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2011-01-01 00:00:00冀巨海郭冬冬
经济师 2011年1期


  摘 要:近几年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尤其是技术创新效率不高。文章选取了四个投入指标和五个产出指标,运用多指标投入产出法和因子分析定权法等方法,对山西省装备制造业7个子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分析,然后对7个子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排序,并对各子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可能的原因作了总结。最后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给出有价值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 技术创新效率 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230-02
  
  装备制造业能为各行各业提供技术装备,关联程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可以体现一个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近几年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一直都不是很理想,并且各行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效率差异非常明显。
  根据2009年5月3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文件—《山西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通知》,我们可以看出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很快,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与先进的省份相比,山西省装备制造业产业总量小,产业集中度低,附加值不高,缺乏带动性强的拳头产品,新型装备制造业发展较慢,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不强。目前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市场需求萎缩,企业经营困难。本文对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分析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情况。
  一、评价方法的选择
  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比率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多目标衡量分析法及边界分析法对效率进行定量测度。
  比率分析法:是指以单一的投入比上单一的产出,以此作为效率值。这种方法使用方便,计算方法简单,但是只适合适用于单一投入和单一产出的行业,易忽略其余因素的贡献,但是并不能反映出整体的效率情况。
  回归分析法:假设自变量与因变量有函数关系,在掌握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找出因果回归关系。这个方法比比率分析法更严谨客观,但是还是无法同时处理多投入与多产出,比较适用于单一产出与多投入的分析。
  多目标衡量分析法:使用这种分析方法首先要确定受评者的投入和产出是有多因素组成,将评定形式设定为多重属性或多重目标,以此来衡量多投入多产出的效率,该方法较能符合评估的实际需要。但是指标的权重不易客观设定,容易产生主观的偏差。
  边界分析法:是以受评单位相对最少投入或最大产出之水准作为生产边界,在边界上的生产点即为有效率,任一生产点与生产边界之差距即为无效率部分,以此来衡量受评单位的相对效率,并可作为改进方向。后来学界又发展出许多生产边界的估算方法,大致可分为参数估计法与非参数估计法,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数据包络分析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是借助数学规划的原理,运用事后资料来评估组织的效率。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多投入多产出的组织效率评估;不必考虑指标的量化,不需事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简化问题;评价结果是一综合指标,便于组织间效率的比较。各个决策单元分别从最有利于自己的角度求权重,从而使每个决策单元的特性缺乏可比性。
  本文在吸收已有评价方法优点的基础上,参照文献的评价方法对山西省装备制造业7个子行业的技术效率进行测度和实证分析。具体的模型会在第三部分详细的介绍。
  二、指标的选择
  为了定量测度研究山西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本文采用了技术创新投入指标和技术创新产出指标来进行分析。技术创新投入是指系统运行所需要的各种科技资源和生产要素,包括人员、经费、设备等有形的要素以及知识、信息、管理、环境等无形的要素。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我们这里仅对有形投入部分加以测度,具体指标有四个:技术开发人员数(X1)、技术开发经费支出(X2)、开发新产品用款(X3)及设备购置费(X4)。技术创新产出显示了行业或组织技术创新资源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它包括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直接创新收益和将研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投入生产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本文选取了五个产出指标分别为新产品产值(Y1)、新产品销售收入(Y2)、新产品出口(Y3)、专利申请数(Y4)及发明专利(Y5)。
  由于数据的缺失,我们选取2004年到2008年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原始数据,而数据是从《山西省统计年鉴2009》《山西省统计年鉴2008》《山西省统计年鉴2007》《山西省统计年鉴2006》《山西省统计年鉴2005》上获取的。年鉴中有装备制造业的7个子行业5年的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指标的数据值,以大中型工业企业为数据统计口径。平均数据统计如表1所示。
  三、评价模型及实证结果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依据指标体系法建立山西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分析评价模型,以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系统技术创新资源作为投入,创新效果作为产出,应用所选取的指标建立适当的模型进行投入产出的综合比较,进而分析山西省装备制造业最终的技术创新效率和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山西省装备制造业技术效率模型为:
  其中Ei为第i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值;Ci为第i个行业的技术创新产出指标综合测度值,Cij为第i个行业第j个产出指标值,λj为第j个产出指标的权重;Ti为第i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指标综合测度值,Tij为第i个行业第j个投入指标值,θj为第i个投入指标的权重。Ei越大,表明该行业技术创新效率越高,据此可以比较各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
  根据SPSS13.0软件的分析得知,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都只有一个公因子,其贡献率分别为95.698%和93.009%,并通过了KMO检验。由于只有一个公因子,只需要将因子负荷矩阵中各指标的负荷系数除以系数之和,便得到各自的权重,各指标在公因子上的负荷及其权重见表2。
  在表1的基础之上,以spss13.0计算出的标准化数据为基础,根据效率评价模型的公式,可计算出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各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值及其排名情况,见表3所示。
  然后我们根据上面得到的结论对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可以看出,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各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排名依次是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差别大,而且效率值较低。
  技术创新效率排名第一的是通用设备制造业。该行业的技术水平属中等,它的研发生产需要的综合配套能力很强,而且它的产业成熟度高,因而该行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的综合测度值排名都很靠前。由于该行业所生产的都是一些通用的设备,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实现度高,因而技术创新效率相对与其它的行业来说高很多。
  金属制品业技术创新效率排名第二,该行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综合排名都是第七,而技术创新效率排名为第二。因为该行业是传统的机械加工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低,产品的创新程度低,这点从前面表1原始数据就可以看出。而该行业的产品成熟度高,开发周期短,创新成本低,较易打开市场,因而技术创新效率就比较高。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技术创新效率排名第三。该行业是装备制造业的一个小行业,其中中小企业占的比例大,资金实力等不够雄厚,创新资源的投入就低。同时由于创新风险很大,中小企业的创新意愿就降低,所以该行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综合排名分别为第五和第六名。不过中小企业的执行力一般都很强,所以该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相对的比较高。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排名第四。该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科技人员所占比重较大,产品技术性能复杂,更新换代迅速。而根据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与其余的行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创新资源的投入还没有其余的传统行业的高,而且由于企业接受市场变化的能力不强,技术创新效率并不高。
  专用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排名第五。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所有的行业中,该行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都是最高的,但是由于技术创新转化能力的原因,该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并不是很高,不过该行业发展前景比较的好,对以后山西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和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的技术创新效率排名第六。该行业是高技术行业,高技术行业知识和技术密集,科技人员的比重大,资源、能量消耗少,更新换代快,附加值高,研究开发的投资大。而由于受到环境、经济、工业基础及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该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排名比较的靠后,说明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对该行业没有足够的重视。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排名第七。由表3可以看出,该行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都占第二位,但是技术创新效率却排名垫底,究其原因该行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尤其是国有企业占的比重比较高,该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且受制于该行业的所有制结构,在技术创新方面不占优势。
  四、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结果来看,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差异比较大,而且创新成果也不是很理想。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
  1.积极响应国家以及山西省政府的号召,根据山西省政府印发的《山西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通知》的建议,建设五大国家示范基地、培育五大新型装备基地及发展四大产业制造集群、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强化培养引进人才及培养创新的发展环境,加快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创新步伐,提高技术创新效率。
  2.营造积极的技术创新环境。由于受到山西经济、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很多高技术行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技术创新效率相对的低下,要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选择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营造积极的技术创新环境,大力发展山西省的装备制造业。
  3.加强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共享创新资源。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得知,山西省装备制造业中的有些行业因为受到规模等因素的影响,技术创新效率受到很大的影响;而有些行业因为是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因所有制结的构影响,技术创新效率受到限制。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够雄厚,但是小企业灵活,企业的执行力比较的强;大企业创新资源雄厚,但是受到大企业尤其是一些国有大中型的企业,受到所有制结构的影响,技术创新受到影响。因而要加强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共享企业之间的创新资源,形成创新网络,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共担研发的风险,提高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
  
  参考文献:
  1.山西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通知[OL].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ce5be536a32d7375a417807f.html.2009.5
  2.孙陈.我国装备制造业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
  3.丁春丽.青海省装备制造业系统技术创新效率测度研究[J].理论探讨,2010(3)
  4.王章豹,孙陈.我国装备制造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测度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8)
  5.张浩.动态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兼论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差异[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6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太原 030024)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