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小船水上漂,两岸渔夫对歌谣。
春夏秋冬水上过,以此为家梦里遥。
风雨飘流黄河浪,酸甜苦辣泪暗潸。
至今水浅滩险处,别有人家炊烟高。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在黄河中游的一个小转弯处,离小浪底很近的地方,聚居着一群来自信阳的渔民老乡,长年累月一直都生活在这里,拖家带口,一家人生活在一个船上。他们为了生活远走他乡,是从老家搬迁到这里的。他们是信阳息县、商城、固始县的老乡,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船。他们长年以捕鱼为生,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我虽然没有生活在水边,但我离水很近,就生活在这个黄河边的小城里,时常去水上人家老乡那里去吃饭。走近水边,就走近了家乡人的身边,就闻到了家乡的味道。走到船上,就走近了老乡的家里。听那亲切的家乡话,吃家乡的饭菜,我就满心欢喜。在这里可以吃到真正的黄河鲤鱼、甲鱼、鲇鱼、白条、鲫鱼、河虾、土鸡和各种野菜,家常小炒,真正正宗的信阳水上渔家饭菜。“愿君一到黄河游,我们永远是朋友”,这一群水上渔家老乡,一身朴素的渔家衣,一顶农家草帽,一口正宗的信阳家乡话、一手娴熟的做菜和解剖各种鱼类的手艺,一双粗糙有力的大手,一双露出膝盖的腿脚。一脸灿烂的笑容,一双坚毅的眼神。用朴实、诚恳、宽厚款待四海宾朋好友来家做客,以捕鱼为生,用坚韧承担着一家人岁岁年年的生活。
这一群家乡人,热情好客,憨厚朴实。见到他们,我就用正宗的家乡话与他们交流,就有说不完的话。
听老乡介绍,他们当年就是信阳渔民。那年,一场大水淹没了他们的家园,走投无路,就四处流浪来到这里。父辈们就是以捕鱼为生,为了生计,四处流浪。流浪到这里已经多年,现在已经安家在这里,生活水平比前些年好得多。离开家乡几十年了,户口仍在家乡,船上流浪多年,已经习惯了这种水上生活。前些年住的是很简陋的小船,生活很艰辛,现在有了点积蓄。苦尽甘来,就再造了这个船,在水上经营了这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家,这个温暖宁静可以承载他们漂泊不定的家。寒来暑往,春去冬来,在风雨飘摇中以打鱼为生,用与生俱来的虔诚和坚韧,怀着坚定的信念与执着,拥着阳光般灿烂的心情,不停地打捞绿色的希冀,打捞风雨凄迷的日子,也打捞着阳光明媚的日子。
现在看到老乡们的家:几十米长的船身,用特制的木头做材料,每条船都是两层。上面的一层只有棚顶,四周是通透的,有护栏,用铁架间隔固定。空间可以并排放四五张桌子,是夏秋时节用来招待前来吃饭的客人。船尾是他们晾晒衣物的地方,也就是城里人所说的晾台。船头设有厨房,做饭用的是现代化的饮具,如高压锅,用的液化气罐。还有祖祖辈辈遗传下来的土灶做饭,就是用石头垒砌灶台,铁锅炒菜,烧的是干木柴树枝。这种土灶做出的饭菜浓香可口,别有一番风味。底下的一层则是他们居住的家,内设讲究,装修精美,是客厅,卧室和贮藏室。走进里面,像是走进了星级宾馆,让人感觉不到这竟然是在水上。我惊叹这些造船家的师傅们,惊叹他们的设计水平。
在羡慕水上人家的同时,我能够想象这些老乡们最原始的生活状态。“水上人家喜与悲,共对千山一江水,萍踪随影多少回,乘风破浪只是谁?”心里潮潮的,祝福我的这一群乡亲们,我把祝福留在了这船上。
生活在船上的老乡们远离都市,与世隔绝。男人们白天要驾驶小船到远处去捕鱼,晚上要收拾打捞回来的鱼虾,准备好去集市上卖。女人们每天要到山上捡来干柴生火做饭,照顾好自己的儿女,经营着自己的家。到了该回家的时刻,女人们便都会站在船尾,苦苦等待自己的男人,当她们看见几条小船晃晃悠悠地向家门口靠近,便会满心欢喜地呼唤着:回来啦,回来啦!男人们闻到家里飘出的饭菜香,便会大声欢呼:回家啰,回家啰!一手摇橹,哼着一支小曲,慢慢地在水中飘荡。“渔舟唱晚白鹭飞,星点渔火照人归,沉鱼落雁月相随,大江东去青山醉。”我的这一群乡亲们,在这渔船上,相亲相爱,执手白头。我的这一群乡亲们,在这样的家园里,互敬互爱,相濡以沫,演绎着美丽的人生。
这里的孩子们无忧无虑,每个船上的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他们或说或笑,或玩或闹,或是聚在一起抓蚂蚁捉虫子,逮小鱼儿玩,还有些调皮的小孩子光着脚丫追赶着自己家养的鸡鸭,惹得鸡鸭仓惶而逃,叽叽嘎嘎乱跑乱跳。孩子的叫喊声,鸡鸭的叫唤声,和在一起,好像一首动听的歌。这些小孩子们,赤脚光背地在船与船的间隙里行走自如,从你家到我家只需一步,一抬脚一扭身就到了。这些小孩子们,他们所看到的世界就是这一片水面与河岸的青山,就这几只船,这样的家园。他们却是快乐的,看着他们欢天喜地可爱的样子,就知道他们有多么单纯,我喜欢这样的单纯。
每次到这里来吃饭,我都会给这里的孩子们带些东西吃。我喜欢他们,从心底里喜欢,喜欢得没有理由。想起一位作家写的文章:“喜欢你呀没道理呀!”喜欢就是喜欢。看到他们的现在,就看到了我小时候的影子。
这里的孩子们每次看到我,都会朝我跑来,围在我的身边,看着我,朝我笑。这种眼神,是我最想看到的眼神。这种笑,是我最想看到的笑。
船与船的距离远近缝隙大小自然会有,每当看到朝我跑过来的孩子们,唯恐他们会摔倒掉进水里,我都会快步上前去搀扶他们,但这些小不点们小手一摆,还不让我扶呢!快与慢,都会稳稳当当地跨过船与船之间的缝隙,走到我的面前来。
看见这些天真无邪的水上之家的孩子们,想想都市里的孩子们,一样的年龄,不一样的人生。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生活背景。我的心里像个五味瓶。
“这么小的孩子,可真乖啊!还不让我牵他过来呢!万一掉进水里,可怎么办啊!”我问老乡。
“掉进去没得事的,捞上来,经常掉进去,好捞!”老乡很轻松地笑着说。
“啊!那这样掉进去,好捞吗?这个缝隙也不大呀!怎么捞?”我诧异。
“没得事的,莫担心,好捞,好捞得很,扯着手就把孩子捞上来喽!”老乡还是很轻松地笑着说。
生活环境造就人。水上船家的孩子们,对于水的适应能力让我惊叹不已。在水面上行走,如同行走在地面上那样轻松自如。
“冬天也住在船上啊!冬天不冷吗老乡?”我这样问老乡,是好奇也是关切。
“没得事的,不冷,冬天就用煤火取暖咧!习惯了,不冷的!人的命,天注定嘞!”此时我看见了老乡眼中的无奈,也看到了别样的坚毅。
生活在温室里的都市人,有暖气空调在冬天也会寒冷难耐。想想这些住在水上的渔民们,那是怎样的一种生存状态啊!我心酸了。
是啊!人的命,天注定。我心里默认。
人命在天,事在人为。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人生观。生活在地球上,同顶蓝天,共沐阳光,原来生活很美好。
夏秋时节,来这里吃饭是最惬意最美的享受。坐在渔家船上,若是白天,可以面对河宽天蓝,面对绿水青山。要是晚上在这里吃饭,可以面对朦胧的夜色,看夜空繁星点点,月光高照在身上也照在人心里。三五个朋友聚在这里,在飘飘悠悠的醉意里海阔天空谈笑风生。晃晃悠悠中不知是酒醉人还是景致醉人不知不觉中,碗里的酒已干。醉意朦胧中,仿佛看见月中玉兔跳出月宫,蹦蹦跳跳地向自己蹦过来,带着桂花的芳香向身边蹦过来。
于是,我就起身伸手去迎接这可爱的小精灵,把它捧在手心,好好端详它。“扑通”一声,自己却掉进水里,浑身湿透,咕嘟咕嘟喝了几口黄河水,真咸!哇哇吐出,好无力!游啊游啊!游到哪里去?何处是此岸?何处是彼岸?在水里已经辨不清方向。被渔民老乡一手拉起。“老乡你照护点,莫再掉下去喽!这河里的水可没得我做的鱼汤好喝哦!”
渔船,这个家,似一片漂浮的树叶,飘飘悠悠不知终归何处。这个家是固定的,也是不固定的。船永远是家,但家的位置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随着水涨水落而游动的。夏秋涨水的时节,渔民们会把家随水迁移到河面高处。春冬时节河水落下时,渔民们自然也会随水把家摇到河底深处,家是离不开水的,水涨落到哪里,家就到哪里。“一叶风帆处处好为家,点点渔火夜夜逐浪花。”我的这一群乡亲们,随遇而安快快乐乐地生活在这个宁静的河之边,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驾着船儿,划着小桨,喊着号子,唱着渔歌。夏天躺在船上层,抬眼就能看见满天繁星闪烁,闭眼就听见蛙鸣鸟叫,鱼虫低吟。幕天席地的感觉,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云,或是一只飞舞的蝶。冬天住在船的下层,给自己取暖,如同躺在暖暖的绒毯上,有阳光的味道。春去秋来夏秋冬,暑去寒来秋冬夏,飘飘悠悠,如躺在秋千上的飘逸,如躺在摇椅上的沉醉。“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这支歌让水上之家的乡亲们沉醉岁岁年年。
是啊!我的这一群渔民乡亲们,就安居乐业在这水之湄,河之边的地方。睡梦中也会露出甜美的微笑。乡亲们笑了,我也笑了。在梦里,也在心里,浅浅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