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大纲编写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2011-01-01 00:00:00张晓辉
经济师 2011年1期


  摘 要:当前高等院校教学大纲普遍存在着质量参差不齐和应用效果不佳两个突出问题,这一方面在于教学大纲本身评价标准很难确定,另一方面也与教学大纲没有纳入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有关。因此,通过有效地选择教学大纲评价主体,合理制定教学大纲评价标准,将教学大纲的原则性统一和教师教学的动态性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望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校 教学大纲 解决思路 评价 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130-02
  
  作为高等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大纲是落实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最基本的教学文件,是编写讲义或确定教材的重要依据,教学大纲的优劣对于整体教学质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但从当前各高等院校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来看,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和执行效果还很不尽人意,未能起到引领教学指导教学的积极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分析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提出通过纳入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改进建议。
  一、两个突出问题及其成因
  1.教学大纲质量参差不齐。尽管教学大纲的评价标准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从编写教学大纲的目的来看,对其进行一定的规范是很有必要的。通过网络搜集和对一些高校的实际走访发现,各高校不同学科的教学大纲编写质量良莠不齐,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当前高校教学大纲在编写格式上还存在不尽人意之处。尽管教学大纲的格式未必要绝对统一,但从指导教学的角度考察,教学大纲的某些因素是必须体现的,比如教学目标和任务、学科衔接、适用年级和专业、教学内容和重点、课时分配等。而现实情况是,个别学校的某些学科教学大纲中并没有完全体现必备的要素,有些要素只用简单的几句原则性的话进行描述,形式主义特征突出。
  (2)教学大纲的专业特色基本不能得到很好体现。同一门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是存在差异的,特别是一些体系复杂内容较多的课程更是如此,比如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和法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经济法》课程,前者应以了解具体法律规范为主,而后者则应侧重法理的介绍。但当前不少高校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时,并未对不同专业进行仔细区分,好几个专业使用同一个教学大纲的现象较为普遍。
  (3)高校课程教学大纲的另一普遍问题是重内容而轻方法。与一些发达国家高等教学情况相比,教学大纲不体现教学方法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我国高校依然普遍从规范性纲领性文件的角度理解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的地位,重视学习内容而忽视学习的程序和方法。比如澳大利亚的大学教学大纲中就明确了学生课前准备与课堂参与的要素,对教师辅导和答疑的时间和方式也进行了仔细说明。
  2.教学大纲的应用效果不佳。目前,在不少高等院校,课程教学大纲的应用性不足是另一个突出问题,没有起到所谓积极的指导教学的作用。这种现象的产生,除了教师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外,各高校在教学管理中、在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激励制度设计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导致教学大纲更多流于形式,产生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1)教学大纲与学生学习脱节。我国高校教学大纲一般只是作为一个教学文件存放在教学管理部门。在澳大利亚的大学,教学大纲是为学生准备的,就像企业在出售产品时必须为客户提供产品说明书一样,不是为应对学校上级管理部门检查之用。在我国一些高校,学生在学习期间,不能或没有看到过所修学科教学大纲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习缺乏全局性,而且针对性也较差,影响了学习效果。
  (2)教学大纲与教师教学脱节。这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教师在教学大纲编写中投入的精力十分有限。在不少教师看来,教学大纲仅仅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存档文件而已,因此,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去制定教学大纲。其二,教学大纲编写的动态性较差,很难根据教学中反映的实际问题进行改进。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一个普遍性存在的问题是,教学大纲的一劳永逸性。许多教师在第一次任课时制定的教学大纲在多年的教学中再也不会进行任何的修改,即便是实际教学内容已经发生了改变。其三,相当数量的教师并未按照大纲要求授完或授好教学内容,要么随意改变教学内容,要么改变教学进度。
  3.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简析。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教学大纲质量及其应用效果不尽人意的问题,首先无疑在于教学大纲本身评价标准很难确定。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涉及到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国家的教学理念,我国近年来所倡导的素质教育还未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很好的贯彻,这为教学大纲的评价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究竟什么样的教学大纲才是好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该多长时间修改一次?不同学科教学大纲是否存在可比性?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通常很难制定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
  尽管教学大纲的评价标准很难确定,但笔者以为,教学大纲未能有效纳入教师教学考核体系也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教学大纲通常都是教师教学效能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我国课程教学大纲在高校未能起到令人满意的作用,这固然有教师自身主观方面的原因,但教学管理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同样不可忽视,未能使教学大纲制定工作与教师教学工作更好联系起来,特别是大纲管理与教师教学考核脱钩,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教学大纲编制和应用均流于形式。
  二、关于高校教学大纲的几点思考
  1.教学大纲是否应该规定统一的格式和要求。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以及中等职业教育大多数课程的教学大纲都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这种规范式的教学大纲制定模式对于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都提出了统一的要求,甚至对教学方法和学时安排也提出了建议。从全民素质提高的角度来看,基础教育的规范化要求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其专业性明显增强,不同学科对于具体课程的需求呈现差异化特征,统一的教学大纲反而会约束高等院校的教学,因此,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并未给予规范。
  以上观点在理论界和实践中基本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但不同的认识仍然存在。事实上,高等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完全由高校自主制定的确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比如由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限制导致的教学内容的不完整,再比如同一专业全国性统一考试(考研、资格证书考试等)对不同学校的大学生带来了复习难度的差别等。问题是,与统一教学大纲相比较,自主制定教学大纲带来的问题究竟孰大孰小?笔者以为,由各高校自行制定教学大纲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带来的好处都是主要的,是应该继续坚持的基本思路。但为解决上述存在的相关问题,教育部门有必要出台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总体空间以及不同专业做出选择的基本依据,供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参考。
  2.教学大纲如何体现教师教学方法的独特性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在其一生的求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师教学模式越多样,不仅其学习效果往往越好,而且其人生财富的积累越厚重。因此,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应该是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中应该倡导的一个重要原则,即高校应该鼓励教师创新并应用各自独特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如何在教学大纲中体现呢?笔者以为,这实质上是一个激励机制设置的问题,通过有效的激励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方法改进的动力。比如学校可以设立优秀教学大纲建设项目,立项标准既要体现出新旧大纲的明显差别性和创新性,又要专家评审组认可的合理性。
  
  3.教学大纲如何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教学大纲是教学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提高教学大纲的应用效果应该成为当前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首先,针对当前教学大纲管理疏松的问题,各高校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出台一些硬性规定加以改善,比如学校可规定教师在每学期第一次上课时,必须把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向学生做详细介绍,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如遇到新的问题需要修改大纲,需要及时向学生进行说明。其次,为确保师生间沟通渠道的畅通,学生有权向老师索取或在校园网络中公开所有所修课程的教学大纲,并有权对自己认为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对于学生提出的所有修改建议,任课教师应予以足够重视,并在一定期限内给予答复。最后,教学大纲的应用情况应该尽快列入教师教学工作考核体系,以此激发教师对教学大纲编写和使用的重视。
  三、如何将教学大纲有效纳入教师教NUl83NVoHm5NTnFSPnob3A==学工作绩效考核体系
  1.教学大纲评价主体的确定。高校教学大纲的评价由“谁来组织、谁来参与”实际上是有关评价主体的确定问题。由于高等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大纲由各高校自行制定,因此,教学大纲的管理主体自然也就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这包括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如教务处或教学委员会)和各系部主任,有时候还可聘请校外专家小组来参与评价,这实际上也是美国不少高校常见的做法。
  除了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于教学大纲的评价,学生的参与同样是很有必要的。当前各高校都制定了自己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其中学生评教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但学生评教的项目中基本很少看到教学大纲。同事能否参与教学大纲的评价需要谨慎考虑,在国外这种评价并没有被广泛采纳,但同事之间的交流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却很有必要,这样可以供其他评价主体作参考。
  2.教学大纲评价标准的建立。
  (1)教学大纲应该有学校统一的基本要求,这个要求由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来制定。所谓统一要求并非所有课程教学大纲在写作方式上都一定要毫无差别,而是提出一些思想性和原则性的要求,比如教学大纲的编写不得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违背,大纲内部不能出现自相矛盾的内容和观点等。此外,在编写格式上可根据高校自身情况作一些模块要求(或者不作要求),固定模块涉及到的指标包括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核心内容(注意不是所有内容),只有以上要素都具备的教学大纲才能被确定为合格大纲;弹性模块涉及到的指标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进度、考核方法、教材和参考书目等。
  (2)教学大纲编写应该体现不同专业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前文已经提到,同一门课程对不同专业学生讲授的侧重点甚至授课方式都应该有所区别,其中涉及到的指标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课时和教学形式的确定,并由相应专业的负责人或负责组讨论审核。
  (3)教学大纲编写应该具有动态性,教师应该不断汲取前期教学的经验教训,并根据社会变化对专业培养提出的要求对教学大纲进行必要的修改。其中课程讲解内容和要求变动需要慎重对待,而只要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则可以随时变动。
  (4)大纲编写是应提倡独特性,从而体现教师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可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对课程的理解,设计自己认为合理的讲解顺序、讲授方法,但任何形式的教学大纲最终都是为了指导和服务教学工作的效果,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是否持续实施,应由听过课的学生予以评判。
  注:【本文为基金项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大招标课题(ZD0902)】
  
  参考文献:
  1.夏明会.教学大纲对比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
  2.李长华.美国高校教师教学效能的评价标准及方法[J].世界教育信息,2005(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