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黑军”的覆灭

2011-01-01 00:00:00管飞
档案天地 2011年6期


  
  阎日“合谋”,“皇军”摇身一变为“黑军”
  
  1945年8月初,就在日本即将投降前夕,“山西王”阎锡山在其临时驻地孝义县瑶圃村秘密会见了一位不速之客——日本华北派遣军参谋长高桥坦。高桥坦向阎锡山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日本不久即将停止战争,宣布投降。同时说明来意,想请阎作蒋、日之间的桥梁,从中斡旋,撇开苏、美、英等同盟国家,直接向中国投降。获悉日军即将投降,阎锡山在心中马上盘算开了:自己晋绥军的战斗力想来实在是让人丧气,无论是反蒋、反共还是抗日,都是见阵就输。自己早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这些年又亲眼看到日军在中国耀武扬威,日军的战斗力真是让自己又爱又恨,要是能把这些投降的日军网罗到自己的门下,那我阎某人何愁大事不成!想到此,阎锡山不动声色地说:“斡旋一事,一时不易办妥。依我看,你们最好采取‘寄存武力’的办法,最为有利!”阎锡山解释道:“寄存武力的办法,就是日本可把武力寄存在中国,日军在投降前穿上中国军队的服装,改成中国军队的番号,武器仍然拿在日本兵的手里,帮助中国军队进行‘剿共’,那不就可以避免投降了吗?……我们中国最前线的战区长官,无论在日本投降之前或投降以后,都有权力与责任处理在我管辖区域内或临近地区的日本军,并且也有改编他们的权力,因此最好你们把华北的日本军队,都向我‘表示投降’,我以战区长官的名义,分别改编,给以中国军队的番号,然后呈报重庆政府备案,我想蒋先生也不至不同意吧!”并强调:“这就叫‘日本寄存武力于中国’。这个办法,如能实行,对中日两国都有好处;尤其对日本来说,好处更大。这并不单单为我阎某人打算,而是为中、日两国‘共同防共’的国策来着想。”对于阎锡山这一出人意料的建议,高桥坦末置可否。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阎锡山于8月30日晚回到太原。第二天即亲往日军司令部日酋澄田睐四郎,再次主动提出了他所主张的“日本寄存武力于中国”的设想。由于事关重大,澄田一时不敢给予明确的答复。次日,澄田睐四郎回拜阎锡山,就“寄存武力”问题作出如下答复:日本派遣军全部留下,不大可能,如留一部,可采取“个别发动”的办法。阎锡山闻言大喜,为掩人耳目,双方立刻商定如下“应付办法”:一、所有在山西境内的日军,一律集中于铁路沿线,名义上说“准备遣返日本”,实际上担负铁路沿线的“守备”及铁道两侧“扫荡”任务。二、上述日军原有武器一律仍由日军掌握,但须立即将武器上的“菊花”标志去掉,在原位置上打上晋字钢印,以此证明这种武器是晋绥军为防备八路军袭击,而临时“借给”已解除武装的日本人“自卫”用的。阎锡山的目的,是利用这批日军残余势力,投入他消灭中国人民革命力量的计划中,而愿留山西的这些日本侵略者,则是企图以阎锡山为保护伞,暂作栖身之所,以便日后东山再起,复活法西斯军国主义,再度复辟亡华幻梦。于是,以反共为基础,便形成了狼狈为奸的“日阎合流”。
  1945年10月,阎军在上党战役中损失惨重,当时有“上党一战,阎军实力损失一半”之说。这让阎锡山加快了留用日军的步伐。他在高级官员会上提出:“现在兵力不够,应付不了共产党,只得招兵,但招兵又有困难,即使招来10万中国兵,也顶不了1万日本人。所以,一定要留用日本军队!”又说:“在留用日军问题上,一定要用‘合谋’的形式,与日本人好好商量,给他好处,让他觉得留在山西比回日本还好!”随后按阎锡山的旨意成立了“合谋社”,作为发动日本兵留用的一个专门机构。为了留用日军,一向爱财如命的阎锡山这回是下了血本,宣布凡被留用的日本人,一律官晋三级,兵发双薪。以后又将所有被留用的日本士兵加官至少尉或中尉,以示笼络。
  阎锡山在日军中实行的“合谋”,也立即得到一批日军军官的响应,其中以城野宏、岩田清一、元泉馨等最为突出。城野宏和岩田清一为配合阎锡山留用日军,还在日本人中间发起了一个“残留运动”。城野宏又专门写了一本书,名为《日本人的立场》,宣扬复仇主义,鼓吹日本人应为了复兴祖国而卧薪尝胆,“残留”山西。他还组织了一批日本军政人员到处活动,许多原已作好回国准备的日本军人在他的煽动下放弃了回国打算。在将级军官中,对留用日军最为卖力的是元泉馨(后改名原全福)。此人原为日军驻上党地区第14混成旅少将旅团长,日本投降后,他拒绝向八路军缴械,并继续对解放区进行扫荡。当他得知阎锡山希望留用日军时,即赴太原,直言不讳地向阎锡山表示:“我愿立刻脱掉日本军服,改着晋军服装,充当一名前线指挥官,帮助阁下进行‘剿共’战争,至死而不悔!”阎锡山听后立即引以为“同志”,并委以太原绥靖公署中将顾问。在元泉馨的引荐下,独立混成第3旅团旅团长今村方策(后改名晋树德)大佐也投靠了阎锡山。
  至1945年12月底,阎锡山总共留用日军约7000余名,对外宣称1万余名,虽然人数不多,但其战斗力远非被收编的伪军可比,阎锡山为此甚为得意,认为这次又做了一笔赚钱的买卖。残留下来的日本人,开始被编成6个护路大队,实数约5000余人,分驻太原、榆次、清源、阳泉等地,归护路司令赵承绶、副司令原全福(元泉馨)、参谋长于复国(岩田清一)指挥,担任守护、抢修铁路交通钱和掩护运输以及作为阎军的机动预备队,配合阎军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1947年5月,随着解放战争的发展,阎锡山为了增加机动作战部队,又将山西护路军改编为暂编第10总队,赵承绶调任太原绥署野战军中将总司令,元泉馨调任太原绥署野战军中将副总司令兼前方指挥官和山西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岩田清一调任太原绥署少将炮兵顾问官。第10总队由原日军第3混成旅旅团长今村方策任少将总队长,原日军少佐大队长福博一郎、住冈义一,大佐联队长林(改名陈皇山)分任第一、第二、第三团上校和少将团长,原日军第十四混成旅团大佐联队长市川任教导团少将团长。因该总队平日操练、讲话仍用日语,下级人员对上级官佐言必称“哈依”,加上元泉馨、今村等又未经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委任,阎军官兵先称该部为“哈依(是)军”,以后又叫“黑军”。“黑军”之称由此而来。
  
  晋中一战,敌酋丧命,“黑军”损失惨重
  
  1948年6月,晋中战役开始,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在徐向前的指挥之下,于平遥曹村地区一举歼灭了阎锡山的王牌主力“亲训师”。阎锡山闻讯,捶胸顿足,如丧考妣。
  元泉馨(原全福)见此,主动向阎锡山请命,愿亲自率领由日军组成的今村第10总队前往晋中增援,阎锡山遂命其立即率部出发。此时阎军的前线指挥官赵承绶已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六神无主,见到元泉馨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切全凭其摆布。元泉馨一向骄狂,既看不起阎锡山的晋绥军,也看不起“土八路”,认为有“皇军”组成的第10总队在此,根本不需要撤退,而是应该在此地“与共军决一死战”。就是这一狂妄的决定,不仅葬送了阎军的数万人马,也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徐向前立即抓住战机,指挥人民解放军把今村第10总队和第33军包围于太谷、徐沟间的大小常村、三李青、西范村、南庄等狭小村落地带,实施聚歼。7月10日,解放军向今村总队发动攻击,在闩山堡战斗中解放军数次与今村总队展开肉搏,战至12日,今村总队因死伤过重,不敢恋战,撤出战斗。今村方策率残部跟随元泉馨逃至西范村,解放军穷迫不舍,在激烈交战中,今村总队的团长福博一郎被击毙,住冈义一、市川等被俘。15日黄昏,解放军从南、北、西三面突入西范村内,将今村总队分割包围,展开逐巷逐屋争夺。战况危急,元泉馨命令今村方策率部打开缺口,掩护司令部从东北方向突围,撤回太原。今村方策率部冒死冲出重围后,怕返回接应元泉馨再被解放军包围,便自带残部且打且退,跑回太原。此时,元泉馨才如梦初醒,他要“与共军决一死战”,倒头来是自己死到临头了,不禁哀叹:“没想到徐向前这么厉害!”预感到末日临近,元泉馨走到赵承绶面前,恭敬地敬了个军礼,然后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拿出一本平时写就的诗集,央求道:“司令官阁下,看来局势很危险,这是我平时写的汉文诗词,如果我战死,请司令官阁下日后将这本诗集付梓以为纪念!”话音未落,一颗炮弹在院中爆炸,弹片正击中元泉馨的腹部,自知难免一死,元泉馨扯过一块破布,和血用中、日文写上“大日本皇军第十四混成旅团少将旅团长,太原绥署野战军中将副总司令元泉馨”,将布盖在身上,举枪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太原解放,“黑军”全军覆灭
  
  晋中战役后,阎锡山为了死守太原孤城,把分散于特种兵中的日军和日侨搜罗起来补入第10总队。1948年10月,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和西北野战军一部发起太原战役。今村方策率第10总队主力和阎军第68师坚守牛驼寨阵地,看守太原东大门。牛驼寨位于太原城东北,坐落在东山山麓的顶端,高出太原城300多米,从山上看太原城历历在目。牛驼寨阵地由三大集团阵地构成环形防御,10个主碉为阵地支撑点,可屯兵5000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今村方策亲自坐镇四号碉。10月17日夜,解放军采用下面攻击和背后抄小路偷袭的战法,一举占领牛驼寨大部阵地。阎锡山大为恐慌,急命今村率第10总队进行反扑,务必夺回阵地。双方展开了空前激烈的争夺战,第10总队第一团团长相乐、第二团团长早阪、第四团团长菊地先后重伤,代替早阪的第二团团长佐藤以下全部战死。10月31日,解放军经数日强攻,占领牛驼寨十号碉。11月1日,今村方策命令一小队日军和“执法队”威逼阎军第68师一部向十号碉反扑,战至12日,终被解放军打退,第九、第八、第七和第一、第二、第三号碉堡亦被解放军占领。解放军第7旅继续扩大战果,向今村方策坐镇的第四号指挥碉发起攻击,爆破突击队连续6次实施爆破,由一次爆破使用100斤炸药,一直增加到400斤炸药,均未成功,突击队员全部阵亡。第3营接替第2营投入战斗后,一次送炸药500斤,也只炸开指挥碉的一个小角,仍然没有将指挥碉炸穿。今村方策带领部属拼死反击,压制解放军攻击部队停留在百十米的狭小地区达数小时,伤亡数百人。至13日6时,解放军第7旅第19团投入战斗,再SB1mkqgoMB88E+p3uVCGQg==次进行爆破,爆破组长张玉山高声喊道:“爆破组,跟我上!我倒要看看阎锡山的王八盖子到底有多硬!”爆破组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每人身背60斤炸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先后将750斤炸药运送到指挥碉底部,一声巨响后,敌人的主要火力点上了天,解放军一举占领指挥碉的主要部分及其以南的野战阵地。今村方策收容残部,退守到指挥碉西南角作最后挣扎。此时自认为具有武士道精神,向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今村方策,感到大势已去。战至18时,在第19团发起再一次攻击时,狡猾的今村方策借勘察突围路线脱离部属,只身逃回太原城里。11月16日,阎锡山将分散于各部队的日本炮手和兵工厂中的部分日籍人员集中起来,拔给今村方策,将第10总队改编为今村炮兵大队。随之,又将“亲训炮兵团”、榴弹炮团和今村炮兵大队以及六个独立炮兵营编成10个炮兵群,分别配置在太原城东南、大东门、双塔寺、卧虎山、剪子湾、丈子头等地,任命今村方策为总指挥。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军向太原发起总攻击,解放军的1300门大炮从四面八方向太原城射击,今村力策指挥的10个炮群一个接一个被摧垮。日军官兵、阎军官兵四散逃溃。今村方策在逃跑中被解放军俘虏,由阎军俘虏供出,遂服毒自杀身亡。
  至此,阎锡山的“黑军”终于全军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