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德风险在银行的信贷管理中是普遍存在的,文章分析了银行信贷中的道德风险的特征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机制。
关键词:银行信贷 道德风险 控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213-01
按照《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词典》的解释,道德风险就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且不易为人所发现的隐蔽行为。
一、银行信贷道德风险的特征与成因
1.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贷道德风险。首先,在信贷合同签订之前,银行与企业在关于投资项目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企业是资金的使用者,对于借入资金的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以及借入资金的偿还概率具有较多的了解,处于信息的优势。而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并没有直接参与项目的实际运作,对投资项目的收益、风险以及资金偿还概率只能通过企业或其他渠道间接了解,处于信息的劣势。银行由于信息不对称,不能准确分辨企业的风险,容易做出错误选择,从而导致信贷风险,在贷款合同签订之后,企业作为资金的使用者,对资金的实际用途、使用资金的负责程度、资金使用的损益情况拥有完备的信息;而作为银行,仅仅是资金的提供者,无法十分清楚掌握资金使用的真实信息,特别是投资于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从而造成银行资金本息不能按期归还,产生信贷风险。企业的运行情况越差,这种违约的冲动就越强,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就越大。
企业的这种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企业违反贷款合同,私自改变资金的用途,用于投资性交易和高风险的投资。二是在借入资金后的经营过程中,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对资金的使用效益漠不关心,造成投资不能收回。三是实际资金使用取得效益,但采取做假账、转移利润等方式故意滞留贷款及其利益,使得贷款不能按时归还。四是采取破产、转制等方式转移资产,逃废银行债务。
为了降低信贷风险,在银行贷款中大多采用担保和抵押方式。而在贷款的担保和抵押中,在贷款合同签订前关于担保和抵押物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企业向银行提供的抵押物往往可能是低质量、资产净值低于抵押金额的资产,银行若选择这样的担保和抵押物,当贷款资金不能正常收回,担保和抵押物不能完全补偿损失,形成不良资产。
银行内部信贷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情况也广泛存在于银行内部,存在信贷审批部门与信贷经营部门、行长与信贷员之间信贷活动的管理与被管理之中。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这一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称为信贷委托人与信贷代理人的关系,信贷代理人作为信贷活动的具体执行者,对信贷项目的风险、收益、偿还概率以及自己在信贷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具有较完备的信息,而信贷委托人由于信息来源渠道的间接性和获取信息成本的存在,只能通过代理人或者其他渠道来了解上述信息,处于信息的劣势。
信贷代理人的道德风险行为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三查”工作不尽职、不尽责、不尽心。贷前调查不认真,不深入,多以客户自述的情况和提供的报表作评估依据,导致前期风险信息失真,项目评估结论失准;贷中审查不严格,信贷代理人对客户提供的担保或抵押,或不去核实担保资格与担保实力,或未对抵押物正确估值,或未核实是否办理公证和登记,最后形成无效担保或抵押。贷后检查流于形式,信贷代理人重贷轻管,忽视对借款人贷后经营情况变化的跟踪了解,因而难以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风险。信贷代理人以权谋私,与借款人合谋骗取银行贷款,从中捞取好处,有的信贷人员在正常贷款成为不良贷款之后,采取以贷收息、转贷等手段保持贷款的“正常”形态,以免自己负责的贷款的不良率上升而影响其业绩考核。
二、银行信贷道德风险的控制
不对称信息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当信息优势经常被有策略的利用时尤为如此,因此,如何才能设计出有效处理非对称信息下不同的激励和控制的契约和机制十分重要。在外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通过设计一个激励合约,以获得真实、有用的信息,诱导他人“讲真话”;在内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通过设计一个激励机制,以诱使另一方当事人采取正确的行为,形成“不虚假”。因此提高信贷信息的对称度和设计相应的激励相容机制就成为控制银行信贷道德风险的关键。
1.提高信贷管理中的信息对称度。一是建立客户经理与风险经理平行机制,可以实现“两双眼睛盯住一个企业”和“两双眼睛互相盯住”,从而提高银行与企业之间、客户WWd3qVMhmLS15WWY5m8zO3KJDvtkmZhOWXRATj8N5RI=经理与风险经理之间的信息对称度。二是建立全行统一的、高效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切实提高信息共享率和利用率。三是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关系,可以更详细、更具体地了解到企业的运作,有时甚至参与企业的决策,同时可以使企业立足于长期合作利益,约束自己的道德风险行为,这些无疑有利于提高银企间的信息对称度。四是按扁平化、条线化要求设置组织结构,可以缩短委托代理链的长度和信息传递路线,从而使最终代理人尽可能地按照委托人所希望的负责程度进行信贷工作,代理人的道德风险也会因此得到较好的控制。
2.建立银行对企业的激励约束相容机制。防范和控制信贷道德风险,关键在于商业银行能设计出一个满足激励相容的合约,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在经过成本收益分析后放弃违约、弄虚作假、逃债等行为,使内部信贷代理人放弃寻租行为和工作不努力、不负责、不作为等行为,并自觉按银行的意愿行事。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加强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的建设,使企业的资信能处于一种“透明”状态。二是让贷款担保方式真正成为债权的硬保障,要真正让担保成为第二还款来源,成为制约企业违约、逃债等违法行为的重要因素。三是加大对道德风险企业及其负责人的惩罚力度。对信用极差、弄虚作假、恶意逃债的企业实行严厉的制裁。
3.建立银行内部的激励约束相容机制。银行内部的激励机制一般以报酬激励为主要内容。通过报酬激励,使在银行的委托代理链中,各级委托人有监督其代理人的积极性,各级代理人在其委托人的监督和激励下有努力负责开展信贷工作的积极性。为此可以设计一个激励方案,使其风险收入与其所负责的信贷项目挂钩,使其收入与承担的风险相匹配。同时要建立高效的考核评价体系,这是使报酬方达到应有的激励效果的重要保证。
银行内部的约束机制的建立主要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可以按以下惩处建立约束机制:(1)按照贷款经营、审批、监管三权分离、相互协同、制衡的原则设置组织机构,彼此既相互独立,各负其责,同时又相互制约。(2)健全信贷管理规章制度,统一制度标准,形成一套规范化的信贷运作程序。具体来说,要加强授权、授信、评估、审批、展期、担保、转贷、抵押、核销、监测、考核、信息披露、贷后检查、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使各项操作有章可循、规范化、便于监督和检查。(3)加强岗位责任制,制订详尽的操作性强的奖励条例,彻底落实岗位责任,加大相关责任人的惩处力度,使其道德风险行为的成本大于收益,以达到规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最终目的;(4)利用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多种监管手段,加强对代理人的监督,约束其违法违规行为。(5)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只有把“退路”堵死,道德风险行为才能有效地得以防范。
(作者单位:平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浙江平阳 325400)
(责编: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