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间、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越来越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基于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长治县的实地调研,就现存的农村养老保险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 农村养老现状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280-02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凸显出它对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处理社会分配更加公平等问题上的优势。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拉动内需、促进生产、加速经济发展继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惠民工程。山西省人民政府转批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据此文件于2008年11月确定我省11市22县将开展新型农保试点工作,并提出惠及300万农民的目标。该政策现已被列入省政府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十件实事”之一。
一、农村养老已成大问题
养老问题古已有之,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这个问题正在逐渐变大并且备受关注。那么养老问题何以在当今变得尤为突出呢?首先,养老观念没有转变,思想陈旧保守。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我们一直坚持着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这种家庭式的“反哺”行为缺少法律保障,稳定性差。其特点是实行按需分配,以亲情血缘为纽带,依赖于土地养老,重男轻女。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它的出现是可行的合理的,但随着社会化大分工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的地域由集中变得分散,生产资料由分散变得集中,低级劳动力在被机械取代过程中造成大量失业人口,这些因素使得家庭结构已发生变化,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单位,因此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其次,我省的农业从业人口比重大,占全省从业人口的69%,其中从事种植业的农民高达578.5万人,占到农业从业人员的90.8%。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省持续发展、高效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已成为持续发展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再次,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进城务工人员大批增加,由此引发了农村中青年劳动力不足,老年人无人照顾,“空巢老人”逐渐增多的严重社会现象。最后,旧的农保筹资渠道单一,保障水平过低,覆盖面过低,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后人们对于养老保险的需求。所以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到单纯的靠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在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中已暴露了它的不足之处,传统家庭养老的资源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正在扩大,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受到转变中的人口、观念、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的严重挑战,农村养老问题如何得到合理解决已成为了大的社会问题。
二、试点长治县的农村养老现状
据长治县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提供的资料来看,自2009年7月长治县被确定为山西省第一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以来,长治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大力投资服务管理设施建设,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养老保险管理体系,很大程度上给当地农民带去了实惠,并被评为了全国试点示范县,且于2010年实行新的养老保险金缴费标准。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不用交保费每人每月能领取55元的养老保险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已达到90%。带着对长治县养老状况的总体认识,进而到南呈村、北和村、梁家庄等村委会及村民家进行了实地走访。在走访调查中发现了一些普遍现象。
(一)影响参保率的因素
1.不同年龄段对参保率的影响:
从图表中不难看出,年龄大的人普遍愿意参保,年龄低的普遍参保意率低。30岁以下者缺乏养老忧患意识,更愿将钱投到能获得更大收益的项目上。30到40岁的人多因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情况放弃了给自己交保险,所以参保率不高。40到50岁的人都愿意参保且有一定的经济来源能负担起保费,参保率最高。50到60岁的人虽有意愿参保,但缺乏经济来源,又不愿给儿女造成经济负担因而参保率不如前者。
2.两种投资方式的比较影响参保率。从表中可以看出,参保给农民带来的实际收益将大于利息收益,参保会让利与民。
3.宣传方式的影响。在走访中了解到,县政府为使农户很深入的了解有关新农保的政策,组织了表演队,将政策变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到各村进行巡演,在丰富农户业余生活的同时也将政策宣传到村,提高了参保率。
4.政策制定对参保率的影响。从上表的比较中可看出,梁家庄和庄子河两地参保过程中村集体补贴的并不一样。在《长治县人民政府文件》中没有明确规定集体该如何补助,只是含糊的说“有条件的乡镇政府要拿出不低于本级预算外收入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参保农民的补助”,那么什么样的乡镇政府算是“有条件”的,如何来计算“一定比例”,百姓们并不清楚,政府官员也没能说明白。
(二)参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威胁强制全参保,农户参保有怨言。有些大队因为怕完不成参保任务,以不交保费不发冬季用煤的方式威胁农户强行让其参保,违背了参保自愿原则,损害了农户的正当利益。也破坏了干群关系,影响了政府形象。
2.制度表述不清楚,农户参保很糊涂。在实际的对话过程中,农户对现行的养老政策有很多的疑惑。例如什么是“有条件的集体补助”,补助的标准是什么?再如:从农民的表述中发现他们对于保险金保值增值方面的担忧,如何有效克服通货膨胀率是农户参保犹豫的一大因素,而这点政策中并没有明确写出,只有村干部的口头保证。政策表达不清楚、表述不全面,造成农户不愿参保,糊涂参保。
3.政策制定不完善,农户参保有漏洞。在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中看到,新农保政策虽然较之旧农保扩大了覆盖面,但是仍有考虑不到的地方。如: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的参保以及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参保方案就不全甚至缺失这方面的制度规定。再如:对于入城上学的学生如何交保的问题各村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不同的,有些存在制度上的重叠。
4.执行机构不健全,参保过程有疏忽。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保费的缴纳都由各村的会计完成,并没有专门的人员或另加辅助人员完成此项工作。这样间接导致参保过程中出现一些工作过失。如:有的大队将多户农民的年龄登记错,致使本来已到60周岁的老人仍然不能享受国家给予的补贴,还需要交保费,引起民怨,在走访当地政府核实信息时他们在工作时间又不在岗,给当地农户找政府办事带来了不便,损害了政府公信度。
5.同在一村不同队,参保待遇不相同。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即使在一个村中,参保所享受的待遇也有所不同。有的大队有煤矿,大队就给每个参保户100到50元不等的补助,有的队没有煤矿,也没有乡镇企业,就不给农户参保补贴,这样不成文的规定使得同在一个村的村民在参保的同一件事上得到不公平对待。制度制定过程中考虑的不周到导致了社会不公平现象出现。
三、从长治县所反映出的问题看农村养老政策中的不足
1.制度残缺,政策覆盖面不广。保增长、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是新养老政策的基本要求,但由于制度建设方面的缺失,致使这项惠民政策无法惠及享受政策优惠的人。五保户、进城务工人员、农村低保户这些社会更应该给予更多关心的社会弱势群体却没有在农村养老制度中有明确规定。
2.各主体之间责任模糊。首先表现在:政府、个人权责不清。政府到底在养老金的缴纳中占多少比重,除去明文规定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养老金缴纳中的比重,地方政府在明文规定外的非规则操作该如何处理对待。其次,因为政府边界不清直接导致市场在资金运营管理、养老服务供给以及发展补助性保障制度方面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导致行政运营的低效率高成本。
3.养老保险制度的配套制度不健全。至今仍处于地区分割、机制缺失、配套改革滞后状态。首先,我们进行渐进式改革,走试点经验推广的道路,已近形成了新的路径依赖,使得地区之间的经验难以统一,只试点不推广或难推广使得政策之间难以统一,地区间分割难以融合。其次,改革初期,我们只将养老制度看做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服务和为市场经济改革服务的附属机制,从一开始就处于跟着经济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走的被动状态,使其难以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正常发展。
4.缺乏全局意识,导致体系残缺,安全漏洞与交叉重叠现象并存。如在处理农民工与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金缴纳上就存在着制度重叠不清现象。
四、对于现存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
1.理顺关系,使政策真正惠及全体成员。理顺关系就是要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个人的关系。使得参保过程中权责明确,不再出现同一地方不同队享受不同参保待遇的不公平非正规化操作。
2.完善制度,强化保障项目间的协调性,明确模糊概念边缘人群的权责关系。保障项目间的协调性就是要将各类人群考虑到参保范围内,不再有政策缝隙,全面惠及百姓。统一政令给予边缘人群政策保障。
3.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大环境,提高重视度,不再作为改革过程中的经济附属品。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使农村社会保障系统体系化、制度化、规范化。
4.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特殊处理区别对待。农村养老政策在考虑全局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个别群体的个别需求,制定明确的例外原则。
总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要兼顾社会的公平,使全体成员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长治县关于缴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的说明
2.长治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宣传资料
3.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
4.李银河.生育与村落文化一爷之孙.文化艺术出版社
5.王德高.社会保障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6.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
7.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
8.宋健.中国农村人口的收入与养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王虎峰.养老金生产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公共与政治管理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0)
(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