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家庭档案

2011-01-01 00:00:00李雪垠
档案天地 2011年6期


  家庭档案是我们家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家的宝贵财富,是多年来全家人共同努力,收集、积累、整理的成果。
  我家的家庭档案有114卷及3000多册图书、60本剪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家庭综合情况。包括:家谱、族谱、亲属谱系、父母结婚证及亲友的贺词、家庭收入、家庭固定支出(水、电、煤气费、物业费收据)、房产变更的协议书、单据、各个时期住房平面图。二是健康情况。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看病、治病的原始病历、体检表、化验单、X光片、CT片等。三是亲友的书信、贺卡、请柬。从50年代到现在,共积累了16卷。四是个人成长记录。我本人从出生证明开始,到儿童、学生、工作全过程的文字记录材料共有4卷;我父亲从小学到退休的材料。五是学习情况。从学校毕业以后,在工作岗位上边工作边学习的记录;父亲和我参加自考、参加函大等学习的材料;我参加电脑平面设计、公文写作等培训的文字材料。六是文稿。父母从60年代初到去年的文稿50多卷。
  (一)家庭档案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化
  父母的文稿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直到世纪末,一年接一年,中间没有间断。其中有1963年学雷锋活动的心得;有1964年团小组生活会的记录;有1965年学毛著讨论的发言稿;有1970年“一打三反”运动的揭批会材料;也有“批修整风”、“批林批孔”、揭批“四人帮”、三中全会……等各个历史阶段的情况。简直就是从一个角度形成的社会大事记。看到了它们,就看到了中国社会40年来的波澜起伏。
  (二)家庭档案反映了家庭生活的变化
  从我家的住房档案可以看出,最初只住11平方米的筒子房,后来住30平方米的单间,以后60 平方米,现在100平方米。从各种交费收据的记载中可以看出:80年代,我家用煤气量很大,每月用二、三十立方米,每日烧水、做饭,做菜全用煤气。到90年代用得就少了,有了电饭锅、电水壶,用电多了。80年代初,我家一个月电费只有五、六角钱,只是用于照明,一个小屋一盏灯。父母结婚时只有一个十几元钱的半导体收音机,没有别的电器。后来就陆续有了各种家电,用电量也越来越大了。这说明了社会的进步,家庭生活也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改善。
  (三)家庭档案反映了亲友的深情厚谊
  14卷书信档案记载了亲友们一片真情,几十年缠绵不断。虽然相隔千里、百里,心总是连在一起的,相互关心、相互鼓励,为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特别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有这么多人从四面八方伸出援助之手,使人为之振奋。这些亲情、友情越积越深,成为家庭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家庭档案反映了个人成长的经历
  每个人都在用言行书写自己的历史,而这几十卷档案就是从一个方面反映着每个人成长的历史。父母的文稿从初期的不完善,到后来越来越完善,反映了他们在不断进步。我从出生到工作的档案,记载了我从呀呀学语到读书工作的全过程,从一个顽童到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共产党员的全过程。它是我成长的历史记录。
  从小的方面说,它与生活关系更密切:
  一是父母工作成果的记录使他们回忆往事,无悔人生。父母都是普通干部,平平常常走过了几十年工作生涯,都退休了。他们翻起这几十卷文稿,如烟往事,历历在目。尽管没有什么辉煌业绩,但他们无愧于心,无愧于党。档案就是见证。所以他们心态特别坦然。
  二是能促进工作和学习。父母在写材料前总要翻阅以前的文稿,研究前后的提法,力求写得更准确。我小学中学时家长会的记录都进了档案,父母就是从这些老师讲话记录中分析我学习上的差距,找出各科存在的问题并帮助我改进,使我从初中入学在班里排第17名逐步提到排第7名、第5名、第4名、第2名,一直在前进,没有向后退过。
  三是在日常生活中以档案为证据,维护了家庭的权益。有一次煤气公司多收了我家100立方米的煤气费,父亲拿着我们家庭档案煤气费收据卷,找到煤气公司,有关同志立刻承认了这个事实,调整了收费。
  四是健康档案在治病时发挥了巨大作用。母亲身体不好,由于有家庭整理的健康档案,父亲拿着她的病历、X光片、CT片,就可以到处请教教授,研究治疗方案,甚至拿着档案到北京会诊,免除了病人到处奔波之苦。