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开花早,在阳光明媚的四月,就开始清清浅浅地开放了。花儿长得娇小,虽是一丛丛地热闹着,却还是细微纤瘦,风过无痕。颜色纯白,不沾一丝儿杂色。一个个小小的花朵肩并着肩头顶着头,组成了飘香的、美丽的丁香花群。花苞往往会在枝头上挂很长时间,然后,忽然在某一天的清晨或某一个瞬间全部绽放,淡雅的花香,沁人心脾,让人忘了劳累忘了烦恼……花儿要落了,微风吹过,几朵小花像落叶一样飘然坠下。一夜醒来,你会发现,所有的花都已悄然落地。它们一夜盛开,又一夜衰败,好似徐志摩笔下人人皆知的诗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她没有玫瑰那样娇艳美丽,没有夜来香那样芬芳夺人,没有太阳花那样热烈四射,也没有牡丹那样高贵典雅。她只是默默地为你送来花香,为你送来清爽的心情,随着四季的变化,花开花谢,花去花来。
丁香花拥有“天国之花”的美誉,也许就是因为她高贵的清香,自古倍受人间君子的珍视。细心观察,枝条上的一枚花蕾,小小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似衣襟上的盘花扣,这就是“丁香结”。“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当属此意。丁香花朵纤小文弱,花筒稍长,故给人以欲尽未放之感。因为这些缘故,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成为美丽、高洁和愁怨的象征,成了人们寄愁托思的极品。
冬至那天,我意外地收到短信,得知一位母亲仙逝的消息。这是一位不曾见过的母亲,我却心系已久,甚至仰慕,她的慈善的音容早已稔熟于脑海,她的高洁的品质,一如这美丽纯白的丁香。因为这位母亲的离去,那天的平安夜,次日的圣诞,继之又来的元旦新年,都让我给抹上一层伤感的颜色。过去的人和事,一幕幕,在冬日风雪里穿行,留下许多的追忆怀念,一如雨中悠悠的丁香。
跟这位母亲的缘分,始于一位家乡的作家,为了支持家乡的图书馆,他将自己的数十部作品无偿捐赠给我所在的单位,甚至包括仅存的孤本和当时尚未正式进入市场的样书。每本书上,他都以变换的谦逊签名题字,素昧平生,他的赤诚如阳光般的音符,跳跃在我忙碌或悠闲的日子里。
后来我从朋友的口中,知道了他的传奇式的家史,心生好奇。有一次信手翻阅一本杂志,无意中看到一位八旬老翁出版了一本旧体诗集,向人打听,老人竟是作家的父亲,我请当地文联向老人要来一本,书到手中,我的感觉是美到极致。蓝色的书衣,银色的书名,褐色的内文,彩色的封底,特别大而厚的开本,古朴典雅的纸质,让人爱不释手。书中照片、文字和版式设计,风格独特,耐人寻味,很多年没有见到这样竖版、繁体、古色古香的书了,真想点上一支蜡烛,坐在民国前打着方格的白纸窗前,静静听那指尖摩挲书页的声音。
老人像他的儿子一样,在书的扉页为我签上了名字,我以女性的眼光,格外关注了书中印着的老人钻石婚的留影。那上面的阿姨的形象让我感到特别惊讶,怎么这么美啊,是那个黯淡年代少有的美,又是如此的温婉、端庄和慈祥。细读文字,阿姨何止是外在美丽,还有诸多难能可贵的美的内质,经历了许多生活的磨难,依然坚韧,依然笑容拂面,依然为家人撑起一片温暖的天。从老人的诗中,我看到那位阿姨以一生的勤劳和智慧,坚韧和顽强,在那黑暗的岁月,为丈夫和儿女倾注了无尽的爱,她塑立起一个伟大母亲的形象。
好长一段时间里,葆有老人才情洋溢的诗句和阿姨美好形象的《晚云集》,总在我触手可及的地方——公家的那本我摆在办公室最醒目的位置,个人的我则放在家里客厅的沙发处,为的是做事时也可以瞅到它,有空就欣赏一眼。
二位老人我至今也还没有见过,但给我的感觉就是至情至善,我心想着一定要去竹溪看望他们。夏秋之交,一个做烟叶工程的同学来了,约我搭便车一起去竹溪玩,刚好也能看看你说的彭伯和阿姨,然而那段时间,我一直忙于琐事,推说晚一点吧,索性等到秋天,听说竹溪的秋天是很美的。
忽然又听家乡的作家说,秋天他会接二老去京住一段时间,他新装修了别墅,还种了很多的葫芦,又买了电烙笔,让父母在葫芦上写诗画画。我真高兴,说是路过十堰的时候一定见见二位老人,听说阿姨爱种花草,我要送阿姨一盆丁香花。我想,这有着洁白花瓣,开花繁茂,香味清雅,习性强健的丁香花送给阿姨是再合适不过了,阿姨肯定会喜欢的。
作家还乡,更多的时候是从北京坐到安康,那里离竹溪近,回京亦然,于是十堰几乎成了一座被他抛弃的城市。但是因为这盆丁香花,他答应了这次绕道十堰。
丁香花长得真好,从开始的20多公分很快窜到了50多公分,整体造型越发优美,一束束的纯白花序层次密集、多朵组合,淡黄的花蕊中抽出的花絮顶部带着一点点红,很远就能闻到一股淡雅的香气。我从夏天盼到秋天,翘盼着他的父母路过十堰,可是一直也没有音讯,心里还想要是再不来,越来越高的丁香怕是真的带不上火车了!
又是忽然,忽然他说今年秋天父母不去京了,又变成了明天春天。话里没有多余的解释,但听得出他的失望,他原本已作了精心的准备,旋转式木楼梯的每一层拐角处,他都请人加了安全扶手,怕老人在上下楼时摔倒;连泡澡的大木桶都备好了,并且灌水试用了一次,一点也没有漏。几十余字的邮件,让我直觉得母子连心,他真是个大孝子。
日子一晃就到了冬日,天气越来越冷了,丁香有点怕冻,我家没有暖气,我把它搬到有暖气的我母亲家里,请我母亲代为养着。在这期间,连我母亲也念叨了好几回,你的那个阿姨,她到底啥时候才来呢?
12月22日下午2:31时,我收到作家一条短信,这时我正在忙乱地作着出差前的准备,我很少出差,临时才接到的通知。我打开短信反复看了几遍,他说,娘没有了,谢谢你的花!我真笨,一时竟没看懂,突然间往那里一闪念,又觉得不可能,笑话自己想错了,要么就是忙昏了头,理解问题的能力都下降了。我就索性放下,忙完手上的杂事再来细读——再来细读,我才读出这是真的,他明明告诉我,阿姨不在了!
丁香花是很美的,但是我已没有机会送给阿姨了,阿姨再也看不到我的丁香花了!很久以后,我醒过神来,心里好难受,好难受。
十堰已下了两场大雪,少有的大雪,少有的寒冷。今夜,一片宁静,守着灯光,回想着美丽可亲的阿姨,还有那寄放在我母亲家的丁香花,除了难过,说不出还有一种什么滋味在心头。好像是一种怀疑,又像梦境,并不真实,醒来后会改变的。醒来后,或许我会收到一条短信,信中说二位老人到了十堰,此时刚下汽车,是今晚去京的火车票。
是的,这么好的老人家怎么可能,怎么可能说走就走呢?我有一种深深的遗憾,要不是整日瞎忙,要不是等待秋天,要不是一门心思盼望着与阿姨在十堰见面,或许……
他说送走他母亲的小护士正是他学生的女儿,告诉他奶奶临走的时候都那么干净,一点都不像别的病人。一位母亲,美了几十年,美到离开这个世界,这在很多爱美的女性都是没有能力实现的梦想。上天特别眷顾了阿姨,不仅给了她善,还有美,真让人羡慕之极!
阿姨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不凡的一生。敬仰阿姨的品质,新中国开国大典以前就参加了革命,1951年已是县土改工作队的队员,区妇女委员会的主任,她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国家建设。丈夫在饥馑之年开仓济民被错划为右派之后,在长达二十多年漫长艰苦而少有人眷顾的岁月里,迎着腥风血雨,她以难以想象的超人力量,支撑和保护着自己的两双儿女平安度过难关、健康成长,各有成就……
每逢安静的时候,阿姨的形象总是在我的脑海里闪过。穿着列宁装发动群众分田地英姿飒爽的阿姨,在大山中木板做墙、石瓦盖顶的破铺子里手脚不停地卖着日用百货的阿姨,为子女亲手缝制着布鞋,用煮蓝的染料自染衣料自制衣服的阿姨,以正直之心严格要求子女学好,增强道德感责任感的阿姨,在数次心脏病突发病情危险,依然处处为子女着想的阿姨,每天燃一炷香,祈祷家人夜夜平安岁岁幸福的阿姨……
这些形象,亲切得如身边的自己的母亲,如全中国所有最善良的母亲,又不同于天底下所有的母亲。她让我们记住了那个残酷而又不乏温馨美好的特殊年代,让我们懂得了怎么为人女为人母为人夫、怎么守护家庭,让我们明白了怎么为人做事怎么保持自己的气节。
善良,美丽,坚韧,智慧,几乎集中了女性和人性所有美德的阿姨,将在我们的记忆和怀念中永存!
愿洁白的丁香花的花魂,去天堂陪伴着老人家。
愿老人家在天堂的花丛中好好地歇息。
责任编辑 何子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