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工作经历、适应能力、整体素质、工作动力亟待改进。文章从工程和文化视角提出了高等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阐述了师资队伍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 师资队伍 建设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144-02
一、引言
师资队伍建设是世界性的课题。国外一流大学的教授是从世界范围招聘来的,对于社会科学、工学等应用科学,很多教授来自政府机关、企业部门。他们丰富的经历及与社会各界广泛的联系,为大学的教学、科研带来了非常珍贵的资源。作为工程师联合组织,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的评估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承认。ABET对工科学校的教师要求是:多元教育背景,工程经验,教学的经验和技巧,沟通的能力,学术水平,参加本专业的工程学会或是成为注册工程师。我国的高等工程人才教育也应该跟踪这样的理念,界定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开展高等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
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逐步深入,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缺乏优秀拔尖人才和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使师资队伍建设面对严峻挑战,突出表现为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大量需要人才。人才有效供给不足;师资的数量及质量问题同时存在;师资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在我国人才是公共产品,人才配置的市场化与政府集权化的高等教育管理存在冲突,需要协调。由于人才成长周期长,高校扩招后,师资短缺,大多数教师忙于应付教学,师资正常生长的规律受到冲击。社会发展快速多变,对人才的预期量大、要求高,高校在社会各行中吸引人才并不是最强。除上述共性问题以外,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在以下方面还亟待改进:一是高校的师资大多从学校到学校,在同一学校里从助教做到教授,缺乏工程实践背景和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现实的能力;二是整体素质尚有较大差距;三是内在工作动力普遍不足。
二、高等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
1.孕育、传承大学精神,体现文化传承和创新。文化既是教育之基更是大学之魂。教育是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的,教育也是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地延续和发展的。现代大学是在积淀和创造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上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是思想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学术殿堂,是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文化的策源地,是一种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机构鼎足而立的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大学教师必须肩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
2.凸显特色。大学的魅力和生命力在于特色。办学的特色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是有特色。特色追求的是一组目标,大学的文化品格和价值取向是其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工程教育教师应有独立的知行能力素质规定性,还要有特立独行的精神品质,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学的文化品格和价值取向,成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工程教育教师特色的主要构成要素是独特的人文与专门技术在一定时空的结合。对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求同样需要创新精神,创新之根在实践。
3.需要以整体素质观来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群体、学科团队的建设不是个体素质的简单相加,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根据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建设需求,应特别重视职业工程师认证制度建立和推广的实际,使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教书育人能力,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
三、师资队伍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的原则。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快速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师资队伍建设应当成为各院校主要领导的重要工作,成为学校坚持不懈抓好的“一号工程”。很显然,没有好的师资队伍,学校的一切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均无从谈起。必须从组织上加以保证,从战略上加以规划。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与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与学校的专业建设相结合;与学校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相结合;在师资的数量、结构上进行科学规划;在带头人的引进与培养上下功夫,在青年教师的培训上花力气;完善各项政策、制度,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科学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人事管理部门,也应为学校做好服务,为师资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创造必要的条件。
2.专兼结合、多元聚才的原则。高等工程教育的师资队伍强调专兼结合,这一方面是由于师资在数量上的不足造成的需要,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兼职教师特别是从社会、生产一线来的兼职教师,可以把生产实际中的许多知识和能力带到课堂中,同时也可以带动本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同时聘用其他大学的高层人才辅助学科(专业)建设,因此,聘用兼职教师绝不是权宜之计。学校应特别加强对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一方面要强化管理,另一方面要注意吸收兼职教师的特长,为我所用。要科学规划兼职教师的数量比例,学科专业建设初期,兼职教师的比例就可以适当大一些,随着学科专业的成熟,专职教师的比例可逐步加大,但保持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50%左右)是必要的。这一点必须坚定方向,关键在于转变观念,突破陈规陋俗。
3.大学精神、工程素质兼备的原则。高等工程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着眼于培养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建设急需的高级工程建设人才,师资和培养学生的规格必须达到大学教育的基本规格。同时,必须强调师资的工程素养和工程背景要求。师资队伍建设的目的,是使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不仅具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应具有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强调教师个体工程素质建设的同时,也要考虑师资队伍的整体工程素质,使得不同素质能力结构的教师间得以互补。但从根本上讲,师资队伍建设的目的是要促使教师以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改革教学,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同时,能以必要的理论指导具体的实践活动。因此,个体工程素质的培养是不可替代的。
4.教学科研、师德至上的原则。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应该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学者,成为人格修养的楷模。如果说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光辉之处就在于教师可以照亮一代又一代新人,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教师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德历来是对教师的基本和最高要求。这个问题对工程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而言尤其重要。一方面,师资队伍中年轻教师较多,他们许多是“才离书桌就上讲台”,有必要加深对师德的认知。另一方面,学生的认知是面向社会、面向工程的有人系统,不是在亭子间里冥想或实验室研究物质世界,他们的做人境界、工程道德、环境道德等无不体现在他们对自然的改造中,表现在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上,蕴含于对真理的追求和解读。这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对他们的行为、品德进行多方教育。因此,“必须更加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广大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的教学艺术,具有出色的教学效果和对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教学科研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基础和主渠道,教学活动的规律性要通过教学实践体验、摸索、总结、提高;开展科学研究反映着历史赋予高等学校的使命,“创造性思维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机能,创造性成果是人类成就的巅峰”,一般地,科研上出色的教师在教学中也比较优秀,他们能把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就及时有效地反映到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效果。从源头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十分必要。选好苗,育英才,应该对年轻教师早压担子科学用才,派到工程一线实践锻炼,提高他们适应快速变化世界的能力,
5.立足现有、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引进和培养一直是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主流渠道。在当前高等院校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难以满足要求的今天,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十分重要。引进中应特别注意从生产实际工作一线引进具备教学水平的人员充实师资队伍。同时,必须立足现有师资队伍,要不断进行培训,更新其知识。学科带头人及拔尖人才是经过长期培育的结果,应带有各学校的明显特色,高校应把这项工作作为长期的、经常的、制度化的工作安排。拓宽兼职教师来源渠道,鼓励实行专兼职结合、开放式的教师选用模式,支持高等学校与产业、科研院所联合与协作,选聘更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积极推进省内外、国内外校际教师资源共享,基础课、公共课及部分专业课教师可实行校际间互聘。积极挖掘社会富余人才资源,拓宽高等学校兼职教师来源渠道,提高教师资源配置质量和效益。应用型高等学校要留出一定的教师编制,用于聘用兼职教师。
四、结语
高等工程教育快速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教师队伍的工程经历、适应能力、整体素质、工作动力亟待改进。本文试图以现代大学精神为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现代教育学、行为科学和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为指导,从教师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方面开辟研究路径,总结规律,探索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途径。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15E-013)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牛维麟.新世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