有3个,分别是呼市、包头、赤峰,50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有2个,通辽和巴彦淖尔市,20万-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有6个,20万以下人口的小城市有9个。从空间分布上看,东部有13个城市,中部有4个城市,西部有3个城市。由此可以看出,我区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数量较少,主要以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为主,而且空间分布呈现非均衡的空间结构特点,东密西疏,城市布局比较分散,主要集中在沿主要交通干线的地带。
2000年内蒙古城市生产总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2%,2009年城市生产总值占全区的比重为58.5%,10年间提高了12.3个百分点。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增长极优势明显,在自治区的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发挥出核心的辐射带动作用。
全区近年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方式逐渐转变。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成为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商品粮基地。工业重型化结构得到改善,以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轻工业进一步加快发展,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服务业增长加快,商业零售繁荣活跃,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加快发展。全区城市2000年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0.0:51.0:39.0,2009年城市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比重为4.0:46.3:49.7,10年间第一产业下降6.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了10.7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较大,逐步向合理化方向发展,产业结构在不断升级,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规律。
200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9元。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4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3.2%,同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8%,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农牧民。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步改善。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之初,内蒙古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都在46%以上,在温饱最低线和贫困水平之间徘徊。2009年全区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5%,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比1985年的46.1%下降了15.6个百分点。用于精神文化生活和卫生保健的消费支出相应提高,特别是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和住房消费支出增长迅速,食品结构向着多样化、衣着服饰向着中高档方向转变。城镇居民每百户主要耐用品拥有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居民生活稳步向小康水平迈进,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目前,我区城市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由于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非农业人口持续增加,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产品的消耗量,第二产业比重持续增加,尤其是工业和建筑业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了不可避免的胁迫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使人口高度集聚,各种污染物排放量激增,但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却非常脆弱,净化能力有限,从而容易出现各种环境问题。目前内蒙古城市化水平正处于环境破坏和污染加速的中级阶段,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1.加剧了水资源的不足。内蒙古地区属干早、半干旱气候,水资源在地区、时间的分布上很不均匀,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省份之一。2009年,我区水资源总量为378.1亿m3,比上年减少8.3%;人均水资源量为1563.9m3/人,比全国人均水资源量少252.3m3。可见,我区人均水资源较少,且水资源总量呈现减少态势。
随着城市聚集人口增多,居民生活耗水量也相应增多。2009年我区人均用水量为749.6m3/人,比上年多20.1m3,比全国人均用水量高出301.6m3。我区水资源的消耗量逐渐增长,远远高于全国人均水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任帅(2008)研究了1997-2006年内蒙古地区市辖区范围内供水总量与同一时期内城市化水平的关系,发现两者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6,相关性比较高。说明在这一阶段内,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耗水需求增加。从工业方面看,水重复利用率还不高,部分产品单位耗水量较大。城市化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楼大厦的增加,代之以过量的开采地下水,水位下降,破坏了水循环,使得原本就短缺的水资源更是雪上加霜。
2.水资源污染比较严重。城市化在大大增加用水量的同时,还相应增加了废水排放。大量的人口聚集在城市地区,同时有大量的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导致城市废水排放量不断增长。2000年以来,内蒙古废水排放量基本上呈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不断地增加,从2000年的46192万吨增加到了2009年73154.7万吨,年均上升5.8%。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现出波动上升的态势,而生活废水排放量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而且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尤其是2002年以来生活废水增长比较快。废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饮用水水质变化上。2000-2006年内蒙古地区被监测的城市中有一半左右的城市饮用水水质超标。污染物除来自天然本底(如总硬度、铁、锰)外,更主要是由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所致。大量排放的污水不仅严重破坏了城市水质,还造成河流水质污染,2009年全区重点监测的河流水质总体评价为轻度污染,各主要河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水资源污染加剧,城市化对水资源的胁迫作用将更加明显,容易呈现出“水资源日趋短缺——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水资源更加短缺——更加限制城市化进程”的恶性循环格局。
内蒙古是国家的能源、原材料、重化工基地,许多行业属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且由于科研开发水平低,设备工艺落后,能源的利用效率低下,排出大量的废气,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2000-2005年内蒙古的工业粉尘排放量、烟尘排放量呈快速上升趋势,2006~2009年排放量有所下降。2000-2006年工业SO2排放量呈快速上升趋势,2007-2009年逐渐减少。再加上工业本身布局分散和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对城市质量管理的重视,使许多污染严重的产业企业转移到小城镇,从而使污染源较为分散,难以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另外,随着内蒙古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对能源的消费增加,燃煤是形成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从而导致工业污染加剧。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机动车持有量增加,2009年全区私人汽车拥有量114.86万辆,新注册民用汽车为29.7万辆,机动车废气污染增长迅猛,其污染负荷大有取代煤烟型污染之势。汽车废气中含有的金属铅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和肾脏都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内蒙古地区城市垃圾生成量呈增长趋势,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却不高,很大一部分都是一倒了之,“白色污染”、“垃圾围城”等现象随处可见,而且在一些小城镇更为严重。2009年,全区20个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366.5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2.0%,有一些小城镇城市生活垃圾只能运往城郊长年露天堆放,2003-2008年内蒙古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一直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表1),2009年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垃圾废弃物中的有害物及所产生的废液将直接威胁周边环境,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城市垃圾的直接倾倒对环境污染相当严重,直接形成二次污染源,比如一次性废旧塑料袋,乱扔乱弃,埋入地下,将导致土壤性质发生变化,影响植物生长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并且在堆存堆埋的过程中,其有毒有害成分会侵入土壤破坏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条件。通常,堆存1万吨固体废弃物要占用1亩土地,而受污染的土地面积要比堆存占用的土地面积大1-2倍,这些土地就失去了利用价值,这种破坏是不可逆转的。如果没有得力有效的处理措施,城市垃圾的排放问题将越来越困扰城市化的进程。
表1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本文尝试分析内蒙古城市化与环境发展的关系,选取描述环境质量的废水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来代表环境压力,选取城市化率来反映城市化进程,当然,影响环境质量的还有其它一些因素,但由于资料和数据很难获得,所以,本文仅选取典型的环境指标来代表环境压力,对其与城市化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
以城市化率为自变量x,再分别以废水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为因变量y,利用SPSS软件对两者间关系进行线性模拟、二次曲线模拟、三次曲线模拟、对数曲线模拟、指数曲线模拟。结果见表2。
表2 各曲线模拟的拟合度值R2比较
从计量学角度讲,一般认为,两者之间的拟合度值>0.8,就认为拟合良好,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两者的关系。从表2可以看出,二次曲线对城市化率与废水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的拟合度值R2最高,达到0.878,即二次曲线对城市化率与废水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的拟合度比较好,经分析它们之间为倒“U”型关系。而对城市化率与SO2排放量之间关系的拟合度值R2最高的是三次曲线,达到了0.941,经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倒“N”型,模型估计结果见表3。
表3 内蒙古2000-2009年城市化与环境计量模型估计结果
根据表3的结果,以内蒙古城市化率为横轴,分别以废水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为纵轴作出散点图,并在散点图上添加趋势线(见图1、图2)。
图1 内蒙古2000-2009年城市化率与SO2排放量之间的方程拟合曲线图
图2 内蒙古2000-2009年城市化率与废水排放量之间的方程拟合曲线图
结果分析:
1.经模拟发现,内蒙古城市化率与废水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呈二次曲线,拟合度值为0.878,拟合度比较好;城市化率与二氧化硫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呈三次曲线,拟合度值高达0.941,拟合良好。两者的拟合度值均>0.8,符合进行计量分析的要求,能准确地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
2.经分析模型可知,从数学角度讲,内蒙古城市化率与废水排放量之间的关系体现为倒“U”型曲线,即随着内蒙古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目前正处于倒“U”型曲线的上升期,也就是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废水排放量也在增加,而且仍然没有出现拐点的迹象。近年来由于内蒙古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的推进,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都在快速增加,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大废水的治理力度和资金投入,提高生活污水的处理率和工业废水的排放达标率,否则,我区的废水污染将进一步制约城市化的发展。
3.经分析,内蒙古城市化率与S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体现为倒“N”型曲线,在分析的年段内,随着内蒙古城市化水平的提高,SO2排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出现这种趋势是由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SO2排放量也在逐渐增加,导致环境恶化,后内蒙古政府意识到SO2治理的重要性,加大SO2治理力度,增加了净化和转化的装置,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使SO2排放量下降。城市化率与SO2排放量曲线拐点的出现,说明内蒙古加大治理SO2污染取得显著成效。
内蒙古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凸显,若再应用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那么城市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和非循环型模式的继续,将是我区面对的不可避免的难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我区仍应继续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高新技术与传统支柱产业的信息化结合。重点提高钢铁、煤炭、冶金、水泥、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环节,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附加值。
有关资料显示,我区的能源使用效率极其低下,这种状况的直接后果便是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而这与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其解决途径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化和轻型化,即减少重工业比重,积极扶持低耗能、无污染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尤其注意环保产业的发展。实践证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将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目标的实现。
1.水资源污染的防治
(1)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有关部门要划定水源区,在区内设置告示牌并加强取水口的绿化工作。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从根本杜绝污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加大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治水污染的重点是控制废水排放。在规划和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过程中,要从城市的总体效益出发,根据污染源分布、污染物种类和区域环境特点,积极推行集中控制。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发展具有规模效益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对于改善我区水环境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区的废水排放量正在不断地增加,而城市污水处理厂却没有相应地增加,这必然会导致水环境质量的下降。因此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和完善污水处理设施迫在眉睫。
(3)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排放量还要增加,若只重视末端治理,则很难达到改善目前水污染状况的目的。所以我们要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一方面可改善水环境,另一方面可以缓减我区水资源短缺局面。把污水变成新的水源是解决我区水资源问题战略性的举措。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实现污水处理厂向污水资源化工厂的战略转变。这意味着把新建污水处理工程改变为新建污水资源化工程,把以达到排放标准为目标改变为以再生利用水质标准为目标,以利用和消耗天然水体的环境容量稀释净化所排污水功能改变为提供生态用水为目标。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成功开发和应用,为大规模的城市污水由处理达标排放转变为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个技术经济可行的途径。
2.大气污染的防治
(1)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多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改革能源结构,用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烧煤前,先进行脱硫)、改进燃烧技术等均可减少排污量。另外,在污染物未进入大气之前,使用除尘消烟技术、冷凝技术、液体吸收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可减少进入大气的污染物数量。
(2)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气象条件不同,大气对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排入同样数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浓度便不同。对于风力大、通风好、湍流盛、对流强的地区和时段,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强,可接受较多厂矿企业的污染物。逆温的地区和时段,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弱,不能接受较多的污染物,应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否则会造成严重大气污染。因此应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段进行排放量的有效控制。
(3)城区与工业区等要合理规划。工矿企业厂址选择、烟囱设计等要符合环境要求,排放大户不要过度集中,以免造成重复叠加污染,形成局地严重污染事件。尤其要加强工业园区规划,对于新建、扩建、改建项目,规定凡是选址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合园区产业导向、不符合清洁生产、不符合达标排放、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和环境功能区划的项目,一律不许建设。
3.大力发展城市垃圾回收、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我区垃圾处理技术水平较低,应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和研究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我区垃圾处理水平和资源化水平。如尽快淘汰敞开式收集和运输方式,以及简单落后的垃圾处理方式;积极发展综合利用技术,鼓励开展对废纸、废金属、废玻璃、废塑料等的回收利用,逐步建立和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开发利用餐饮和食品废弃物加工生产干粉蛋白饲料等类似项目;鼓励垃圾焚烧余热利用和填埋气体回收利用,以及有机垃圾的高温堆肥和厌氧消化制沼气利用等;先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有基础的城市发展重点与示范工程等。
环境问题是全人类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始终困扰着人类,制约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区既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又面临着发展经济的双重问题,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解决好环境问题尤为重要。
[1] 杨光梅,闵庆文.内蒙古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7,30(1):143-144.
[2] 任帅.城市化过程中内蒙古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初探[J].调研报告,2008,(11):35.
[3] 乔丽.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分析[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26(6):67.
F292
A
1004-5295(2011)02-0108-05
2011-04-06
杜淑芳(1981-),女,内蒙古凉城人,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城市地理学研究.
[责任编辑:张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